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当年同学情深,再回首往事难忘,一一扬州矿校同学毕业50周年庆(珍藏篇)2022/10/15

龙行天下

<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毕业已经50年啦!扬州矿校尽管随着这届同学毕业而不复存在,但一年多的校园生活(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情谊,一直珍藏在同学们的记忆深处。</p><p class="ql-block">今年10月15日,正值矿校同学毕业50周年之际,由何晓鸽、尤德龙、周长林、高宏生、钱宝同等同学发起并组成的活动组委会,在同学群发出通知后,报名同学相当踊跃,共有80多名同学将参加这次毕业50周年庆活动。</p><p class="ql-block">十分遗憾的是,各项筹备工作虽已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国庆假期疫情的影响,组委会不得不商定将此活动延期进行。所以,本《美篇》的图文内容也相应作了调整,主要供同学们回顾、欣赏和珍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珍贵毕业照</span></p><p class="ql-block">扬州地区江南采煤团矿业中学(简称:扬州矿校),成立于1971年,旧址位于现312国道句容至南京段,石榴园采石场路南的宝华山庄内。</p><p class="ql-block">当时学校在原扬州地区所属市(县)共计招收了149名在校高中生,其中扬州60人、泰州40人、泰县10人、泰兴9人、兴化10人、高邮10人、邗江10人。1971年9月开学,1972年10月提前毕业。</p> <p class="ql-block">这是学校对面的宝华山,想必同学们记忆犹新,又仿佛回到50年前的那个难忘的青葱岁月啊!</p> <p class="ql-block">这是50年前的今天,全体师生在宝华山下,以当时的校舍为背景,拍下的毕业合影留念照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附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学校领导及老师名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记:陆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副校长:唐信林、张云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班主任:楊一新(一连)、黄蕴霞(二连)、郑祖瑛(三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教师:俞棨、朱鹏、刘霞、孟毓华、呉泽霖、潘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校医:朱进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附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学生名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扬州:60名:</span></p><p class="ql-block">杨正强、尤德龙、管德永、刘荣、郝永宾、夏国裕、刘云、张素华、姜正芬、唐玉琴、徐坚、陈秀兰、李长荣、杨柏义、梁高强、朱学林、高东林、徐峰、屠兆生、彭国顺、张宏宝、严海峰、徐斌、孔凡杰、张子良、鲍秀珍、刘长平、张小平、李银宝、张宝礼、毛家扬、王小平、孙宏如、刘五四、曾天朝、魏平、王新邨、鞠群、吴庆华、杨年宝、周才林、张桃福、周长林、陈广恒、徐俊渊、胡俊、郭建中、项顺娣、曹慧玲、宋荣玲、刘广友、郭金荣、卜冬喜、韩风坤、季中和、赵玉珍、纪秀兰、张俊宝、邵建林、周克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泰州:40名:</span></p><p class="ql-block">鲁秀玲、张文莉、李云、陈秀茹、郑兰英、茅晨生、朱晓晴、王桂英、顾同礼、王德祥、唐强、沈继龙、赵春根、陈家仁、周霖、朱宏、孔宪光、韩庠骥、周月明、陈彪、王根银、袁钻祥、王上驯、赵凎年、何祖时、陈惠崑、陈宏生、李宏宝、高宏生、李顺元、李建中、余建强、顾宇、王顺元、张宜香、纪达余、赵春琪、孙学进、唐宝才、周红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邗江:10名:</span></p><p class="ql-block">谢月秀、张慧芳、钱宝同、王界金、徐鹉、张忠祥、赵亚平、夏明和、王建平、胡光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泰兴:9名:</span></p><p class="ql-block">姚庆玲、王建华、李鸿、周林、金余庆、赵冬林、冷慧明、邹国华、倪建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五,泰县:10名:</span></p><p class="ql-block">徐岑、张亚联、花根喜、储竹影、王祖旺、张宇如、刘葵、姚亚斌、王民雄、朱志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六,高邮:10名:</span></p><p class="ql-block">朱军、张晓玲、呉晓玲、何晓鸽、金家琚、曹善明、钱士明、殷亚林、蒋卫红、顾维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七,兴化:10名:</span></p><p class="ql-block">薛勤、朱建华、姚定华、吴顺年、许庆康、高维年、沈安殿、王加海、徐午、郭兴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难得老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这次周年庆活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征集在矿校期间拍的照片。由于时光已流逝50年,再加上当时受拍摄条件的限制,很多照片已散失。幸亏有3位同学提供了一些老照片,十分难得。</p> <p class="ql-block">以上老照片由高宏生同学提供。</p> <p class="ql-block">以上老照片由鲁秀玲同学提供。</p> <p class="ql-block">以上老照片由朱志成同学提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相聚师生情</span></p><p class="ql-block">1972年10月19月,矿校同学开始走上各自工作单位,他(她)们分别是:五普69人、六普20人、四物20人、扬州造船厂15人、扬州汽修厂18人、泰州林机厂7人。</p><p class="ql-block">自矿校毕业依依分别后,同学们各奔东西,为事业、为家庭、为人生而努力了、奋斗了、付出了。50年的风霜虽摧老了我们的容颜,却始终未能阻断我们彼此的思念,那份经过岁月沉淀、浓浓的同学情谊一直伴随着我们,就像那陈年的老酒,愈久愈纯香、甘甜和珍贵,是一段割不断的情,是一份分不开的缘。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较大规模的师生、同学聚会(活动)有:</p> <p class="ql-block">1992年11月29日,矿校毕业20周年校友聚会在扬州华东石油局测井站举行,这是毕业分别后师生最全、人数最多的一次相聚活动。</p> <p class="ql-block">1997年2月10日,因诸多原因,大型同学聚会没有举行,但泰州籍同学自发在圆梦酒店组织了毕业25周年同学联谊会,这是到目前为止,泰州籍同学相聚较全的一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2010年10月10月4日,矿校毕业38周年同学聚会在扬州工学院举行。这次各地参加同学较多,且俞棨先生应邀到场,并和大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12年10月4日,矿校毕业40周年同学聚会在靖江滨江花园酒店举行,这次活动各市(区)同学都有代表参加,且完全由何晓鸽同学一人自费承办。</p> <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10曰,矿校毕业45周年同学聚会在河南郑州华北石油局培训中心举行。这次聚会历时3天,无论是活动策划,还是食宿安排等,都组织的相当成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再续同学缘</span></p><p class="ql-block">矿校毕业45周年郑州同学聚会后,高宏生同学精心制作的《同学会纪念册》,进一步拉近了同学之间相互往来的情谊,增添了同学之间难以割舍的缘份。特别是每次同学们在一起的欢聚,让笑声充滿时光、让快乐装满心房、让友情更加永久。为避免照片重复,现将收集到的2017年10月以后(包括之前一些遗漏)的同学聚会(活动)照片合成集锦呈现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扬州、澳洲同学相聚集锦:1993年夏(一)</p> <p class="ql-block">泰州、兴化同学联谊集锦:1997年夏(二)</p> <p class="ql-block">靖江同学相聚集锦:2010年10月4日(三)</p> <p class="ql-block">扬州师生相聚集锦:2017年6月14日(四)</p> <p class="ql-block">河南重渡沟同学相聚集锦:2017年10月11日(五)</p> <p class="ql-block">河南老君山同学相聚集锦:2017年10月12日(六)</p> <p class="ql-block">长沙同学相聚集锦:2018年10月11日(七)</p> <p class="ql-block">扬州三湾同学相聚集锦:2019年4月13月(八)</p> <p class="ql-block">扬州、郑州同学相聚集锦:2019年5月8日(九)</p> <p class="ql-block">扬州瘦西湖同学相聚集锦:2019年12月16日(十)</p> <p class="ql-block">扬州、泰州同学相聚集锦:2020年12月10日(十一)</p> <p class="ql-block">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同学相聚集锦:2021年6月16月(十二)</p> <p class="ql-block">扬州同学相聚集锦:2022年6月9日(十三)</p> <p class="ql-block">泰州、扬州同学相聚集锦:2022年7月2日(十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记忆永留存</span></p><p class="ql-block">原定10月15日(也就是今天),同学们期盼已久的扬州矿校同学毕业50周年庆活动将在扬州富春绿杨邨隆重举行,由于受疫情的影响而延期。然而,组委会9月就这次活动开展的"难忘矿校生活"所带来的感想、感受、感言美文征集,同样受到了同学们广泛响应,当年校园里的点点滴滴往事和场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题材,非常生动且真实地加以再现,可以说这是翻开尘封的记忆、共叙难忘的情谊,很值得所有同学拥有和分享。</p><p class="ql-block">在此,特邀请何晓鸽和高宏生两位同学作此《美篇》美文的序言和编后,同时按照各位同学所发表的时间顺序、保留美文的原汁原味,一一奉献给大家细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沈继龙同学为矿校毕业五十周年做了个《美篇》美文,让我写个序,写点什么呢,思绪万千,想说的很多,五十年过去了,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段,总该为矿校总结点什么,借此机会我就来回答三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一,曾经有人问过我,用四个字准确回答人生,你用哪四个字。我思索了几天,最后我选择了“日月如梭”这四个字,好多人说这太平常了吧。但一解释后发现还相当准确。“日月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如梭一样飞快,是啊,在不经意中,我们毕业都五十年了,两鬓白发,爷爷奶奶,相比较我们毕业时不足二十岁,意气风发。揣怀着梦想,奋赴各个岗位。一晃五十年过去了。“日月如梭”四个字的核心是梭,它无时不在编织。毕业后我们每个同学都在编织自己的事业,家庭,人生。五十年过去了,每个人都编织出属于自己们图画。在同学中虽没有谁编织出杰出的作品,但也没有谁涂鸦了人生,这是值得庆贺的。特别是大部分男生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石油事业,无怨无悔,值!</p><p class="ql-block"> 二,朱晓晴同学在怀念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一生中有许多不同阶段的同学,为什么对矿校同学感情深,有一种挣脱不了的情怀。矿校是唯一的,这一届也是唯一的,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是共同的,人生第一次亲身感受对家乡,父母的思念是共同的。人生第一次共度艰苦生活,人生第一次共同对前途即期许,又渺茫,还恐惧。我们都刚刚从少年跨入青春,青春的萌动和懵懂让男女生既无间又友爱,五十年中遗憾的是同学之间没有结成一对姻缘,却也留下了青春的痕迹,难能可贵。毕业后大家又一起分到了不同岗位,由同学又转为同事,终生相伴为朋友。大家说在这样的年龄段,这样的背景下结下的同学情不深厚吗,谁能挣脱掉。</p><p class="ql-block"> 三,我常问自己,矿校留给了我们什么。什么东西让我们终身受益。总结自己的一生,我想和同学们讨论。1,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当我们在那个年龄,那种环境下经过锻炼,一生中还有什么环境不能适应呢,一生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2,不惧艰苦。17岁左右,即种菜,又下矿,往的是茅屋,用水校前一口塘。翻山背草来铺床。实践证明吃了这番苦,什么样的苦都能对付。男生们应该都有体会。矿校留给我们的这二点够我们享用一輩子。用好这两个财富终身受益,传承好这二点子孙受益。</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虚去矿校此行。我们珍惜矿校友情。让这份友情相伴我们一生。</p><p class="ql-block"> 最后愿同学们快乐健康,十年以后再相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高宏生同学一一《矿校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矿校毕业已跨过半个世纪,心中的怀念却不时浮现。记得第一天到学校,看到山坡坡几排草房子,晚上睡的是地铺,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就在这难眠之夜开启了!然后帮助搭建教室、整修道路、建设水塔、养猪养鹅、开荒种菜…同学们勤劳的汗水不仅改善了简陋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还有放寒假迫不及待步行赶往龙潭火车站“风雪之夜一路歌”记忆犹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印象:陆书记平易近人;唐校长循循善诱;杨、黃地郑三位班主任苦口婆心无微不至;英语吴老师浓厚的乡音:“不会读也要读”;朱鹏老师做作的幽默…排队打饭时炊事班长大声呼喊,“小施啊,2号大火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家饿着肚皮等候的焦急情绪。一年的学习不仅得到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更有幸运之神给我们提前工作的敲门砖。文化课以外还学习了煤田地质,工业电工,下矿井实习等等。如果按定向培养或执行上山下乡政策,后续人生难以预料,但我们是幸运的,72年10月中旬提前毕业,许多同学直接成了同事。矿校生涯也是宝贵的成年礼物。花样年华的同学,完成人生的重要转折—从家庭步入社会,由学生成为工人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何晓鸽同学一一《暑假趣事》</span></p><p class="ql-block">毕业五十周年同学聚会,一直昐着。想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想起一桩桩过来的往事,心中总会泛起一阵阵的思绪,激情。矿校…承载了我们一生的太多太多:那是我们从少年问青年的转折期,有对父母和家乡的思念,有对未来的期许,也有对人生的忧虑,有青春的懵懂,也有同学的友谊。矿校是我们青春成长的地方,也是我们走向生活的起点。提练出矿校的精华,是我们终身受益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记得是72年最后一个暑假,学校让我护校,说心里话,我恨不得马上回家,但学校安排了我只能留下。护校时无所万事事,就天天上山挖草药,打野毛栗子。</p><p class="ql-block"> 挖了很多党参不知怎办,厨房师傅说,用开水烫一下晒干可以长久保存。晒干的党参象一个个小萝卜干,吃起来还甜丝丝的。不记得是哪位同学他一怱儿去拿一根吃吃,一忽儿拿一根吃吃,吃多了鼻孔出血。他吓死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就送他去矿部卫生室,听我们一讲,医生笑了说没事,党参吃多少,阳气太旺,没处去,只好留鼻血。</p><p class="ql-block"> 我打了很多野栗子装在包里准备带回去,那时也不懂要晒晒干,等我背到家大部分都霉了,剩下的我妹说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毛栗子。那时我还是很开心。</p><p class="ql-block"> 记叙矿校往事供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也积极参与高宏生发的倡议。让我们再回五十年前的矿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沈继龙同学一一《同学情谊的延伸》</span></p><p class="ql-block">话说进矿校时,高宏生、周月明、唐强和我尽管来自泰州,但不是一个学校,而何晓鸽更是高邮来的,大家相互都不熟悉。然而,经过矿校这一年多的共同学习、劳动和集体生活,使得同学们由生疏到接触、再到逐渐了解,大家的情谊越来越深,我们5位同学在校也由此建立了比较好的往来关系。</p><p class="ql-block">72年10月,毕业分配到原地质部第五普查勘探大队共有69名同学,那想到这么凑巧,也可能是缘分吧,竟然将10位同学,其中包括我们5人同时分到位于扬州施家桥的所属车队工作,由同学成为同事。在江苏石油普查期间,我们4人又同开2辆解放拖挂车,何晓鸽为汽车修理工。要知道,当时道路交通相当不好,拖挂车拉的井架、钻杆很长,且我们驾龄时间又很短,稍不留神,很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为此,4人在苦练开车基本功的同时,行车时以安全为重,尽量互相提醒和照应,再加上何晓鸽经常跟车保驾,2辆拖挂很快适应井队搬迁等复杂环境的需求,完成一项项急、难、重的运输任务,尤其在一次金湖一口井出现油气井喷时,我们2辆拖挂车从扬州经南京转到镇江拉上油层套管,又转至南京六合,由马坝转一大圈,日以继夜地赶到金湖,顺利地解了井队的燃眉之急。后来,此事迹在江苏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于扬州工人文化宫召开的祝捷大会上受到了点名表扬。</p><p class="ql-block">75年转战华北石油会战期间,唐强和我,高宏生、周月明和何晓鸽,又有幸相继开车前往河南新乡一起共事,曾经2辆拖挂车为山东东明一口井出油气,连续奋战数昼夜运送油层套管,同样受到了河南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的表扬。</p><p class="ql-block">77年底,何晓鸽先调入江苏华东石油局,81年底周月明和我调回家乡,后来唐强夫妇及小孩也回到泰州,尽管高宏生全家仍留在河南郑州,但我们5人的同学兼同事情谊一直延续不断,直到现在。今年值此矿校毕业50周年庆之际,回忆起这份同学兼同事情谊,十分珍惜、难能可贵。为此,特撰写此文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金家驹同学一一《看泵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忆当年风华正茂,看今朝自觉未老。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在矿校的一年多,除了高邮的老乡,熟悉我的和我熟悉的同学并不多。原因是我们一到校,张校长就安排我负责打水值班。作习时间和同学们是错开的。记得学校芦棚校舍的边上,大家伙抬石头砌了一个畜水池,在学校山脚下有一口水井,我们吃的用的水都是先泵到水池里,后分流供使用。看泵不断水就成了我当时的工作。同时也造成了我劳动少,上课少,和同学们相处少。记得当时有一个小插曲,有一天早上,校区突然断水了,张校长问我,你咋晚上没打水?我说我打到半夜呀!井都快打干了。后经沿途检查,才发现原来爆管了。水都打山坡上了,哈哈,浇地也好。没话说,抢修。虽然我上课少了,但需要和工人师傅一块保养水泵,下井维修管道,倒也学了不少实际的操作,以致于参加工作后,对我起了很大的帮助。我们矿校的学生是幸运的,我们没上矿校的同学们,当时都是经过了当兵,插队的洗礼,而我们直接毕业参加了工作。说实话,我们应感谢矿校。大家都知道,石油勘探工作很艰苦,可矿校的同学们经过矿校抬石头,采草药的锻炼,参加工作后,在各自的单位都表现不俗。可以说,短暂的矿校生活经历,独有的回忆,给了我们温馨且激情的感受。矿校的经历昊宝贵的。现今我们都已退休,峥嵘岁月不再,希望同学们都能保持初心,安度晚年!祝大家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鲁秀玲同学一一《年月蹉跎、回忆永存》美篇</span></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远去的尘封往事值得品味,逝去的青春依然值得回忆。</p><p class="ql-block">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翻开过去的照片,仿佛回到那曾经的过去……</p><p class="ql-block">(美篇照片: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朱晓晴同学一一《续同学情谊延伸》</span></p><p class="ql-block">矿校同学之间的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这个问题自问过若干次,并询问过好几位同学,一直没得到答案。</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都有几个同学、同事群,但聚会和互动都浚有矿校同学频繁。五十年来,各种组合的大小聚会、各类活动、各地互访,留下的纪念照、美篇,从青春年少,到步入中年,再到年近古稀,留下并互相分享着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大学校园里四年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同学情谊,却难比矿校校园里一年多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共同生活的情谊,随着矿校同学的更多的接触,加上看到《同学情谊的延伸》一文,答案似乎找到了,同学的情谊延伸为同事与战友的情谊,同学+同事+战友的情谊更加真挚深沉火热,这种情谊感染着周边同学,大多聚会都会接到邀请参加的电话,但常常因为距离和时间遗憾地不能参与。</p><p class="ql-block">毕业后时间越来越长,同学情谊却越来越深,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弥足珍贵。希望毕业六十周年时,我们矿校同学仍然健康,仍然有聚会,仍然彼此珍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徐午同学一一《龙潭镇与小煮面》</span></p><p class="ql-block">龙潭镇是南京市古镇,距南京市中心约30公里,东邻石榴园,下蜀镇,镇江市,西接栖霞山尧化门,据《栖霞区志》记载:历史上,摄山、江乘(栖霞区古地名)等地有祈雨的习俗。由于村民的诚心祈求,老天下了很多雨,在镇上形成了两个水洼,形似“龙眼”,后积水成潭,故名“龙潭”。我们学校在宝华山脚下,处在龙潭镇与下蜀镇之间,学校全称为扬州地区江南采煤团矿业中学,选址在矿区边缘。从龙潭镇到学校有两条路,一条是延南边顺公路经过宝华山矿区再到学校,一路平坦,但距离较远;另一条路是由龙潭镇东边中国水泥厂向东到句容铜矿,再爬过一个小山头就到学挍,路途也省一半。学校性质有点像半工半读,每月伙食费12元,集体伙食,学校补贴6元,学生只要交6元,另外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再发给部分助学金。食堂很大,能容纳20张饭桌,只是有桌无凳,大家按桌号领来饭菜,分到各人碗里,由值班同学洗干净公用桶盆还给食堂,该顿饭便宣告结束,至于各人怎么吃或者到那儿去吃完全是无组织无纪律的。食堂的蔬菜消耗量很大,每隔几天就要到龙潭镇去买菜,学校轮流派七、八个学生拉上两挂板车,一路上连拉带拽后面还有二人推,来回步行十七、八公里,同学们仍然乐此不疲,一来是在山沟里待的时间太长了,需要岀去透透气,二来到龙潭镇可以逛逛商店,买些日用品。我每次去龙潭,很少逛商店,从来也不买什么,就是想吃点东西,可是囊中羞涩,于是使选中了“小煮面”。小煮面根据份量分为二两粮票一毛八分钱和三两粮票二毛五分钱两种规格,在兴化普通一碗阳春面二两粮票八分钱,包括浇头也不过一毛三分钱,坐下来吃一碗面,本就是三口二口的事情,谈不上解饥饿,只为解馋,二两就行,诚然三两面的份量要多一些,但似乎有点奢侈,显得太土豪了。小煮面具体做法:少许肉丝炝锅,放姜葱加水,烧开后加面条,佐以盐、胡椒粉,味道鲜美,与普通肉丝面相比是有区别的,普通肉丝面是做好的面条上加炒好的肉丝,也就是说面条与肉丝两不搭界,而小煮面把肉丝的汤汁同面条密切融合,保持原汁原味的美食。有点同河南的炝锅面彼为相似。龙潭镇的小煮面使我留下了深刻映像,许多年以后仍然忘不了,龙潭火车站已停运好几年了,想到再要到龙潭只能走公路,时代变迁,但我相信中国的饮食文化将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吴顺年同学一一《矿校同学情》</span></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就是50个春秋。</p><p class="ql-block">忆往事、峥嵘岁月稠,矿校一年多时间一幌就过去了。回想起我们当时经历,一起上课,一起爬山,一起下矿井实习,一起改变矿校的生活环境,确实让我们终生难忘,为我们之后参加工作,作了很好的铺垫。</p><p class="ql-block">工作后,我作为分配到五普汽车队的10人之一,先干了几年的材料工作,经常与曹善民打交道,后改学汽车修理,在这期间,我刻苦学习,掌握了一些技术。因不太适应北方的气候和生活条件,一天夜间突发胃穿孔,是钱宝同连襟张淑乾把我送往河南新乡地区医院,由于到医院及时,才得以保守治疗。</p><p class="ql-block">之后,83年初,我调回兴化,在兴化市政府办公室车船管理所工作,从事的还是老本行,只不过在石油单位修理的是卡车及各特种车,到地方后转为修小轿车,再后来在南京学习,考取了技师,成为单位负责人,直到退休前15年,我到政府采购中心上班,管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上千辆汽车,我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矿校及石油单位所打下的基础。</p><p class="ql-block">到地方后,矿校同学的感情是割不断的。我记得一次出差去靖江,忘不了去看晓鸽,到泰兴出差,忘不了去看小周林,虽然是短暂停留,哪怕聊个把小时,也觉得心里踏实了。</p><p class="ql-block">更值得回忆的,我们与泰州同学多次走动,到泰州,都是同礼,继龙将泰州同学召集起来与我们兴化同学欢聚,同样,同礼,继龙,根艮,月明到兴化,我也是把兴化同学召集起来聚会,欢乐的场面让人永驻心田。</p><p class="ql-block">还值得追忆的是,兴化同学许庆康去世,我们在兴化同学从弥留之际到办理后事,参与了全过程。这种友谊真是难能可贵的。</p><p class="ql-block">如今,矿校同学50年相聚,机会非常难得,希望大家都身体健康,带着友谊,带着夢想,争取10年后再聚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朱军同学一一《矿校记忆:广播室的瞌睡虫》</span></p><p class="ql-block">1971年暑期过后的开学季,正值“花季”“雨季”的我们,踏上了位于南京的宝华山区“扬州地区江南采煤团矿业学校”的求学之路。由于此前在家乡读书时一直在文艺宣传队里“浸染”着,算是能歌善舞,普通话说得也不错,就在课余时间,承担了学校的播音员、打字员、卫生员有三大员之称的重任!那时的我,年轻好强不服输!学习劳动之余,还要身兼数职,久了就有些撑不住了。记得有一次全校师生在茅草搭建的大教室开大会,正好轮到我负责音响(还有一位广播员是张素华同学)。我在广播室把音响功放打开后,手边的笔记本也准备好,校长书记们陆续上台讲话、作报告。一开始我还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后来太困了竟然趴在笔记本上梦周公去了还不自知,一直到校长讲完话我都没醒。记得好像是语文孟老师发现不对劲到广播室里看了看才把我叫醒,真是吓了我一大跳。墨水和着口水印在了笔记本上一大团,我当时囧的恨不能有个地洞可以钻进去,杨老师也进来了,很舍不得的说了句“看把这孩子累的”,我一边感动着,一边懊恼着,非常难为情!呵呵,老同学们,让大家看笑话了!</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矿校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同学们之间的学习、劳动、友情、趣事数不胜数,老同学们,同桌的情谊要记一辈子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张宇如同学一一《母亲突访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 日子过得真快。矿校的生活、学习已过去半个世纪了,许多往事逐渐淡忘,但有些人和事却印象深刻,特别是我母亲在我入校一个多月后突然来到学校,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历久弥新。</p><p class="ql-block"> 十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我正在上课,突然有同学叫我“张宇如,你妈妈来看你”。我一惊,妈妈怎么会跑到学校来呢?我向老师请了假,将妈妈接到宿舍。开始,我还责怪她,你不知道路程虽不远,但交通不方便,要坐汽、轮船、火车,怎么到学校心中也没有数。妈妈告诉我,再不来学校看见我就要生病了。自从我到矿校上学后,一人在家每天夜里都失眠。看到我的来信,一切都好。他还经常到同学家中了解我们在矿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天,王祖旺写信回家,提及下雨时,宿舍漏雨,雨水淋湿了被子、床单。知道这个情况更是夜不能寐。此时决定来学校看看情况。(因我父亲从扬卅师范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洪泽县中教书,仅寒暑假回来,平时我们母子在家上班、上学)苐二天,她一人出门,拎着印有南京长江大桥的帆布旅行包,乘汽车到六圩,换乘过江轮渡到镇江,再赶到火车站买上到龙潭站的车票,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龙潭,已经天黑了。她走到旅社,那时需要介绍信入住,她也不知道,但还好,带上了户口本。怎么到达江南采煤团矿业学校,他也心中没底。上天眷顾,正好煤矿有位货车司机住在旅社,准备苐二天到江南煤矿,他听说我妈妈要来煤矿学校看望儿子,欣然答应。第二天上午,好心的司机一直将我妈妈带到矿校山坡下。就这样,在我亳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我面前。这时,我心里一热,不知说什么好。下课了,宿舍的同学回来了,她将王祖旺、姚亚斌、刘奎家中捎带的衣服等生活用品给他们,并拿出带来的脆饼、小麻饼等给大家分享。下午,我带她到学校及周围山坡看看。苐二天,我请好假,带妈妈到南京游览了长江大桥并留了影。苐三天,我送她去中央门汽车站乘上去姜埝的班车。妈妈来矿校看望后,心中放心了,睡眠也正常了。</p><p class="ql-block"> 回想矿校一年的学习、生活、劳动,时间不长,却是我们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苐一站,它培养了我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了每个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它对于我们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阔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唐强同学一一《忆当年》</span></p><p class="ql-block">一晃五十年,在矿校劳动、学习、生活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我不记得矿校是否曾经有过“校训”,但是矿校却锻炼了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脏,三不怕累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正如何晓鸽说的,矿校是我们青春成长的地方,是我们终身受益的源泉。同学们在矿校老师的亲切关怀教导下胸怀大志,全面发展。走上社会后许多同学成为单位的栋梁,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这应该是矿校的校长和老师们曾经的希望吧……</p><p class="ql-block">在矿校学习生活期间,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互相帮助更是伴随着我们度过了那个年代。印象最深的就是要拆洗被子了。(那个年代没有被套)只能拆洗。仅仅是拆洗还能凑合,但是晒干后再一针一线的缝起来那就是两个字:不会。这个时候高宏生主动走过来,帮助我拆洗晒,到了下午又在食堂的乒乓球桌上帮助我一针一线的缝起来。至今想起来,还是那么的亲切。</p><p class="ql-block">不记得毕业离校时我是什么心情,是高兴要飞向远方?还是恋恋不舍我生活学习的地方?!我们坐上了汽车,就要离开学校了,矿校的老师拿着热乎乎的馒头,一遍又一遍的对同学们说:带着车子上吃吧!老师啊像家长,同学胜似亲兄弟。</p><p class="ql-block">在汽车启动的一瞬间,我深情地回头一望:感谢矿校的老师!感谢没有围墙的校园!顺祝全体同学身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徐岑同学一一《那年》</span></p><p class="ql-block"> 初入矿校时,县文教局委派我爸作为领队人送我们泰县的共十位同学一起入校的。</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矿校真是简陋啊,没有床没有像样的厕所,课桌好像也是后来运来的,只有那三排错落的草房,老爸目睹了我们当时的校况,一个人默黙地把校区周围环视一圈,也许这校况他也始料未及的吧,但很快就平静和我说:条件是艰苦一点但不要怕,同学们能吃的苦你也要能吃,要尊敬老师要友爱同学等等什么的,至今还记得送我去矿校的同时还送我一本厚厚的小小的"红宝书"。第二天上午老爸还和我及我们泰县来的同学一起照相,下午老爸要回去,记不起在哪儿借的一辆自行车,他先骑车带我到下蜀站,然后要我骑车回校,临别时又一次嘱咐我要学会独立要锻炼自已,回校路上千万别逗留,老爸是部队出身,参加过几次战役,也算是个老革命了,在我心目中就是个有才艺硬汉,他说着时我是低头听着并心不在焉的应着,无意一抬头忽然发现他眼里泛起泪光,我有些愕然,他也慌乱别过头去,说你声:你快走吧,路上千万不要逗留。我迅速把车调头上车猛骑,骑了好远回头时看见老爸还在注视着我这边,刹那间突然我的泪水夺框而出…多少年了过去了,为人母的我更能体会当时的父亲欲说还休盼儿女成长放手又依依不舍之情,每每想起这幕,真后悔当时没能给老爸一个大大的大大的拥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邹国华同学一一《鹅官》</span></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流水,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以往的怀念时影时现,曾经的往事偶尔还有些记忆。矿校培养了我们这一群人的成长过程,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这群人的意志。我的一些爱心和责任心就是从矿校慢慢培养出来的,我就是一责任心也v同曾经在矿校养鹅的人,号称(鹅官),白天除了上课学习和实习外,其余的时间就是放鹅养鹅,记得开学不久,学校要养猪养鹅,不知谁从龙谭集市上买了三十多只小鹅回来,班主任把我叫去,分配让我来负责养鹅,出于好奇心也就心血来潮,只有服从,干就干呗。鹅本是一种素食主义,要吃草的一种家禽,每天都要上山放鹅,又不敢走远,也只</p><p class="ql-block">能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溜达溜达了,我的一种爱心也就是从养鹅,爱护小动物开始养成的,同时我的责任心也就树立起来的。</p><p class="ql-block">这种爱心和责任心从此在我的心目中形成,直至到参加工作及转回地方工作都是拥有这颗心去完成的,所以我要感谢我们的矿校。感谢我们的老师,同时还要感谢我们的同学,好友们,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幸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金余庆同学一一(抖音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同窗随想》</span></p><p class="ql-block">一别五十年,</p><p class="ql-block">恍然如隔世。</p><p class="ql-block">倘若有来生,</p><p class="ql-block">相送十八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七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 梦矿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外一首</span></p><p class="ql-block">宝华山下古战场,</p><p class="ql-block">煤矿迎来读书郎。</p><p class="ql-block">蟹肥菊黄秋风紧,</p><p class="ql-block">寒门尚志闻墨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衣食起居茅草房,</p><p class="ql-block">翘首掩卷望天长。</p><p class="ql-block">莫道逐梦鸡鸣早,</p><p class="ql-block">他日信步走四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十七岁礼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 矿校之恋</span></p><p class="ql-block">十七岁</p><p class="ql-block">我们怀揣着憧憬和梦想,人生第一次远航。离开了母校,离开了亲人,离开了家乡,来到这有点喧嚣,又有点荒凉;有点神奇,又有点落寞的龙潭煤矿。</p><p class="ql-block">学校在一片向阳的山坡上,碎石铺就的并不平整的路,伸向那没有围墙的工棚学堂。路边落木潇潇,沟旁野禾焦焦。篱笆墙斑驳陆离,茅草房四面漏光。席地而坐,地铺当床,学校的简陋,超出了我们的想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喧嚣,是从此在山沟里的风声雨声中,裹夹着茅屋里孕育的欢声、笑声、读书声,声声飞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荒凉,是学校没有舞台,没有操场,没有琴房。青春年少的我们,学习课余,找不到释放欢乐、积蓄能量、放飞梦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神奇,是校舍后不起眼的山坡上,开始有了梯田式的一抹绿色。那菜地、瓜地、红薯地,诉说着我们的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落寞,白天的时光,因为上课、因为开荒、因为下井实习,而忙碌而充实,他顾无暇。晚上,尤其是下雨下雪的晚上,一盏盏昏暗的灯泡下,有的提笔难下,有的腮边泪挂:想家了,想娘了,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七岁</p><p class="ql-block">是一个心无杂念,拥抱阳光的年龄。是一段放下郁闷,就会快乐的时光。是一章青春萌发,活泼好动的交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不:</p><p class="ql-block">——宝华山顶雷达站下,看着那自转的弧形天线,有我们的男生渴望获得、探索未知的脚印和目光;</p><p class="ql-block">——大山脚下的一洼溪水旁,女生们留下了一串串洗衣浣纱、嗔怒笑骂的曼影轻唱;</p><p class="ql-block">——有着歌舞天赋的一群艺术范儿,自己搭架子,圆场子,让校园里多了一份刻着那个时代烙印的学校宣传队的欢乐;</p><p class="ql-block">——西望龙潭,每次派单拉菜回校的我们,模仿着电影里的场景,打响三鞭子,唱着《青松岭》,情绪一路高亢;</p><p class="ql-block">——东眺下蜀,那是星期天添置生活用品必去之地。归途中总有几个调皮捣蛋的,趁机趴在铁轨上,耳听远方的震动,报告火车的远近,以显示自己的胆量;</p><p class="ql-block">——食堂!是值得夸诩、刻下记忆的唯一。放学下工后,三五成群奔食堂,锅碗瓢勺叮当响,一声戏谑的“小施啊,二锅大火啊”,闻声解乏。十二元的集体伙食,喂饱了我们身心成长的辘辘饥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记得吗?</p><p class="ql-block">课堂上:</p><p class="ql-block">——英语老师年长,无法控制课堂,教室里同学们交头接耳自说自话,老师涨红了脸,也没能压住我们的叽叽喳喳;</p><p class="ql-block">——物理化学课实验设备简陋,加之授课理论知识抽象,课堂上常常有人因枯燥无味而一枕黄粱,被老师揪醒后,在嬉笑中一脸懵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习时:</p><p class="ql-block">——劳动课的主题是山后种菜开荒,女生们松土除草,男生们施肥浇水,你裤腿高卷,我赤脚巴天,一个一个的长了老茧,黑了脸庞,活像插队知青的模样;</p><p class="ql-block">——下矿井实习和劳动是我们的必修课。坑道、掌子面、煤线、天窗、风钻风镐、打眼放炮……踩着矿车送矿渣,风镐震的手腕麻,渐渐的日积月累强了我们的筋骨,练了我们的胆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中:</p><p class="ql-block">——有同学深夜突发疾病,一群自告奋勇的男子汉,几十里山路,摸黑连夜求医龙潭,凸显着手足才是同窗;</p><p class="ql-block">——女生宿舍里有人夜寐时,看到老鼠蟑螂吓得哆嗦尖叫、带雨梨花,惊恐着挤床而卧,眼巴巴到天亮。笑话渐渐成了佳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七岁</p><p class="ql-block">倒过来一读就是七十岁。站在古稀之年的门槛上,前面就是夕阳。</p><p class="ql-block">岁月是加法,增添的是多愁善感的年轮风霜;</p><p class="ql-block">人生是减法,逝去的是挥斥方遒的青春芳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无悔:</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拥有过煤矿学校的青春岁月!</p><p class="ql-block">我们自豪:</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获得过激情燃烧的洪荒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储竹影同学一一《拿粮票》</span></p><p class="ql-block">我17岁进矿校,现年近古稀,5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往事如烟,但翻山拿粮票一事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那是进校不久深秋的一个上午,我正在教室看书,唐校长将我叫到办公室说:“你们泰县的同学,十月份粮票已由采煤连会计带来,现交给你一个任务,去把粮票拿回”。一旁刘会计,指着学校北面的山头说:“山北面就是泰县采煤连矿井和队部,一路小心,注意安全。”我收好介绍信,连教室也没回,穿到田间小道,沿着盘山石子路,不费事就爬上山顶。啊,矿井就在北面山腰,拉煤的矿车正来回走得欢呢!下山吧,我来回走了几圈都没找到下山的路,只好再沿着盘山路向下走,可是越走离矿井越远,绕来绕去,一直绕到铜矿门前。错了,赶紧问路人,经指引再上山,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到采煤连对部。连队单会计很热情,要伙房送来大米饭,红烧肉,让我吃个饱。稍息片刻,拿来一叠粮票,要我点数,签字。5斤的全国通用粮票,90张共450斤,这么多粮票,是我泰县十位同学一个月的口粮,放在我老家可是4个人一年的口粮啦!我小心的将粮票装信封,插进贴身口袋中;才感到此行责任重大,只有全回校,才不辜负唐校长的信任。</p><p class="ql-block">按单会计指引,我先到半山腰泰县采煤连井口看了看。然后去小路上山。所谓小路就是从一块块裸露在外的石头沿着近70的坡度向上爬,两边没有扶栏,野草丛生,古藤蔓绕,危险之处用个树棍扎一下。这对刚从里下河水乡过来的我是个挑战。没爬多久,就全身冒汗,特别累;想休息,朝下看头晕又不敢。只好咬紧牙关,手脚并用,默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几遍下来终于到了山顶。山顶上凉风扑面,身上的燥热一扫而空,遥望山脚下,隐约可见的校舍,将完成任务的快感由然而生。</p><p class="ql-block">一团乌云来,快下雨了,我看到两位山民从山脚下快速赶来,心头一紧,摸了摸胸口的粮票,心想荒山野外,万一是坏人怎么办。立刻紧了下裤带,整了整衣服,心里保持警惕,不紧不慢的向山下走去。相遇无话,直至他们走远,我才放下戒备,甩开膀子,迈开腿子快步回校交差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周月明同学一一《矿校仿佛就在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提起矿校,眼前便浮现出宝华山下那一排排茅草房。它是教室,是课堂,是宿舍,是食堂,没有围墙的学校,预示着更加的包容、开放,简陋地条件,难不住我们求知的欲望,一群学子将在这里快乐成长。透风的教室里,朗朗地读声</p><p class="ql-block">随风飘扬:矿井下的劳动,使我们心灵敞亮:半山上的垦荒,让饭碗里的米更香;漏雨的宿舍,更成了我们嘻笑的天堂。</p><p class="ql-block">特别让我难忘的是,学校领导、老师多次耐心,不厌其烦地批评、教育,同学们真诚地关心、帮助,使我得以健康成长。随着毕业钟声地敲响,同学们背上行囊,带着理想,如同学校门前那股清澈、纯净地溪水流向四面八方。</p><p class="ql-block">现如今,矿校同学欢聚一堂,“70”后的帽子已然戴上。透过那一缕缕白发,一道道绉纹,仍能看到当年少男、少女的俊模俏样。</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把前面的烦恼、遗憾通通扔进太平洋,过好后面属于自己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高东林同学一一《难忘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要问我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我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五十年前的矿中生活和学习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难忘刚入校时,也是第一次“离家出走”,加上年轻懵懂,面对三排茅草房的宿舍和教室,住草房、睡地铺,一时不知所措。我记得一连几天雨水,宿舍里水连天水连地湿漉漉的,衣服和鞋子都不知怎么放,还要顶着雨翻山越岭到矿工食堂去买饭吃,摔跤是正常的事。学校的性质有点半工半读的味道,除了学习课,就是开荒种地、下矿井实习劳动课。正因为得到如此磨炼,而打下了不怕苦不怕脏勇往向前的坚实基础,从而成就了好多同学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巨大成绩,成为了骨干和领导干部。</p><p class="ql-block">难忘学校食堂的一道美食粉蒸肉,味道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孙学进同学一一《打更》</span></p><p class="ql-block">矿校初建时,除了山坡上三排漏雨的草房外,只剩满山遍野齐胸高的荆蕀及荒草,是名符其实的“一穷二白”。</p><p class="ql-block">经过全体师生近一年的艰苦奋斗,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产得到快速增长,不仅有水泵、蓄水池、广播站、图书室,大仓库(内的水泥、铁锹、鋤头、木桶等物)。另外,还有肥猪、肉鹅等禽畜。</p><p class="ql-block">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成果,防止物资被盗,校领导决定组织夜间巡逻队,由男生组成。</p><p class="ql-block">记得是1972年的八月上旬的一天夜晚,我和陈彪同学俩人值班。当时学校配给夜班巡逻队一把手电筒及人手一根哨棒。当我将哨棒拿在手中时,想起《水浒传》“景阳岗武松打虎”情节,看来武松斗胆打虎并非是喝了酒才壮的胆,而是手有哨棒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水泵房、广播室及仓库是我们巡查的重点,另外,还要查看面对路边的我们第一排男生宿舍门是否关实。</p><p class="ql-block">夜间巡逻次数不下十回,夜深人静,路过男生宿舍时,常闻里面不时传来打鼾、放屁、磨牙、说梦话声音,虽不协调,但很和谐。</p><p class="ql-block">偶见有同学出来小解,动作似同如今上卡拉OK厅的男士一般,即拿起话筒就唱。</p><p class="ql-block">如今离开矿校有50年,再未听到这种和谐之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王根银同学一一《打油诗一首:为矿校毕业50周年庆,和同学们一起助兴》</span></p><p class="ql-block">宝华山下办矿校,空前绝后成历史。</p><p class="ql-block">转眼已经五十年,朝夕相处在眼前。</p><p class="ql-block">想当年风华正茂,看今天都已古稀。</p><p class="ql-block">同学之情永难忘,矿校精神留芳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赵春根同学一一《矿校生活趣事》</span></p><p class="ql-block">大约在16岁的时候,那年我进入矿校的笫一个过年放假,我和同学们一样高兴不已。收拾筒单的行囊,当时的交通从学校到龙潭镇,我们起早天没大亮要走路、爬过一座山,綩延的长江带映入眼帘,我们没时间欣赏这秀丽的景色匆忙下山而过,乘车到达镇江轮渡,上船后就近找好座位休息,正当迷迷糊糊要打瞌睡时,只听一声叫唤“雪花膏喷喷香一路平安到家乡”“什么大姑娘带家去把爹爹擦擦”(音查查)、“公公带家去把媳妇擦擦”云云~。镇、杨两地的兼有的语音把我惊醒,这是当时我有史以来听到的最响亮的推销广告词,(虽粗犷庸俗但顺口、放到现在也不见得过时,可见70年代物资的匮乏,雪化膏拥有作为奢侈品,现代家家户户备有)。短短的30分钟左右的轮渡让我不再寒冷,温暖乡音在心中的油然而生,有一下子回到家的感觉。现在对小贩的推销进行了重新认识:人生就是一场梦,为了生活,有谁能够了解推销员的辛酸......。矿校的用膳是按每10人一组团队伙食,去食堂用餐的中、晚定粮饭盒(铝制),早餐粥、和馒头。星期日早餐由本组男生同学轮值,特别是冬季难得的休息,大都情况下有懒睡的习惯,轮值的按时把粥桶、馒头按本组人员一起带回宿舍,再往床上一钻御寒。哪微亮的门缝透过一线阳光只听唯唯诺诺一声“打粥格,”“来了”轮值同学赶紧过去,只见门缝中伸进屋内二只搪瓷盆碗,轮值同学赶紧过去将粥、馒头打好。整个过程只见声音,不见人(知道是本组女生同学的声音)就完成了交接。这便是星期日一天生活的开始。我们宿舍的同学,当时就注重“养生”饭后百歩走.晚餐通常5点左右就结束了,我们几个同学沿山坡一路走向山脚(按现在的说法叫溜湾)天南海北、叽叽喳喳说笑当中不经意之中来到了小卖部门口,不觉肚中有点探动了,(饿了)不知是谁提议说“进去看看够有吃的卖”一行几人来到櫃台其中T某同学指着货架最上一层说"同志请你把上面的雪片糕卖给我们",店主笑了说"这不是雪片糕,这是卫生纸,现在吃的卖完了"哎哟这个尴尬了.我们一行人逃似的离开了小卖部,然后一路笑叉了气,然而还没完:只要有T某某同学在一起时,同学们又把这槛尬的笑料学着他的腔调普通话夹着泰州话学说一下,.......引来阵阵棒腹大笑。“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作为这世界上的一个勿勿过客,平平凡凡的一生,本不值得写什么,看到同学们写的美篇且图文并茂。我想也写点什么生活点滴,不仅消除晚年生活的寂寞,也可给50周年校庆留下一个过客的小脚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朱志成同学一一《矿校的纯真生活点滴:纪念矿校50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过去,已经不见当年的矿校校舍了。记得那年毕业挥手告别时,男生们含泪,女生们失声痛哭。同学情源于同窗的岁月,纯真而真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第一个认识的人,储竹影同学。在长江渡口的岸边,相互问候姓名,从而成为第一个相识的同窗。</p><p class="ql-block">——第一个认识的老师,郑祖瑛班主任,句容县白兔公社人,苏南口音,面容消瘦,不喜言笑,而心地善良。</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听矿校女生尖叫。矿校入学后,我们到教室前面的渠沟里取水,水里有小虫子在游动,这时听到有女生的尖叫声,走去一看,原来水中的小虫子,把女生吓坏了。矿校的初期,既没有水也没有电。</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去龙潭拉蔬菜。翻山越岭时的上坡真的很吃力,好在四人一组,同心合力,一起推拉,来回十几公里。学校补贴0.15元,可以买到满满的一大碗面条呢。</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农药中毒。蔬菜地里打农药时,我没有戴口罩,头晕恶心,被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了,问这问那,责令休息。想想还是我自己没有遵守纪律。</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去殡仪馆。江南采煤团的一名工人因井下塌方事故而死亡,郑祖瑛班主任让我代表矿校学生去南京殡仪馆参加悼念。深感矿山安全如此重要。感恩采煤团的工人们,对我们每一次井下实习,都非常关怀和照顾。</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春节护校。学校安排金家驹和我到大年初二结束护校任务。当晚,我们俩人背着包,乘着雪色翻山越岭,步行龙潭镇,乘车到镇江,凌晨过江,初三赶到家中。真是少年风发义气强啊。</p><p class="ql-block">那年那月,真挚友谊,纯真情怀。追忆当年,但愿来世不忘,再为同窗校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冷慧明同学一一《矿 中 赞 : 矿中毕业 50 年有感 》</span></p><p class="ql-block">“扬州矿中”诞生之初就承载着地区革委会的期待:配备完整的党、政、教、医班子,党支部、团组织工作扎实,思想教育挂帅,坚持以德树人,筑牢道德根基。</p><p class="ql-block">选派的教师显然资深望重,他们为人师表、各具特色;英语吴老师字正腔圆一丝不苟,妥妥的学贯中西;校医朱老师敢于在简陋环境下动手术,彰显艺高人的胆量。</p><p class="ql-block">语文数学英语课必须确保,化学物理体育课井然有序;朗朗书声伴鸡鸣,互帮互学晚自习;文娱宣传节目贴近生活,或轻歌曼舞或风趣优雅。</p><p class="ql-block">面对荒凉的校园,我们从基础的生活技能起步,上、下丘陵沟壑,运石块垒地基;起、落镢头钉耙,开荒种菜养鸡。曾经晨起凿冰洗漱,亦有酷暑挥汗获,再者参加社会公益修路。</p><p class="ql-block">坚守办学宗旨,我们初识地质岩层类,浅知煤炭生成机理,激发对采煤工作的遐想和对煤炭事业向往。头顶矿灯,脚穿矿靴,井下作业无惧“掌子面”。在师傅带领下经历过“打眼放炮”,躲避过“冒顶塌方”,这样的阅历男女都一样。</p><p class="ql-block">我们,“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积财富”,对标“德、智、体、美、劳”,似乎就走在探索“素质教育”的路上。</p><p class="ql-block">毫不夸张,矿中学生带着良好的道德底蕴、过硬的思想素质来到工作单位上岗。</p><p class="ql-block">“扬州地区江南采煤团矿业中学”,一届学生、两个学期、三支连队、四海校友!在扬州地区中等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必然流有她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李云同学一一《矿校记忆:共织欢笑与泪水的两栖地》</span></p><p class="ql-block">进入矿校,离开矿校,解封的记忆中,酸远远多于甜。</p><p class="ql-block">看到同学群里热情洋溢,潇潇洒洒,为矿校校庆五十年热身的美篇,他(她)们才华横溢,文思泉涌,美文叠出,我很汗颜自己文笔无力苍白。想写欢畅的,有趣的,有共鸣的……这些我都没有,因为我不想美化那段尘封了很久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我要感谢矿校岁月让人成长,感谢矿校同学之间的冷暖自知。</p><p class="ql-block">也要感谢曾经少不更事自己的窘境(由当人笑柄)。感谢我人生无导师。感谢曾经抬石头,脚后跟被石头筐一次一次碰破,脚只能拖着鞋走,导致腿部和后背的肌肉劳累,所以我主动矮个充高个抬后面,将萝䒰多靠近自己(难怪个子再也没有长~~笑~)。</p><p class="ql-block">感谢矿校床就那么宽,凌晨一个恶梦将我从上床摔滚到地上,身体动弹不得的痛(裹着的棉被救了我)。</p><p class="ql-block">矿校让我常常想家,想到山那边看看家的方向,不知不觉进了山的灌木丛林出不来(后悔莫及,紧张的不知所措),感谢学校在天色将沉前找到了我(们),手臂多处划伤的我,才心有余悸的流下了害怕的泪。感谢唐校长第一次批评了我(我带了坏头)。第二次被唐校长喊到办公室批了二十多分钟,我被唐校长批评的一脸懵,目瞪口呆,结果是因为一张我以为的宣传稿不知是哪位热心的同学交给了唐校长,说成我和x同学谈恋爱(天啦!真让我有口难辩,那年才17岁。借此我想感谢想像力丰富的哪位同学与校领导)。</p><p class="ql-block">还要感谢学校安排我们的下矿劳动,见识了掉进煤堆里,不笑找不到白的那张脸,(我有一张在龙潭照相馆的黑白照片,可惜被照相馆作了色,否则黑白很分明)。</p><p class="ql-block">我回忆没有同学的甜(即使甜过那也是我妈妈炒给我焦面里面放的白糖)。</p><p class="ql-block">还有层层叠叠的回忆,不借此赘笔。</p><p class="ql-block">感谢矿校生涯,让我懂的了什么是人情人心人性。懂的苦难才是人生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周霖同学一一《矿校养狗记》</span></p><p class="ql-block">翻山背草返校途中,实在口渴,并随意跑到农户家中,喊了几下,无人应声。只见院中一芦筐内有几只小狗,估计问世才数月之久,刚刚走近,其中一只小狗一双黒黑的眼睛紧紧盯着我,小小的爪子拼命的扒住筐边企图跃出筐外,警惕性非常寻常,细看小狗虎头虎脑,脑袋圆圆,耳朵毛茸茸,全身的毛都是黑棕泛白,神灵活现,真是可爱极了!出于奇童之心,我情不自禁地将小狗抱了起来,环顾四周后,直接来了个溜之大吉。</p><p class="ql-block">小狗在我漫不尽心的喂养下,渐渐地长大了,黑白相间的毛发愈发明显,精气神十足,看着心爱的小狗,灵感而至,狗名也应运而生,取名“花花”。一次全校师生大会上,唐校长就校风问题突然善意的点了我一下,说道:大周林自己都吃不饱,他竟然还养了一只狗。其实我同食堂来之泰州的老张头有一定关系,我的“花花”一直是在食堂里喂养下成长的。一天凌晨,二个小偷光顾食堂,将已到手的米和面在装上脚踏车,关键时刻被花花发现了,花花盯住不放,一连串的叫声惊动了食堂师傅,最终顺利抓住了窃贼,监于“花花”立功表现,把“花花”正式留在食堂。此后“花花”有了真正属于自已的安身之处。</p><p class="ql-block">放寒假了,种种原因无法把“花花”带回家,迫不得已把“花花”放在网袋内悬挂在宿舍里。在龙谭火车站当列车刚刚起动时,列车的后方突然传来了我熟悉的吼叫声,抬头一看,“花花”正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迎着铁轨奔驰而来,“花花”正为了追逐它的主人,可是火车渐渐地远去,“花花”那无奈的表情,让人泪下“花花”对主人的感情深厚、忠诚并神奇的爱犬,真是舍不得?临毕业了我心有不甘的把“花花”送到泰州营,为“花花”重新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p><p class="ql-block">五十年来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多少感慨油然而生。我忘不了与同学们心之永恒,我忘不了与同学们一生一世的情缘。同学们都将进入从新之年,愿同学们生命之水长流,永远健康快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花根喜同学一一《矿校生活小记》</span></p><p class="ql-block">在半个世纪前,我们大家个个都意志风发,满怀激情地奔赴一所学校。那就是``扬州地区江南采煤团矿业中学。当时的我很天真幼稚。认为是扬州地区办的大学校,条件一定很好。校舍一定非常漂亮。可是随着我们的大卡车到校,发现没有城里的风景,而是开进了大山。我的心就开始紧张起来,从小我就没有离开过溱潼,当时家里人不放心,还是我爷爷全程培同。下车后,我爷爷看了这所学校,就跟我说:孙子,这那里是学校,太苦了,咱们回去吧?当时我就说我们是响应组织的号召,才来学校的,我不回家。就这样含泪送走爷爷,自己留下来了。</p><p class="ql-block">当时学校的情景。就像晓革同学的一段打油诗``山上盖有几栋茅草房,同学睡觉一张床,(地辅)用水一口塘,吃饭大食堂。当时学校食堂还贴着发扬抗大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的标语.,用来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当时我们完成学业之后,毛主席提出四个面向,即面向基层、面向工矿丶:面向农村、面向边疆。这时我们就面向了四面八方。</p><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50年过去了。同学们都快7O岁的老人了,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次矿校5O周年的同学聚会,感谢这次活动组委会的同学,你们真的辛苦啦,谢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周长林同学一一《写在扬州矿校五十周年庆典之前》</span></p><p class="ql-block">扬州矿校的同学们目前正在准备举行五十周年毕业离校的庆典,提起矿校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说不完,讲不清楚,而又模糊的记忆。自从在上个世纪七一年九月,我接到了去矿校的入学通知书,随后在中下旬乘车由六圩坐轮渡经镇江火车站乘绿皮车到石榴园火车站(小站)下车,还记的当时下车后就见到了山,心里面一下子就有点打印,从此,与这座山的里面结下了缘,结下了难以忘怀的缘。</p><p class="ql-block">这座山就是宝华山,我们矿校旧校址就在这座山的里面。而我们矿校的同学,就在这个山里面爬山越岭,用最辛苦勤奋的双手,用最柔弱的身体,用人抬肩扛,搭建起了矿校的教区,校区是建在山沟里的,是一座 360 度四周围着山,用芦苇搭建的棚屋校园。</p><p class="ql-block">这座山就是宝华山;我们矿校校址就在这座山里面。是曾经我们矿校同学在这山里面,学习,劳动,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我们在这里面用小铁捶采集过矿石标本,学过初浅的地质知识,什么叫剖面,地质构造,给了我后来,在工作时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那时候从教过我们的矿上技术工程人员口中,得知了宝华山山顶一些地质构造,可能与我们高邮的地方几百米以下深的地质构造相同,我们在这里面下过矿井,挖过煤,推过煤车,当过煤黑子。</p><p class="ql-block">这座山就是宝华山;我们矿校同学虽然在这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确得到了实践成长,得到了锻炼,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转折,一个节点。从上世纪七二年十月十五日毕业离开这里,一晃五十</p><p class="ql-block">周年过去了,时间过的真快,一瞬间我们矿校同学们都奔七了,都老了。我们在前段时间来过这里,是为准备五十周年庆典而来过,是来寻旧址,探探路。我是对矿校同学深有情感,每当想起在矿校的点点滴滴,我的心里总有特殊反应,因为我们矿校的同学都是在一个环境下一起生活、学习、劳动过,因此结下了深厚同学友情,也是最纯真的情谊。因此,我早就在 2020 年矿校扬州同学聚会时就提出了,在扬州举办二个五十周年庆典的意望,并在我的美篇中作了记录,同学群间提出了倡议。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我们同学很快要见面了,到时相逢时我们再叙同学情!</p><p class="ql-block">一晃,眼间五十年过去了,我们的青春时期早就是昨天。而如今的千华古村镇,宝华山森林公园,已经焕然一新,已经是山美水美地灵的风景圣地。国家已经把它打造成为 AAAA级风景区,是镇江市的一个重点受保护的四 A 级的森林公园。每天来这里度假,观光的宾客川流不息。因为目前疫情特殊情况,今年团聚不能安排来这里了,很抱歉了,我们会有机会再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杨年宝同学一一《矿校给了我们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前些时候,我多次情不自禁的问自己,为什么我们离开矿校已经50年了,今年同学聚会却仍然有如此魅力,如此号召力,报名人数竟有80多人……矿校到底给了我们什么,让我们心心念念这次聚会。</p><p class="ql-block">不同的角度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回答……,我的回答是:</p><p class="ql-block">矿校给了我们温暖的大家庭。回想当年,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离开父母和兄弟姐妹,以校为家,吃住在一起,大家互相关心,彼此帮助,懂得了感恩与宽容,老师犹如家长,悉心照料我们,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温度有活力的大家庭里。</p><p class="ql-block">矿校给了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来矿校前,不少同学从来没有离不过父母,衣食无忧,初到矿校生活上遇到了诸多的不适应,慢慢地大家在这里学会了缝衣服,洗被子,学会了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相处,独立生活能力显著提升,为我们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矿校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是矿校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刚到学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发扬“南泥湾”精神,自立更生,垦荒种地,自给自足,不仅丰富了菜篮子,也培育了我们坚韧不拔的意志。</p><p class="ql-block">矿校给了我们浪漫的生活情操。那年,那岁月,生活相对单调,大自然却是一副调色板。到了春天,山坡上那一簇一簇的粉黄色的百合花,让人心旷神怡;到了秋季,上山打毛栗,沿山间小溪抓石蟹,让我们其乐无穷,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矿校给了我们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在那宁静的宝华山下,大家勤奋学习,刻苦攻读,努力掌握书本知识,下矿井与工人在一起积极参加釆煤实践。我们在这里获得了高中毕业证书。</p><p class="ql-block">正是矿校这些给予,汇集形成了矿校同学思想深处的一种特质文化,一种终身不能释怀的难舍难分的情结。</p><p class="ql-block">仅以此文纪念扬州地区矿业学校毕业50周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王祖旺同学一一《矿校情结》</span></p><p class="ql-block">忆旧、怀旧说明人老了,容易引起伤感,也有不少记忆让人愉悦…….</p><p class="ql-block">比如:《扬州地区江南采煤团矿业中学》(以下简称矿校)——一个特殊年代的产物!一个从创建到解散仅仅一年、破陋不堪的学校,同学们(包括本人)并没有因为这个出身低微的曾经的母校而自惭,反而对这段短暂的经历情有独钟,每每提到就津津乐道!这段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衰减的特殊记忆,其实就是一种情结——矿校情结!</p><p class="ql-block">五十一年前,在我们从少年向青年的转折点,矿校在召唤!招生简章明确说明了学校的性质和学生未来的去向,有限的名额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增加了特殊的吸引力!当初被录取的每一位学生都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背后都不同程度地有着各自家长的背景、关系和艰辛努力,在送行的父母的热泪中除了包含着万般的不舍之情,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儿女免去了插队、插场之忧的欣慰!而懵懂的我们有如出笼的小鸟,欢快地踏上了人生未知和曲折的漫漫长途!</p><p class="ql-block">矿校创建的初衷决定了的矿校临时性质!破旧的茅舍、简陋的生活学习环境,以及最简的教程和教具等等充分表明该校并没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更注定了对我们并不需要太正规的教育,只要进行适当的培训后送进煤矿即可!</p><p class="ql-block">值得欣慰的是:和我们一样从各地抽调拼凑而来的老师们,其中大部分并没有因为学校的临时性质而懈怠,而是凭着深厚的教学功底,各自对我们尽心尽力认真传授:</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时外面下大雪,孟老师即兴在黑板上写打油诗一首:</p><p class="ql-block">大雪纷飞满地,本是皇家瑞气,哪怕下它三年,放你娘的狗屁!</p><p class="ql-block">孟老师告诉我们:这首诗分别描写了古代书生、官员、地主、农民等四种人的心态。寒冬时节,草棚内其乐融融,学生们在活泼的气氛中享受学习。</p><p class="ql-block">海归吴老师年事已高,任何时候都始终保持一本正经不受干扰!多年后我还时常想到我们的吴老师教的纯正的美式英语!</p><p class="ql-block">黄老师讲数学深入浅出不厌其烦,我等智力平平之辈也能在似懂非懂中听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当然其他各位老师们(包括为我们讲授了最基础的地质和煤矿知识的采煤团的工程师)同样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他们当时都有父母、丈夫、妻子、儿女,他们别离亲人来临时充当我们的铺路石,关心爱护我们的生活、学习,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人生引路人!我们都应该永远记住和感谢他们!</p><p class="ql-block">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下,矿校艰苦的环境条件似乎并没有对初出茅庐的我们这些毛孩子产生影响,很少有人叫苦连天怨天尤人,抗大式的学习生活加深了我们对“抗大精神”的体验和理解。老实说:相较全日制的枯读,半工半读的形式让大家都感到非常轻松。比起半读,大家都对半工更感兴趣,在各种各样的劳动中强健了我们的体魄、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劳累之余,乐在其中。一次我们四人去龙潭拉粮油菜,路途遥远,经常上下坡。轮到我拉车时,热的脱去了冬衣,光着膀子的冬天显得格外显眼,在上坡时看见前面来了一辆军用吉普,在离我们不远处减慢了车速,定睛一看,啊!是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上将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微笑着向我们招手!车子缓缓远去,意外的偶遇使我们似乎忘却了劳累,拉车越发有劲!</p><p class="ql-block">回首自己一生的求学之路:从姜堰小学、姜堰二中(初中)、姜堰中学(高中)到矿校,再到后来的大专和各种培训班、进修班等等,曾经有过很多的同学,</p><p class="ql-block">但是:唯独对学习条件最简陋、生活环境最艰苦的矿校及同学印象最深、历历不忘!</p><p class="ql-block">唯有对矿校校友聚会情有独钟:二十、三十、四十周年,期待五十周年!</p><p class="ql-block">归根到底,我们的矿校情结来源于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甘共苦,正所谓日久生情!更源于其唯一和独特而让我一生为他自豪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王民雄同学特意为这次活动书写的书法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沈继龙同学也特意为这次活动刻了1方印。</span></p> <p class="ql-block">通过“忆当年同学情深、再回首真情难忘”为主题的矿校毕业五十周年征文活动,汇集了二十多位同学的文稿。</p><p class="ql-block">征文活动表现了同学们的极大热情,征文通知发出不到十天的时间,就收到同学群内中超三分之一同学的踊跃投稿。其中有文章,有美篇,有抖音,更有充满激情的诗歌。</p><p class="ql-block">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文章体裁,从不同侧面或角度表达了对矿校学习和生活的回忆、怀念、总结或反思。比如有同学通过抖音形式穿插了三首诗歌,并配置了音乐,多方位地抒发了对矿校一年多学习生活回忆和怀念;有对老师们的深刻印象;有同学情谊绵延流长;有纪录长辈送行到学校、母亲突然造访学校的情景,展示了家长们的关爱之情;有的记述了学校广播站、看守水泵、养鹅等重要岗位经历;有的记录暑假值班生活、晚上打更的“和谐之声”,还有“雪片糕”的笑谈,幽默之中叙述了矿校艰苦生活;有的写了矿校几个第一次;有外出拿粮票经历;有写学校附近龙潭镇和小煮面、轮渡上雪花膏广告语、忘不了食堂的粉蒸肉;有欢笑和泪水两栖地的记忆;也有用图文并茂的“美篇”记录这次同学聚会准备情况……</p><p class="ql-block">这些,如同一幅幅画面,激起了我们对五十年前矿校学习生活的无比怀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编后:</span></p><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人间最美是深秋。让我们共同祝愿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祝福伟大祖国岁月静好、疫情尽快散去!也期待我们扬州矿校同学毕业50周年庆活动能如愿进行、同学们能早日相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岁月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但无法改变我们的同学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青山在、人未尽,同学情更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岁月增、水长流,情怀依旧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这就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同学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一一献给矿校所有老同学</span></p><p class="ql-block">在此,十分感谢活动组委会的辛苦筹备;感谢高宏生、朱志成、鲁秀玲、周长林、严海峰等同学为此《美篇》提供的照片;感谢省泰中原高中同班丁政同学的制作指导。</p><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仓促,制作过程中难免有不到之处,敬请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