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区“金钥匙”地理教学竞赛听课随感(2)

Mslong

<p class="ql-block"><b>🌟 写在前面</b></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一枚擅长写的地理老师,但一定努力做一枚勤于反思的老师。从开始尝试直到完成第一篇教学反思,才慢慢发现,其实把教学中的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是件既有成就感又有意义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反思是镜子,既能照向他人,更能照亮自己。抽空继续未完成的事情——记录下午赛课《气温》。</p> <p class="ql-block"><b>🌟第五堂课,来自郡华的毛兴老师</b>。他授课的内容是《中国的气温》。</p> <p class="ql-block"> 毛老师瘦瘦的、高高的,很有朝气。上课伊始,毛老师向学生展示“熊猫就要来了”的短视频,以“岳阳也开始规划熊猫乐园”这样的身边新闻创设情境,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鼓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们对此堂课充满着期待。</p> <p class="ql-block"> 整堂课的设计都是以熊猫串联起来。他向学生介绍熊猫的生长习性,熊猫的栖息地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如果安居到岳阳到底合不合适?毛老师课上给学生介绍了熊猫的习性,熊猫在冬季喜欢泡温泉,在冬季喜欢吃冰。然后一起探讨熊猫能否在岳阳生存,以此来探讨我国冬夏季节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p> <p class="ql-block"> 接着开展两个学生探究活动,分1月和7月平均气温来分别归纳我国冬季和夏季平均气温分布规律。</p> <p class="ql-block"> 整个教学活动基本上是老师带学生完成的。讲完气温的分布规律之后,毛老师向学生展示了温度带划分相关的视频,然后完成第3个学生活动,通过温度带读图,找出不同温度带种植的农作物、熟制等相关知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岳阳有什么可以给熊猫吃的水果呢?”毛老师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关注岳阳的气温规律,然后带领学生探究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根据岳阳的气温特点,从建筑饮食运动等方面为熊猫的生活提供哪些帮助。</p> <p class="ql-block"> 总结之后,毛老师编辑了一段视频,向学生们展示在300年前的样子,其实,那时的岳阳也有大熊猫的,但是因为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熊猫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变化。毛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话:“心之所向,原来岳阳也是熊猫的故乡,人类的破坏当下的环境,气温正在人类活动下不断升高,熊猫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因而种群数量不断的减少。所以,同学们为了迎接熊猫的到来,我们需要采取行动~”</p><p class="ql-block"> 在毛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渐渐意识到,我们可以为岳阳环境保护做点什么,从而让学生关注生活,关爱家乡,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p> <p class="ql-block"> 毛老师的教学课件制作非常精美,图文并茂,值得学习。整堂课以熊猫为主要线索,授课非常的流畅,不过,授课时毛老师更多是带学生学习,如果老师能带学生多读图,多用图,多传授读图的方法,让课堂的地理味儿更足一点就更好了。</p> <p class="ql-block"><b>🌟第六堂课,来自雷锋山中学的姜颖超老师</b>。她授课内容仍是《气温》。</p> <p class="ql-block"> 与上一堂课相比,这堂课的地理味道更浓些。课前,姜老师对每个组打印了两张彩色纸板,显示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设计了四个小问,多为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地理问题。</p><p class="ql-block"> 在参赛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姜老师的是唯一突出地理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分析,并写下来,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 课前,姜老师播放了一则视频,我国冬奥会奥运会的宣传视频《向着光出发》,熟悉的旋律,激动的画面,在这种课前的熏陶下,学生们对本堂课充满期待。</p><p class="ql-block"> 姜老师以一则”争当网络互跑手,陪伴火炬迎奥运”的宣传视频来引入新课的。看完视频后,姜老师顺势询问同学们:“你注意观察网络护跑手们的着装有什么不同?”,视频中的护跑手有些穿着厚毛衣、有穿着短袖的,有些穿棉袄的,学生很快得出穿着的不同是因为中国气温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一是分小组、分任务,采用互助学习的形式来完成的。学生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完成导学案,分析归纳我国夏季和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本组探究结果,老师也在同步演示教学课件,解决了后面同学看不清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为完成教学目标,姜老师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逐步推进教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活动一:读图绘图息规律——归纳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活动二:温故知新到原因——但就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活动三:学以致用谈影响——分享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 活动二中,老师给学生播放了一则视频,是来自雷锋山中学的学生的演示,目的是通过地球的公转相关知识来阐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三由四个环节展开,畅谈气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环节一:眼疾手快。通过希沃软件中自带的互动游戏让学生拖动温度带名称,来记住中国温度带的分布。</p><p class="ql-block">🔅环节二:争先恐后。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有学生抢答,题目设计有梯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比如省份与温度带、地形区与温度带、温度带的分界线的。</p><p class="ql-block">🔅环节三:心领神会。让学生分享气温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p><p class="ql-block">🔅环节四:角色扮演。姜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两个不同情境,北京和岳阳的气象专家分享会,让学生扮演专家来畅谈气温对本地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们参与度很高,都想过过专家瘾。</p><p class="ql-block"> 最后,在学生畅谈课堂收获的活动中结束了本堂新课。</p> <p class="ql-block"><b>🌟第七堂课,来自十八中的郭雨隆老师</b>。《中国的气温》的最后一堂课。</p><p class="ql-block"> 郭老师以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候鸟旅游来创设情境。通过气温是影响红娘旅游目的地选择的直接因素这一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来导入新课。</p><p class="ql-block"> 与其他老师的课堂组织方式一样,通过学生学案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来读图总结归纳我国夏季和冬季的气温规律。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p> <p class="ql-block"> 活动完成之后,郭老师让学生思考:通过我国气温特点的学习,能不能够总结我国哪里会是最受候鸟旅行者欢迎的夏季避暑胜地?为什么海南成为冬季候鸟旅游的最受欢迎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从图中不能看出青藏高原等高原地形是夏季比较受欢迎的旅游胜地;在冬季,海南纬度低,气温相对较高,所以成为冬季候鸟最受欢迎的目的地。郭老师在课上补充了青岛市是夏季最受欢迎的目的地之一,通过围绕候鸟旅游的三个例子,引出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陆因素。</p> <p class="ql-block"> 接着通过自制的地理微课,让学生在导学案中进行记录总结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分析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原因。使用微课形式既能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又能提高学生多方面接受知识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最后,郭老师向学生展示了四则图文材料:各温度带主要地形区分布示意图、各温度带耕作制度的不同事例、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示意图以及中国部分常见水果的主要产出省。通过这四则材料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并分组展示,让学生从生活当中的实例来总结我国主要温度带分布、主产水果、熟制、民居等方面的不同,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素养。</p> <p class="ql-block"> 整节课下来,郭老师引导性的话语很多,所有答案基本是学生总结出来,是自动生成的。给人的感觉是材料贴近生活、活动设计巧妙,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题目设计有深度,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的地理素养,是一节很棒的地理课,值得学习👍👍。</p> <p class="ql-block"> 满屏的文字记录,都是自己的收获。先流水式的记录下这7堂课,以待日后思考🤔。虽是相同内容,却上出不同的感受。教学就像“烹饪”一样,当厨师不同、所使用的食材不同、炒菜的方式不同,那最终呈现的菜的味道也会不同。</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老师,我应该做的是精心选材,优选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素材,将丰富的地理素材和鲜活的地理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乐中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p><p class="ql-block">《地球的自转》:课标要求是“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地球运动产生很多自然现象,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此节内容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及地理探索能力、科学实证的理性思维以及对身边事物的现象的观察解释能力。</p><p class="ql-block">《中国的气温》:此节内容选自八年级地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此节内容更多的应该把重心放在引导学生读等温线分布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图文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了解到气温对我国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学习终身受用的地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它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它也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要贴近生活,关注自然与社会,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地理教学上,我们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p><p class="ql-block"> 摘录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整体性;</p><p class="ql-block">⭐️ 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要聚焦重点内容;</p><p class="ql-block">⭐️ 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p><p class="ql-block">⭐️教学活动要强化基于真实体验的地理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共勉!成长,我仍在路上~~~</p>

学生

老师

气温

地理

熊猫

教学

岳阳

读图

活动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