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正书院

鄜州張武軍

<h3> 经正书院<br><br> 张武军/文<br><br> 自幼父亲家教甚严,我在他一手好字的影响下,从小对家族文人墨迹爱不释手,当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我的座右铭。童年时自己在小人书的世界里度过,那些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可能从那时开始我也喜欢上了绘画,好读书爱收藏深埋心底。<br> 家乡在农村,屯磨镇南门边,发小建平家在我家对门,他家的菜园是用古建附件所垒砌的,看起来非常气派,厕所边上的石板下有古图书,成为我们玩游戏的媒介,现在想想有些可惜。听发小东峰说是从墙头上掉下的花花书,纸张微微泛黄,很旧的线装书,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是医书还是课本记不清了,上面印的花花草草图案和指头蛋大小的文字还能想起,小伙伴把古书撕碎,天女散花式玩耍,我仍有所记忆。因为好玩的天性加之我当时调皮,可谓是娃娃头,有时撕几张花花书纸擦屁股,现在想想都有些好笑和无知。<br> 未入学时的记忆总是美好的,短暂的的,无忧无虑的,潜藏于心至今,这可能就是家乡情怀吧。小时候家乡的玩伴们,常常在我的带领下围着邻居家的老人打破沙锅问到底、乡亲们亲切感人,时常为我们这些小屁孩讲些村上的传奇故事,迷得我们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玩耍和回家。<br> 很快我就上了村上的小学,我们几个发小陆续从旧街搬家,我家也从老房子搬进了新盖的砖窑洞,住得分散不够集中,但我们几个还是时常在一起玩,过了三四年我去邻村上学了,当时吉子现北面有个新城中心小学,五六年级我只得走途上下学。周末我与发小去旧街玩闹,无意中发现垃圾堆土里埋有古书数页,因为爱字的缘故,急忙组织同伴捡拾,那书上的字清晰可见,有《尚书》、《古唐诗》、《诗经》手抄本线装书等,散页书片一一捡尽,抱回家中藏于空窑椽缝,这次可以好好欣赏这些字帖了,我那时认为书上字好,就是字帖,后来藏在书箱底。从此每回有空必去旧街拾遗,可惜再无一有用之物,但转转看看已成为习惯,看看老槐树,摸摸刻有福鹿骏马的牌楼石条,也是一种情怀,一种心灵的慰藉,时至今日依然如故。后来才知道家族老房子掉下的是上辈人的遗物,这些奇书碎片一直被我珍藏着。<br> 到了初中,闲暇时整理藏书,自然包括那些古书,书上写有小楷字“经正书院,牛山长的字样,还有戊子(1888)五月十六日课题,牛先生。戊子年(1888)五月初三日课题牛山长,丁亥(1887)五月十三日官课题牛山长等确切纪年内容”。对这些时间和人名一知半解,只觉得先生字好,当成字帖了,有空在地上用棍棍画画,毛笔在麻纸上练练。<br> 上师范时,我才明白什么是书院,查阅县志才清楚我县历史上有雕阴书院经正书院,都是城关小学的前身,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我于这座学校的崇拜,也深深爱上她的历史文化。我的祖上践迹公在经正书院读过书,其父五福公,字临章和书院主讲牛巘是好朋友,临章公做文房生意,常为经正书院提供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等。牛先生和我祖上是挚友,常来家里做客,书信时有往来。先生好多藏书,笔记,手札赠送给临章公,公把书籍留于后世。他的后人在六十年代把这些书籍藏房上椽缝里,用泥封了。三十多年来泥掉书露,小时候所见就是这些了,后来房子拆了,我从垃圾堆里捡回残本,也算功德一件。<br> 牛巘,字惺斋,又字山长,中部人,清嘉庆庚辰(1820)进士,吏部截取知县,曾任经正书院主讲,清道光十三年(1833)鄜州志编辑人之一,曾写过《修河堤议》一文。八股文官课教议我收藏着。经正书院的前身是雕阴书院,此书院是鄜州知州吴棐龙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创办,他提出“悯鄜郡旧无书院,无以为士子藏修息游之地”。清道光元年(1821)洛河洪水泛滥书院毁,存42年之久。后任知州杨名飏在书院旧址重建,亲书“经正&quot;二字匾额,更名书院名称为经正书院,撰经正书院说一文,文中以西汉哲学家董仲舒观点(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并取经正则庶民兴之义)。历时办学八十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知州劳启恂将书院改为鄜州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6)知州康嗣缙又将校名改为鄜州中学堂,民国二年(1913),县长温怀璋又改为鄜县高等小学,1940年2月更名鄜县第一完全小学,1954年更名鄜县城关小学至今。 <br> 参加工作后,我一直默默无闻奋斗在教育一线,2012年4月份,我当时在县职业中学任教,看到城关小学要征集相关历史资料编写校史,我义无反顾奔着高宏彦校长和主编左昶老师而去,我把收藏多年的牛巘课堂讲义二篇捐给学校。7月书成,讲义被印在校史前页,当时左老师亲自约我,诚心赠送一本让我收藏,并亲自题字留念内容为,武军同仁:感谢支持敬请指正,壬辰季秋,并盖上篆刻印章,左昶。我一直珍藏在书架上,因为一次结缘成了忘年交,现在我们住在一个小区,不时进行文化探讨。在我心里他就是大师,就是我的人生导师,依然是那样慈祥和蔼,平易近人。 <br> 十年后,因工作需要我也有幸成了城关小学一员,无比感动,这所百年老校正蒸蒸日上,现已是家门口的好学校。经正书院历史变迁,如今已演化为动人淑女,在巍巍西山屏障的映衬下,优雅地展现自己的美貌,校园如今杨柳成风,美丽动人,重温经典,青春永驻。我站在学校的讲台上给孩子们传授文化艺术知识,讲授校史感人故事......<br> 不惑之年世事难料,一次结缘也算是我前半生的心灵归宿,如今每次回到家乡,看到旧街和我幼时的记忆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老槐树和石头牌楼配件,老房子变成耕地,好歹中间道路还在,以古庙为参照凭着记忆依稀还可认出捡拾古书的方位,屯磨拾遗这种人生追求可能会伴我一生,一直走下去.........<br></h3> <h3>鄜州</h3> <h3>屯磨镇</h3> <h3>经正书院,牛巘书</h3> <h3>屯磨镇牌楼浮雕残件</h3> <h3>大清鄜州印</h3> <h3>经正书院</h3> <h3>书院牛巘讲义</h3> <h3>校史中我提供的资料</h3> <h3>左昶老师的赠书留言</h3> <h3>历史笔记</h3> <h3>孝经插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