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扈廷相</p> <p class="ql-block">杨学海老师(1928.4.28一2015.8.24)</p> <p class="ql-block">长垣首次悬匾,2009年重阳节,杨老师悬匾仪式时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委领导王全书(左三)和长垣县委书记刘森(左一)看望杨老师(左二)等合影</p> <p class="ql-block">长垣县人大主任孙胜臣(左三)和长垣县教育局长连怀军(左一)看望杨老师(左二)合影</p> <p class="ql-block">长垣一中语文组合影,后排左开始,作者户廷相老师,王岩老师,李西敏老师,毛光亚老师,闫庆祥老师,常浩然老师。前排左一杨学海老师,任孔时老师,宋圣选老师,张定生老师,毛锐锋老师,金丕成老师,位良成老师</p> <p class="ql-block"> 我县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 ---为杨学海老师悬匾有贺</p><p class="ql-block"> 杨学海老师是学生们崇拜的老师,也是众多语文教师敬佩的老师,大家称赞他是“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 关爱青年教师</p><p class="ql-block"> 1959年,我从安阳师专语文专科毕业,分配到长垣一中。报到那天,杨老师接见了我。杨老师当时是语文组组长,30多岁,年富力强,气和心暖。这时他已有了名气,我遇到了名师。他对我讲了很多鼓励的话,说得我热血沸腾。这一年一中招了四个高中班,正缺语文教师,领导分配我教高一两个班,我胆怯了。我是初中教师,教高中行吗?这时杨老师又鼓励我说:“不要怕,师专毕业教高中的有的是,只要努力会胜任的,教学可以相长么。”就这样,我接下了教科书,开始了备课。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我写了两遍拿给杨老师看,杨老师指点后,我又写了第三遍,才上讲台。第一课我成功了,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我感激杨老师帮我走好了教学的第一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曾受到杨老师很多帮助,如怎样备课,怎样讲课,怎样辅导……对此,杨老师都有他独到的见解和成熟的经验,并且都能在他的教学实践中让你领略到。</p><p class="ql-block"> 组里的不少年轻教师也都受过他的指教,他对青年教师的尊重之情、关爱之心、助人之德,让大家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p><p class="ql-block"> 60年代初,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方向问题还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可杨老师却坚定地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语言,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作文。所以他在教学上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目标,在教法上采取讲练结合。这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可当时学校的一位主要领导却说这样教不突出政治,非叫把语文课上成以思想教育为主不行。记得60年春,这位领导还选了《红旗》杂志上一篇《水乡行》作为教材,亲自讲课示范,组织教师旁听。课后虽也有一片叫好声,但语文组的同志却很少发言。之后,我问杨老师,你咋不发言?他没正面回答,只说我明天也准备讲讲这一课。《水乡行》是一篇很好的借景抒情散文,表现的是南国水乡的新面貌和水乡百姓积极向上的精神。杨老师按语文课讲,讲得文道统一,声情并茂,讲练结合,学生受益匪浅,听课的老师也心悦诚服。相比之下,更显得那位领导讲课架空分析,空泛说教的乏味。杨老师在教学上唯实不唯上的科学精神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业精于勤 教学严谨</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的课堂教学严谨有序,重点突出,语言精练,字字珠玑。凡听过杨老师讲课的人,没有不这样评价他的。不管什么类型的课,他都讲得条清理晰,言简意赅。政论文,能再现作者的思路,讲得以理服人;记叙文,能随着作者的感情,讲得以情感人。组里的同事都很佩服他,大学本科毕业人称才女的罗汉英老师,说杨老师没讲过失败的课,讲课总是那么有文采、有激情;长于教古文又熟悉明史的毛锐锋老师,说杨老师讲课史料丰富,引用自如;英汉双语大学毕业的任孔时老师,说杨老师讲课能驾轻就熟,有大家风范。</p><p class="ql-block"> 我曾请教杨老师:“你讲课那么生动丰富、有文采,课是怎么备的?”他说:“给人一桶水,自己要备十桶水。专业知识主要靠平时积累,至于文采,经常读文学作品和背诵诗词会受益无穷。”</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讲课精,来源于他的备课精。他每备一课书都深稽博考,即使他讲过的熟课,也非钻出新意不上讲台,他说老教案不能拿出来弹弹灰尘再用。</p><p class="ql-block"> 他使用参考书,但不照抄参考书。所以他的课讲得有根底、有灼见。这也正是大家回回听他的课,回回都耳目一新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坚持语文教学改革</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他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所以他在教学上始终注重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他致力于教学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认为,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要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学,变培养能力为目的。叶圣陶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还是把每一课书教好,启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样,知识就转化为能力了。所以杨老师的课堂教学总是贯用启发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其次是改教法,就是讲练结合。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听读说写能力决不是教师详尽讲解能获得的,必须经过学生自己认真反复的练习。所以杨老师上课之前总是设计好练习,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自己设计的练习,往往自己还要做一做,如让学生熟读、背诵的课文,他首先自己熟读、背诵;让学生写的作文,他首先自己写好“下水文”。再就是改只依靠课堂、课本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使课内外结合。杨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更主动,他是长垣一中开辟第二渠道(也叫第二课堂)教学最早的一个。如组织学生走出去采访、成立课外读书小组、举办语文知识专题讲座,让学生办手抄小报……这些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的开展,有力地补充了课堂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智力,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成效非常显著。</p><p class="ql-block"> 当时,能勇立改革潮头,主动自觉这样做的语文教师很少。</p><p class="ql-block"> 忍辱负重 喜得平反</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的教学成就,是在忍辱负重中成就的。在批判他走白专道路时,他忍着,仍呕心沥血鞠躬于教学,尽瘁于学生。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他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函授大学本科课程。四年下来,他笔记、作业写了几大摞,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获得了文凭。在“文革”中受冲击被专政,他还是忍着,一有时间就学习,就研究学问。学习为厚积,厚积为薄发。他对党的教育事业就是这样忠诚,他在《八十述怀》中说:“来生我若为人辈,再执教鞭登讲台”。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令人敬仰。</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杨老师喜得冤案平反,他一身轻松投入语文教学。他欣喜地在诗中吟道:“为国育栋梁,再度勤耕耘”。他升任县教研室主任,兼抓中学语文教学和师资培训,他走遍全县中学,听课、组织教研活动、宣传教学改革,很快使全县的中学语文教学纳入《新大纲》的教学轨道,使中招、高招语文成绩逐年提升。1981年,他又调长垣一中任副校长,继续抓教学工作,为一中的教学质量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从1982年到1984年长垣一中教学质量为安阳地区之冠,赢得1983年安阳地区中教改革现场会在长垣一中召开。1988年,他被聘为新乡市中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语文评审组成员。先后评出新乡市第一、二批中学语文高级教师。</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对教学,讲认真、讲责任,孜孜以求;对学生,讲付出、讲贡献,循循善诱。他教学成绩丰硕,桃李满天下。他在《六十述怀》中说:“粉笔生涯四十年……三千弟子成大业”。同时,他在教学中还带出了一大批会教书、会育人的青年语文教师。</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退休后,老有所为,年登耄耋还能吟诗为文,两年前还将他的一些诗文,分别集结为《教育家轶事》、《往事漫忆》、《百忍斋诗稿》和《夕照集》等书。真是“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p><p class="ql-block"> 从教学成就来看,就教学影响而言,或以治学品格而论,杨老师可谓享誉长垣,德高望重,是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学大师,是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 2009年重阳节悬匾前一周有感 一中原语文教师 扈廷相</p> <p class="ql-block">2022年9月24日亿隆广场(爸爸妈妈)</p> <p class="ql-block">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