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浙东唐诗之路,叹天姥诗意绵延 ——高一(1)班章逸家

高二(5)班章逸家

<p class="ql-block">新昌江,有剡溪之美称。为曹娥江的支流,从流而下,为荒芜人烟的隐居之所带来了薪火。</p> <p class="ql-block">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在一般地图上,要找到天姥山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地理上看,天姥山只是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境内的一座普通山脉,以至于一些曾经路经天姥山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李白、杜甫等人的梦中圣山。</p> <p class="ql-block">  一朝天子一朝臣,山水依然景依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对天姥山的描写。天姥山是新昌县境内的一座山脉,是一片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的群峰。相传此处为汉时剡人刘晨、阮肇入天姥山采药遇仙涉足之遗迹。而逆溪而上的班竹村口的司马悔桥又是唐代隐士司马承祯大彻大悟之地。由此而构成娟秀迷离的桃源山水。南朝时,谢灵运出仕永嘉,伐木开径,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成为古代山水诗的开山鼻祖。后历代诗人慕名而来,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千古绝唱。同时,它也将一座素有“东南眉目”之誉的浙江小城——新昌,带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中。“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李白、杜甫等460余位诗人留下了1500多首唐诗。“浙东唐诗路”的诞生,与新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由于唐代诗人的相继来访,形成了著名的“浙东唐诗之路” ,同时也使得天姥山成为后人无限向往的神奇仙境。然而就是这么一座神奇的山,却在其后的一千年里沉寂下来,从此湮没于历史的滚滚烟尘之中。天姥山在现代名不见经传,但在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天姥山却是一座备受敬仰的高峰。早在唐以前,天姥山就已经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向往之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追慕前贤足迹,寻访天姥山并留下了千古绝唱,将天姥山推到了一个崇高的理想境界,天姥山遂成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乐园。 </p> <p class="ql-block">  一步一风景,移步一心情。亭台楼阁美如画,多少风雨藏其中。每首诗中都有一个让人陶醉的的故事,每首诗中都藏着一个时代的寄托。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原指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又有“心志”一说。后世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美誉,唐朝诗风鼎盛,在有前朝基础的鼓山书院中也能够找到遗留的诗风诗韵。新昌石氏始建风书院,新昌吕氏传承其荣光,才有鼓山书院绵延繁荣至今艰辛历程。建于宋代,繁于宋代,兴于现代。宋代儒风鼎盛,造就了鼓山书院的前身,为便于隐居避世的新昌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名士高僧。</p> <p class="ql-block">所谓“唐诗之路”,指的是古代剡中的一条唐代诗人往来比较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旅游风景线。《世说新语》中说这里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为新昌的文化增添了一抹浓墨重彩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美景一年四季存,墨香诗韵儒风盛。最是一番风景秀,迎面春风叹悠悠。</p> <p class="ql-block">  天姥山最高峰为拨云尖,海拔899.7米,因为山顶常萦绕白云,仿佛可以拨云连天而得名。天姥山取名来自于王母娘娘,又有人说这是因为有许多人听到天姥山上有仙女在歌唱,仙音袅袅,绕梁三日,余音不断。</p> <p class="ql-block">  壮美的时代有着落英缤纷的故事,也为其添了一抹刀耕火种的痕迹。自魏晋以来,北方连年火纷飞,门阀世家,衣冠南渡,沿剡溪而下,隐居避世,让儒风墨香顺溪而下,久久不竭,绵延至今。儒风铭刻在骨子里,古韵流淌于血脉之中。山水有相逢,历史留诗韵。</p> <p class="ql-block">特别鸣谢徐红素老师、俞炉芳老师的倾情指导</p> <p class="ql-block"> ——高一(1)班章逸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