重阳节故事合集

松韵园-丹丹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神话故事凝聚着千百年来老百姓们的智慧,更表达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时代变迁,l口口相传,时至今日,重阳节或许已经没有了当初那么隆重的习俗,但登高望远,饮菊花酒,敬老爱老等习惯还是随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而保留了下来,令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桓景除瘟魔》</p><p class="ql-block">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p><p class="ql-block"> 桓景小时候就常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病愈之后,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被称作费长房的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费长房,费长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p><p class="ql-block"> 转眼又是一年,这一天费长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费长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桓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p><p class="ql-block">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费长房的话给大伙儿说了。</p><p class="ql-block"> 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 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请每人喝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便戛然止步,窜到山下又回身向村里走去。</p><p class="ql-block"> 只见一个人正在一间屋里端坐。瘟魔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p><p class="ql-block"> 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骊山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脚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庄户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算卦先生还没找上歇处。庄户人便邀请算卦先生来自己家落脚。庄户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他们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庄户人让妻子儿女都在灶房的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草棚子房的炕上,凑合着睡一夜。</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p><p class="ql-block"> 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情况。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p><p class="ql-block"> 到了九月九日这一天,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山脚涌来,没多大功夫,就淹没了庄户人家的草棚子,草棚子一下子就被冲垮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p><p class="ql-block">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染布缸神传说》</p><p class="ql-block"> 传说民间有一对青年夫妻,生活很艰辛。有一天,走来两个讨饭人,这对夫妻把准备自己吃的黄面笼糕给了他们。讨饭人高兴地边吃边唱:“我有一棵草,染衣蓝如宝,穿得化化烂,颜色依然好。”边走边撒下许多小草。</p><p class="ql-block"> 冬去春来,这里长满了当初讨饭人撒下的小草,夫妻俩割下草,沤在两只大缸里,第二天缸中水虽然变蓝了,但却染不上色。</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晚上,去年讨饭的两人再次到访,夫妻二人安排他们睡在大缸上并铺了玉米秕子和稻草,并用一袋石灰粉垫在草下做枕头。谁知这俩人进来后掏出酒菜,畅快对饮,半夜里酒性发作,把吃的酒菜都吐进缸里,并把当枕头的石灰袋也滑到缸中,早晨两个人用木棍一搅,就赶忙走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夫妻俩发现缸水变黄了,便把白布浸在缸里试染,布由黄变成蓝色。原来这种草名叫蓝草,加上适量的石灰和酒就能染色。从此夫妻俩就开起了染坊,生意越做越大。之后他们才知道那两个人是染仙——梅福和葛洪,他们专教穷人染色,直到今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仍有祭祀染仙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菊花仙子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人叫阿牛。母亲因生活艰辛,日夜劳作,眼睛都瞎了。阿牛一边辛苦劳作,一边求医问药,但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p><p class="ql-block"> 一天夜里,阿牛梦见一个姑娘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的天花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九月初九开放,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p><p class="ql-block"> 九月九日一早,阿牛便来到天花荡,一直找到下午,才在一个草丛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母亲吃完后,眼睛便开始好转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姑娘又在梦中告诉阿牛说她是天上的菊花仙子,并传授阿牛一首《种菊谣》</p><p class="ql-block">“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p><p class="ql-block"> 阿牛仔细推敲,悟出了其中意思:种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这样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p><p class="ql-block"> 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果然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因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逐渐形成了赏菊花、饮菊花茶、喝菊花酒等风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