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我们又迎来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奇数)之“极”,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月、日均属最大阳数,所以叫“重阳”或“重九”。</p> <p class="ql-block"> 重阳时节,天高云淡,山朗水秀,宜登高望远、踏赏清秋;重阳时节,秋叶满园,菊酒散香,宜佩萸归乡,孝亲敬老。 </p> <p class="ql-block"> 登高是重阳的传统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曾写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金秋时节,云远天清,在枫红叶黄的时节里,和家人朋友一起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p> <p class="ql-block"> 魏晋时期,重阳赏菊、饮菊花酒已成为时尚。唐宋两代,重阳成为正式的民间节日。不论男女,人们都会在这一天“簪菊”,秋夜赏菊、对饮望月。远在他乡的游子,在这一天向着皎洁的月光,寄托对家人的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九月初九就被赋予了“长寿”的含义,传承至今,重阳节又增添了敬老的内涵。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3年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重阳节为我国“老年节”,尊老敬老,陪伴尽孝。</p> <p class="ql-block">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之所以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倡导在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p> <p class="ql-block"> 重阳是对中华孝传统的一大承载。对于重阳节的意义,将中华敬老传统加以深化和外延。正是作为中华传统根本之一的孝道。“百善孝为先”,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p> <p class="ql-block">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别忘了向家中父母长辈道一声问候:“祝天下老人健康长寿、生活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