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

忆祖

<p class="ql-block">  今又重阳,国庆与重阳双节相合,更添喜庆:</p><p class="ql-block"> 由于重阳节在国庆假期内,所以市政协每年的例行重阳联欢会提前到9月28日进行。</p><p class="ql-block"> 联欢会为增添欢乐气氛,每年多安排抽奖活动,中奖面高达参加联欢会人员的50%左右,如此高的中奖率,很遗憾我竟然连续多年均未获奖。</p><p class="ql-block"> 今年用苏州话来说:额骨头碰到天花板,竟然获得特等奖,获美的RS4057全智能电饭煲。祝愿岁月如歌、好运连绵!</p><p class="ql-block"> 佳节之际,发篇赴黄埭参观苏州评弹公园的美篇。</p><p class="ql-block">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江南的苏州文化孕育出三朵奇葩。</p><p class="ql-block"> 昆曲,发源于苏州昆山,百戏之祖,发展至今,已难以流行,列为“世界非遗”;</p><p class="ql-block"> 苏剧,从苏滩发展而来,全国唯一表演苏剧的只有江苏省苏昆剧团一家;</p><p class="ql-block"> 苏州评弹,三朵花中最受苏州及江浙沪一带人欢迎的一种曲艺,徜徉于苏州的大街小巷不时可听到悠扬动听细腻婉转的弹词,我们这一代人苏州人,很多都是评弹迷,至今基本上都能哼唱几句,能如数家珍地说出评弹大师们的名、代表的流派及一些奇闻趣事。</p><p class="ql-block"> 2022年的6月3日,苏州评弹公园开园,全国以一种曲艺形式建成公园可能是绝无仅有,占地44亩,建筑面积5800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8月23日,建立于评弹公园内的“黄埭评弹博物馆”开馆,馆占地600多平方米,一个镇建的博物馆展览些什么?引起人极大的好奇性欲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中秋假期内,乘4号线地铁再转公交到黄埭镇,一下公交车就可见裴阳路停车场的墙面上一幅大型壁画,“评弹之乡,品味黄埭”。</p><p class="ql-block"> 黄埭是一个千年古镇,古名春申埭,春秋时此地属楚,楚时春申君黄歇为楚相,封于吴,黄歇以土堰水,筑成堰埭,所以名黄埭。</p><p class="ql-block"> 黄埭镇以文化为魂,</p><p class="ql-block"> 第一张名片打造的是“春申君文化”,以春申湖、西塘河等构筑梦里水乡,建造了一个春申湖公园;</p><p class="ql-block"> 第二张名片打造的是“冯梦龙文化”,将新巷村改名为冯梦龙村,将冯梦龙故居等打造成廉政文化的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 苏州评弹公园是第三张名片,黄埭素有江南第一书码头之称,盛时有9家书场,评弹之乡名不虚传。这种新型的乡镇的形象,不走寻常路别具一格,值得“品味”。</p> <p class="ql-block">  苏州评弹公园,主入口的设计很有特色,三开间高低不一的廊棚,保证了人的高度流动性。</p> <p class="ql-block">  进门就见一碑石,&nbsp;上书书品十四则、书忌十四则这二件评弹艺人的祖训、圭臬,实际上做人做事均可遵循。</p><p class="ql-block"> 例:书品十四则:</p><p class="ql-block"> 第一则:快而不乱,事物的发展有其内的规律,如要追求速度往往欲速则不达,所以不能乱;</p><p class="ql-block"> 书忌十四则:</p><p class="ql-block"> 第一则:乐而不欢,当评弹说唱到欢乐的情节是,最忌的是说的是乐事,但听众没有活跃、高兴起来,情绪没有被感染。</p> <p class="ql-block">  公园的主体建筑是黄埭评弹博物馆。二侧楹联是:“篇目兼容悲欢离合,典藏尽索说噱唱弹”。</p><p class="ql-block"> 上联是讲评弹的篇目广泛,悲欢离合均有,</p><p class="ql-block"> 下联是博物馆藏品丰富,文字、音乐、影像等都有,涵盖了评弹艺术的四种表演手段说噱唱弹。</p> <p class="ql-block">  边上是一座环形的多功能文化广场。</p><p class="ql-block"> 中有似古戏台,台前对联:“弹唱江南多雅曲,艺传民间出高人”。</p><p class="ql-block"> 按此意则应称书台,前有三圈环形观众席,现可作为群众文体演出表演及活动场地。</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筑有回廊连通各处。</p> <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间,进博物馆需登记、看码、测温等。</p><p class="ql-block"> 进入序厅,顶上用白灯光显示,“江南文化、苏州评弹”,</p><p class="ql-block"> 进入主馆之门是仿苏州光裕社的大门,光裕社位于苏州宫巷第一天门8号,光裕社是旧时苏州评弹艺人的行会组织,光裕取光前裕后之意,为苏州著名书画家吴湖帆书。</p> <p class="ql-block">  序厅左侧墙面前立一雕像,吴之人文始祖,泰伯。</p> <p class="ql-block">  右侧墙面是一篇“序”。</p><p class="ql-block">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与苏州弹词的两种曲艺门类的合称。</p><p class="ql-block"> 评话古作平话,南方称评话,北方称评书,苏州评话俗称“大书”;</p><p class="ql-block"> 弹词一词可追溯至南宋,苏州弹词俗称“小书”,苏州评弹当然以苏州话表演。</p><p class="ql-block"> 苏州评弹是苏州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根植于市井,历时四百余年,传承有序,生生不息,成为苏州文化的象征,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进入展馆,先叙述评弹的历史渊源, </p><p class="ql-block"> 讲了一个乾隆帝与光裕社关系的故事,看形式是一个高科技的作品,未开,也不知讲的是什么内容?</p> <p class="ql-block">  评弹祖师名千秋,</p><p class="ql-block"> 评话的祖师爷是明末清初•柳敬亭。</p> <p class="ql-block">  弹词的祖师爷是清•王周士。</p> <p class="ql-block">  苏州园林与苏州评弹。</p><p class="ql-block"> 苏州评弹,工细、精巧、含蓄;讲究烘托,重视铺垫,强调渲染。</p><p class="ql-block"> 苏州园林,玲珑、精致、巧妙;重在对比,照顾呼应,要求陪衬。二者艺相通技相近。</p> <p class="ql-block">  梦龙“三言”弦索音,冯梦龙,明文学家,苏州人(可以说是黄埭人吗?),作品有“三言”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中有120篇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故事性强,描写市井生活,又具有现实社会意义,为评弹创作提供素材,形成经典,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例:三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评弹中是“白蛇传”;三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弹词开篇“杜十娘”,由弹词蒋调创始人蒋月泉演唱,风靡江浙沪,“窈窕风流杜十娘”几乎是人皆会唱,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书目,</p><p class="ql-block"> 展览列出苏州评话的四大经典书目:三国、英烈、岳传、金枪传;</p> <p class="ql-block">  苏州弹词的四大经典书目:玉蜻蜓、三笑、白蛇传、珍珠塔。</p> <p class="ql-block">  评弹的传播,离不开艺人,在发展过程中实际上是弹词比评话发展快与好,好的评话艺人不多但弹词由于男女双档的流行及唱腔的流派纷呈千姿百态,满足了各种书情的需要了,名家輩出。</p><p class="ql-block"> 有幸生活在那一个时代,基本上一些大小书的名家或流派创始人都亲自现场聆听,视其表演风采。</p><p class="ql-block"> 不说远的,上世纪的苏州评弹团的三大台柱:大书说岳传的曹汉昌、说小书的有徐云志(其弟子中有号称评弹皇帝的严雪亭等)、周玉泉(其弟子中有流行最广的蒋月泉等)。</p><p class="ql-block"> 上海评弹团的一些所谓七煞档等更是不要说了,苏州书场门口等退票的人挤满了北局小公园。</p> <p class="ql-block">  展览中介绍了苏州评弹的传承方式,师承制,举行拜师仪式,叩首之礼而薪火相传,师徒相袭。</p> <p class="ql-block">  拍了一张弹词“三笑”的传承体系图。可见当时苏州徐云志、上海刘天韵的一代宗师地位。</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布置的二个小景。</p><p class="ql-block"> 蓝天下小河旁,河埠头简廊棚,一小船欸乃而来,江南水乡。</p> <p class="ql-block">  河边小书场,男女两弹词艺人正在表演,三四张八仙桌,坐满听客,边听边品茗,有位堂倌在服务,添水递巾。</p> <p class="ql-block">  继续介绍黄埭评弹之乡的来由:千年鱼米乡,人间银黄埭。三里长街,千舟云集,百业兴旺,商贾云集。</p> <p class="ql-block">  介绍了二个典故:</p><p class="ql-block"> 一是”说书跑码头,能过黄埭关,算是真本事“。此话出自评弹皇帝严雪亭之口,其意可能是赞黄埭是第一书码头。</p> <p class="ql-block">  二是君子之交,</p><p class="ql-block"> 讲的是蒋月泉与朱亚紫二位的交往。</p><p class="ql-block"> 前已说过,蒋月泉先生的蒋调是评弹中最为流行的流派,弹词开篇“杜十娘”是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广为流传,用蒋月泉信中之语说是“我界的一支优秀传统开篇”,并坦诚地说:“泉唱了几十年,一向未知其来历”。直至四五十年后的1982年黄埭镇的七旬古稀老翁朱亚紫先生给电台去信,电台转给蒋月泉先生,蒋于同年8月21日复函,讲知其来历,“极有价值出典”并称“光荣庆归于亚紫先生”,二位的高风亮节使人钦佩。</p><p class="ql-block"> 假如在今天,这一版权纠纷,不知要引出多少的知识产权诉讼。</p> <p class="ql-block">  杨纯玉先生,捐赠了166幅评弹名家肖像,展出了评话大师金声伯。</p><p class="ql-block"> “醒木震香坛,金声吐艳开。才高香久远,艺苑一枝梅”。</p> <p class="ql-block">  最后是听客,可以互动进行评弹流派经典唱段赏析。</p> <p class="ql-block">  我点了一只蒋月泉先生的“宝玉夜探”。</p> <p class="ql-block">  带了耳机聆听,乡音使人醉。</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书场,有200座位,全套明式圈椅,二层,一楼是大厅,二楼是包厢。称得上是江南第一书码头,不知平时上座率是多少?</p> <p class="ql-block">  我参观的那天是上海评弹团的顾文修,长篇评话《大明英烈传》。</p> <p class="ql-block"> 边上有一广告,《春申君传奇》,为原创中篇弹词,集中了苏州评弹界的不少精英,有金丽生、王瑾、吴静、袁小良、王池良等12位国家一级演员。</p><p class="ql-block"> 此是博物馆开馆之日,说给领导听的,或是将来去争取获奖的,真正要使评弹振兴,书目还是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演员要脚踏实地跑书码头,吸引更多年轻听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