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由于核酸检测报告超过48时,原计划乘坐高铁去潮州游玩无法成行,经商量决定租车去南澳岛,一天租车费用为500元,另加过桥路100元。</p> <p class="ql-block">南澳岛(Nan'ao Dao),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北濒柘林湾、南濒南海,介于东经116°56′~117°9′、北纬23°24′~23°29′,属基岩质大陆岛,以低山剥蚀丘陵地貌为主,外形似葫芦,海岸多为岩石陡岸,全岛最高峰为大尖山(588.1米。面积达117.7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4.3千米,是南澳县唯一有居民居住的岛屿,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全岛域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海岛。</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是南澳大桥,是汕头市境内连接澄海区与南澳县的跨海通道,线路全长11.08千米,全桥长9.342千米,始建于2009年1月20日,2014年7月24完成全线合龙,2015年1月1日通车运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汕头经过11公里的超级震撼的跨海大桥南澳大桥,看到的第一座灯塔就是这座异常显眼颜值超高的红色灯塔-长山尾灯塔。长山尾灯塔-背靠南澳大桥,左侧是启航广场。</p> <p class="ql-block">启航广场过去是古渡口,也叫长山尾码头。启航广场的建设结合原旧址码头场地现状进行优化设计,功能定位生态停车场、休闲广场、海滨观光长廊和商业街四部分。</p> <p class="ql-block">自然之门”,是南澳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汕头市南澳县青澳湾的北回归线广场,是我国建成的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之一,处于北回归线与我国大陆东岸的交点处。在广东唯一的海岛县南澳县上,也是唯一一座位于海岛上的北回归线标志塔。</p> <p class="ql-block">宋井在南澳县南澳岛云澳镇海滩上,建于南宋景炎元年(1270)。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其虽身处海滩,却是一口永不枯绝的淡水井。据传时元兵追迫,皇室及军队自福州舟至南澳,驻扎于此。相传曾挖井三口以供饮用,后为海淹沙没。清光绪十五年此井复出,历年来时隐时现。其水甘淡,久存不败,为南澳之一奇迹。</p> <p class="ql-block">宋井四四方方、普普通通。井之后,有阶梯可通一小亭,这一小亭便是宋井亭,亭匾上书“潮书宋韵”四个行体字。井之前,则是怪石、沙滩、小屿和大海。</p> <p class="ql-block">总兵府是明清时代的称呼,是南澳总兵的衙署,位于南澳县深澳镇大衙口。南澳总兵府明万历四年(1576年)由副总兵晏继芳建,座南朝北,为明、清副总兵和总兵驻地。从明万历四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先后有173位副总兵、总兵莅任,统辖粤东、闽南兼台澎海防事务。明朝以来,南澳总兵府是全中国唯一的海岛总兵府,对与台湾合作发展意义深远。</p> <p class="ql-block">在总兵府前,有两棵榕树,左边一棵为“郑成功招兵树”。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在该树下张榜招兵收复台湾,时至今日,古榕历400多年仍苍劲挺拔,枝繁叶茂,树高20米,主干环围13.5米,树冠直径30多米,基部盘根错节,崎岖凹凸,扁平处如战舰乘风破浪,起突处又象稳立于地面的指挥亭,令观者拍手叫绝。</p> <p class="ql-block">南澳岛沿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潮汕牛肉火锅成名于上世纪40年代,传统做法是将沙茶酱加入锅中,用浓汤做锅底,后来逐渐化繁为简,涮牛肉的锅底只剩下牛骨清汤和白萝卜,更有利于尝出牛肉本来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潮汕的牛肉火锅,牛肉都是现宰现卖,把“鲜”字发挥到极致。牛肉部位不同,质地不同,需要涮的时间不同,口感和味道也大相径庭。潮汕牛肉火锅吃的就是新鲜牛味儿。</p> <p class="ql-block">潮州牛肉丸,是广东潮州著名的地方小食,属于潮菜系。在潮州已经有近百年历史,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由于添加了嫩筋因此更有嚼头、有口感。</p> <p class="ql-block">五香牛肉</p> <p class="ql-block">不同部位的牛肉,非常鲜嫩,值得一尝。</p> <p class="ql-block">今天四人租车去了潮州古城,潮州牌坊街位于古城中心,是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特色小吃等为一体的文化古街。牌坊街特色建筑是中西合璧的骑楼,矗立的22座中式明清石牌坊与两侧南洋风味的骑楼互为映衬,明末清初引入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侨乡风貌,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2007年竣工。</p><p class="ql-block">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p> <p class="ql-block">广济门城楼坐落在湘子桥西端,是潮州城的主要标志。广济门城楼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p><p class="ql-block">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外城门原有“东为万春”门额。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面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城楼为仿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配以玻璃瓦红彤壁,朱柱格子窗,画栋雕梁,显得雄伟壮观。城楼中开拱门,高3.62米,宽2.9米。三楼悬巨型铜钟1座,铸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原置于马王庙,庙废,遂移此。广济门大江前横,长桥当户,扼守闽赣交通要冲。沿广济门城楼南北两侧,至今还有2000多米长的古城墙和竹木门、上水门、下水门3座古城楼。</p> <p class="ql-block">潮州许驸马府:在苏东坡提到潮州瓦屋的时候,潮汕现存最早的“府第式”民居——潮州市葡萄巷的许驸马府已经兴建了。它是陈尧佐的学生、潮州前七贤之一许申的曾孙许珏建的府第。因许珏娶了宋英宗的曾孙女德安郡为妻,故民间称其为驸马府。</p><p class="ql-block">许氏驸马府占地面积不大,只有二千多平方米,兴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经过历代大修,依然保持宋代的特点:方正规矩的布局(许府整座面阔42米,进深47米),出檐平缓且呈弧形弯曲,的屋顶,起翅的翼角,二层的蝴蝶瓦(底瓦凹面朝上,上再交 迭凹面朝下的瓦片,乔仲常所绘的苏东坡在黄州住宅中还可见到),刻着古朴莲纹图案的木门簪,高高的门槛,紧密的窗棂,竹编的灰墙以及雕饰简单的梁柱等等。 而那三进的院落,五间过的开间,既有从厝,又有后包(仅供下人居住)的以中庭为中心的主次分明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开元路。前身为荔峰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清时期重建,明代称为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俗称开元寺并沿用至今。开元寺建立以来,历代均有维修,原占地100亩,现存20.3亩,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开元寺大悲殿内供奉的86尊应身化像,是国内第一座供奉86尊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大悲化身像的殿阁,是国内佛教汉白玉观世音化身像最多的殿阁。</p> <p class="ql-block">四天三夜的潮汕自由行圆满结束了,此次行程性价比高,时间适中,静动结合,劳逸结合,轻松悠闲,是非常适宜老年人的旅游,期待下次有机会再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