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4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现在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头发开始变得花白,坚强直挺的背影在岁月中淡去,脚步也变得逐渐缓慢和蹒跚起来。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物质回报,而是晚辈们深情的问候。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真诚体验与长辈间浓浓的亲情。 </span></p> 主题实践活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活动主题:喜迎二十大,感念重阳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活动时间:10月4日-7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活动对象:全体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1、一二年级:</p><p class="ql-block">①家里长辈说一句感恩的话。</p><p class="ql-block">②为长辈敬一次茶,盛一次饭、捶捶肩,揉揉背,陪长辈锻炼身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实践作业</span>:拍一张自己为长辈做事,与长辈共同参与活动的合照,最好能配上一句话的图片说明。〔每班精选五张单张原图图片发至班主任群),以上学生将获得一枚红星基础奖章。</p><p class="ql-block">2、三四年级:</p><p class="ql-block">①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等内容。</p><p class="ql-block">②了解家里长辈的生平大致经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心愿期望、赏心乐事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实践作业</span>:做一份跟重阳节有关的手工作品或者手抄报。(每班上交五张A4手抄报) ,以上学生将获得一枚红星基础奖章。</p><p class="ql-block">3、五六年级:</p><p class="ql-block">策划组织一次与家里老人共度重阳节的活动,饮茶逛街、登高赏菊、插茱萸,制作手工作品等都可以。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实践作业</span>:做一份跟重阳节有关的手工作品、手抄报或者是根据自己了解所得的内容做一个调查报告。(每班上交一张照片和三张8K手抄报) ,以上学生将获得一枚红星基础奖章。</p> 重阳节的由来 <p class="ql-block">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桓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桓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p><p class="ql-block"> 他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桓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仙人把桓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桓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p> <p class="ql-block">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桓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桓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p> <p class="ql-block">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p> 重阳节的习俗 <p class="ql-block">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p> 重阳登高 <p class="ql-block"> 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为有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p><p class="ql-block"> 所谓登高,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是登高山,登高塔,举目远望,欣赏风景。</p> 吃重阳糕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p> 赏菊 饮菊花酒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p><p class="ql-block">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p> 插茱萸、簪菊花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解除凶秽,以招吉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