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书分享

乌兰哈达小学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尊敬的各位领导、幼教同仁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乌兰哈达中心园的马鸣原,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分享的内容是读《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有感。</span></p><p> </p><p><br></p> <p>  说起读这本书,还要源于在我入职后接到了园所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之前的我已经有了多年在公立园工作经验,对于“课题研究”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如今要让我独自来完成这样一个完整的内容,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便找到了这本《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进行阅读,希望从中能得到一些理论支撑以及方向。</p> <p> </p><p> 于是,我利用了接近一月的时间将这本书完整的阅读,并做了重点学习标识。这本书总共分为八章,整本书围绕幼儿园课程进行了编写,包括幼儿园的游戏、五大领域课程、教育活动的设计以及西方和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等方面,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加之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让我的教育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改变、在理论下越发成熟。</p> <p>  幼儿园的课题研究,现在已经是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呢?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也就是说,我们的课题选定,一定要围绕幼儿的生活来定,只有这样,我们在开展的过程中才会使得孩子们的实践性更强、收获更多、更大,我们才能达到我们开展这一课题的最终目的,那就是让孩子们成为课程发展中最大的受益者。想到这里,一下就想到了法国教育家卢梭崇尚“归于自然”的思想,他认为教育应顺应天性的发展,“回归自然”。我们通过活动设计,让幼儿与大自然亲近,“亲历”田间,“亲近”田园,从而喜欢田间,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儿童的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作为儿童理性活动的基础,让教育回归自然;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活教育”的课程是以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孩子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他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便初步确定了我们的课题名称,名为《最美乡村,自然野趣》田园生活课程。</p><p> </p> <p>  我们的幼儿园地处乡村,虽然没有城镇幼儿园良好的硬件设施,也没有大城市的优越条件,但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的孩子生于乡间、长于乡间,他们对于沙土、河渠从不陌生,他们从小听着猪、鸡、鸭、鹅、蛐蛐儿的叫声长大,看着蚂蚁、蚯蚓、青蛙、蜻蜓在身边陪伴,他们的家里种着小园,园子里种着各种蔬菜还有少许的粮食作物,孩子们对这些都非常熟悉。我们的孩子与大自然的馈赠朝夕相伴,幼小的他们也许对这些还不能一一叫出名字、也不了解他们的结构、更不知道它们的益处,但正因如此,也就有了我们课题开展过程中一系列集体活动的产生。</p> <p>  在《最美乡村,自然野趣》田园生活课程课题研究中,我决定以乡村种植内容作为主要内容进行一系列活动的展开,让幼儿能够从自己的生活中、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去学习、去操作、去实践,从而去获得。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围绕这一中心,我们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以及主题教育活动。</p> <p>  我园地处乡间,大自然是最好的教育环境,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的自然资源,田间地头的耕种、山间野果的生长、家家户户自己饲养的家禽、牲畜,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优势资源,方便幼儿直接接触和感知,获得直接的认知经验,孩子们生活的家乡在教育资源上给予了很大的补充,这对于我们的课程实施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和良好的条件。而半学期的课程开展也取得了微小的收获,虽然我们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们的孩子确实是从中得到了一些认知上的发展。</p><p><br></p> <p>  幼儿园的课题还在继续,我们也将继续带着探索的精神、学习的态度,用心做好这一内容,让孩子们的收获越来越多!</p><p> 以上是我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p>

幼儿园

课程

幼儿

教育

课题

我们

大自然

孩子

活动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