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文紫韵

<p class="ql-block">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他出生于美国密里苏州,是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三次来华访问。</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b>“他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毛泽东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影响,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湘乡唐家坨的外婆家度过的。除了16岁前停学两年在家务农以外,其的他时间都在家乡的几处私塾读书。辛亥革命前,他曾读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书中说社会要改良,就这样,他开始知道一些发生在山外的当今中国的大事,感到中国不能守着老样子不作变革。这之后,他开始较多地接受维新派思想,康有为、梁启超成了他崇拜的人物,他的政治启蒙是从维新派开始的。后来他接触到孙中山的思想,得知孙中山主张的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思潮已代替康、梁的维新变法思想后,便开始推崇孙中山。后来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这时,他的心思已不在读经书上,他经常到学校藏书楼借阅书籍。他读到拿破仑、彼得大帝、华盛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的事迹,懂得了富国强兵之道。他认为: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究富国强兵之道,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p> <p class="ql-block">  “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周恩来出生于大官僚家庭。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他本人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他在班上成绩优异,在南开的三年都靠奖学金维持。一九一九年的学生运动。周恩来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在天津关了一年监牢。周恩来获释后去了法国。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介组织的创建人。他在巴黎学习了两年,到英国去了几个月,又回到法国,接着又到德国学习了一年。他在一九二四年回国在广州与孙逸仙汇合,准备发动国民革命。周恩来二十六岁就成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九二五、二六、二七年参加了北伐战争。蒋介石发夺取了胜利果实,发动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时,他的黑名单上名列第一的就是周恩来。他先逃到武汉,又到南昌,参加组织著名的八一起义,这是中国红军的历史性开端。他后来在江西和福建的苏区担任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政委,后来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  “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彭德怀出生于湘潭县的一个农村的富农家庭。母亲在他六岁时去逝,后父亲再娶,后母憎嫌他,后被后母赶出。祖母发脾气,要求把他溺死,但是舅舅救了他。南方红军长征时,他是打先锋的一军团司令员,他突破了几万敌军的层层防线,在进军途上一路攻克战路要冲,为主力部队保证交通,最后胜利进入陕西,在西北苏区根据地找到了栖身之地。</p> <p class="ql-block">  “他看起来五十五岁的长征老战士,白发苍苍、神态庄严,满面春风,身上穿着一套褪色的制服,红星帽檐软垂,慈蔼的眼睛上戴着一副眼镜,一只腿架已经断了,是用一根绳子系在耳朵上的。”林伯渠是湖南一个教员的儿子,生于一八八二年,自幼学习经史,在常德府入师范,后留学东京。他在日本时遇见被清廷放逐的孙逸仙,参加了他的秘密组织同盟会。孙逸仙把同盟会与其他革命团体合并组成国民党后,他就成了创始党员。他后来遇见陈独秀,受到了很大影响,于是就在一九二二年参加了共产党。但是他仍在孙逸仙手下工作,孙逸仙吸收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他先后担任国民党司库和总务部长。孙逸仙逝世时他在身边。国民革命开始时,林伯渠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年资高过蒋介石的几个元老之一。他在广州担任农民部长,北伐时任程潜将军指挥的第六军政委,程潜后来任南京的参谋总长。蒋介石在一九二七年开始镇压共产党时,林伯渠因为反对他,逃到了香港,然后去了苏俄,在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了四年。他回国后乘“地下火车”,安全抵达江西,任财政人民委员。林伯渠自从一九二七年后没有见过已经长大的子女。他在四十五岁那年放弃了他的名誉地位,不惜把自己的命运同年轻的共产党人结合在一起。林祖涵是财政人民委员,任务是使红军入够敷出,收支两抵。他曾一度担任过国民党的司库。</p> <p class="ql-block">  “他中等身材,看上去力气不大,所以当他走近过来,突然一把抓住我的胳膊时,我没有想到他的手像铁爪子似的那么有力,不禁痛得退缩了一步。我后来注意到,这个人的行动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度,在那套硬邦邦的制服底下,一点也不失轻巧矫捷。他把脸凑近我,露出笑容,锐利的眼光紧紧地盯着我,把我的两条胳膊紧紧地握在他的那双铁爪子中,然后摇摇脑袋,滑稽地撅起了嘴,向我眨着眼!‘瞧瞧我!’他低声说,好像一个有什么秘密的孩子一样高兴。‘瞧瞧我!瞧瞧我!你认出我来了吗?’我不知道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他兴奋地不知在说些什么东西,结果这种兴奋情绪也感染了我,但是我觉得很尴尬,因为我不知说什么才好。认出他来了吗?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他那样的中国人!我抱歉地摇摇头。他从我的胳膊上松开一只手,用手指指着他的胸膛。‘我以为你可能在什么地方见过我的照片,’他说。‘我是邓发,’他告诉我说。”1906年,邓发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常随哥哥上山砍柴和做农活,由于家境贫寒,他仅仅读了四年书就辍学了。随后邓发告别家乡,跟着五哥邓芳来到广州,在一家旅店当杂工。当时,香港海员工会领袖苏兆征正住在这家旅店,他对这个热情、勤劳、能干的少年产生了由衷的喜爱。在工作间隙,苏兆征为邓发讲解了许多革命的道理。1922年,邓发参加了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任工人纠察队队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春,任中共广东油业总工会支部书记,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第5区副指挥,指挥油业工人作战。起义失败后,辗转广州、香港、上海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和武装斗争,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闽粤赣边特委书记兼军委会主席等职。</p> <p class="ql-block">“他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他身材仍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印象,好像刚从水稻田里上来,放下卷起的裤腿,参加了一队路过的"志愿参加"的战士的队伍。门牙因为骑马的事碰掉的。”徐海东1900年出生于汉口附近的黄陂县。世世代代都是做窑工的。祖上六代都是烧窑工人。他本人从14岁起当窑工,做了11年“窑花子〞。祖父一代曾经置过地,但由于旱灾、水灾、捐税,后来就赤贫化了。他的父亲和五个哥哥在黄陂的一个窑里做工,仅可糊口。他们都是文盲,但因海东聪明,又是幼子,所以送他上了学校。徐海东21岁时,徐海东因家庭纠纷离家,步行到了汉口,接着又到了江西,做了一年窑工,本打算回家,却因得霍乱花光了积蓄,就参加了军队。他对军阀的军队感到厌恶,和一个军官一起开了小差,逃到广州,参加了张发奎将军的国民党第四军。1927年春,国民党军队分成左翼和右要两派,徐海东站在激进派一边,不得不逃亡,他偷偷地回到了黄陂。这时,他在一些学生的宣传影响下己成了共产党员,他在黄院就立即开始建立党支部。1927年四月发生右派政变,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但徐海东却觉得采取独立行动的时机己经成熟。他把容工还有一些当地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只有17个人,一支手枪,八发子弹的湖北省第一支”工农军队”,这就是后来发展成为有六方人的红四方面军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  朱德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虛,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出生于1886年四川仪陇县马较场村子里,是穷苦的個农。朱德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在最后一次围剿中,他面对的敌人,其技术上的进攻力量估计超过他自己的部队八倍至九倍,资源超过他许多许多倍。</p> <p class="ql-block">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间名湖南全省。贺龙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多地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