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规定,将每年的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从2014年起,每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p> <p class="ql-block">烈士纪念日为什么选在9月30日?</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无数先烈穷其一生追求,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开国大典前夕的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当天下午6时,毛泽东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奠基仪式,并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这是要让中国人民牢记,新中国的诞生是用烈士的鲜血换取的。</p><p class="ql-block">将烈士纪念日设立在9月30日,显然也是为了让我们永远牢记无数先烈的牺牲奉献。没有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更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 <p class="ql-block">设立烈士纪念日,对于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1958年5月1日揭幕。历时近9年。</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最初的建设想法是由雕塑家滑田友(后任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提出的。</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23日,他写信给北京市建设局领导,建议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1952年5月10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主任由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国际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同志担任,秘书长为薛子正。</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随即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到1951年,就收到140多件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截止最后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p> <p class="ql-block">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到1952年,全国优秀的建筑师和专家们共设计了一百多种图案,经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各界人民的意见,归纳、修正成最后的图样。</p> <p class="ql-block">关于纪念碑建在何处,也经过广泛的讨论。开始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上,有人主张就中华门的原址建立,也有人主张建在西郊八宝山上。</p> <p class="ql-block">在讨论和通过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时,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提议:将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p><p class="ql-block">他解释说,之所以在天安门广场建纪念碑,是因为天安门广场有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同时这里也是全国和世界人民景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周恩来的提议获得了代表们的一致赞同和通过。</p><p class="ql-block">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将纪念碑设立在全国人民政治活动中心——天安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30日,就在开国大典的前一天,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在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当天傍晚6点,在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周总理、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领导及政协委员到天安门广场的中央,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p><p class="ql-block">在仪式中,周总理首先致辞,真切地道出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所在:纪念死者,鼓舞生者。</p> <p class="ql-block">在全体代表进行了庄严而肃穆的默哀后,毛主席宣读了著名的“三个永垂不朽”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随后,毛主席亲自执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挖下第一锹土,紧接着,全体代表依次挥锹铲土。至此,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正式开启。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为建筑物奠基。</p> <p class="ql-block">在奠基之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选址和设计工作足足用了3年的时候。</p><p class="ql-block">纪念碑现在坐落的地点并不是毛主席当初奠基的地点。</p><p class="ql-block">因为在开国大典之前,就要确定纪念碑的位置,并举行奠基仪式,所以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位置的方案几经商议后,直到9月30日政协第一次会议闭幕前才确定。</p><p class="ql-block">在进入详细的总体布局规划时,以梁思成教授为首的专家组发现纪念碑的位置离旗杆和天安门太近了。</p><p class="ql-block">梁教授向彭真同志进行了汇报,并询问是否要请示毛主席有关纪念碑向南移动的问题。彭真同志则充分相信专家组的意见,并告诉梁教授:“主席忙,你们想怎么挪就怎么挪。”</p><p class="ql-block">最终位置方案是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在奠基位置又向南挪动了一些距离,挪动到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处的位置。</p><p class="ql-block">这个方案为建国十周年大庆而规划的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选址提供了足够的余地。最终,这三大建筑相映成辉,堪称建筑群设计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对于纪念币的样式最终分为两大主流设计类型:雕像式和碑式。</p><p class="ql-block">梁思成教授和林徽因教授是碑式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两位教授坚决反对将纪念碑建成西方风格的雕塑类型。</p><p class="ql-block">林徽因坦率提出任何雕塑和群塑的表现效果都比不上国家领导人亲提题写的碑名和碑文。</p> <p class="ql-block">1955年6月9日,应梁思成教授的邀请,毛主席在信笺上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亲手手书了三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八字碑名,写完后,他还一再嘱咐工作人员:请专家们多提意见,如果认为写得不好,还可以重写。</p><p class="ql-block">图片我毛主席手书</p> <p class="ql-block">现在每每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都让人肃然起敬,尤其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更是让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之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8个大字,是毛主席亲自题写的,也反复写了三次,可见,其重视程度,这8个大字与众不同,不但写出了人民英雄的英雄气概,而且也写出了一种磅礴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为了让碑上的刻字永不褪色,这些刻字都用了黄金将其鎏金化,共用黄金130两。</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是由毛主席起草,由周总理题写的。为了写好碑文,周恩来反复练习书写碑文中的每一个字,对比、琢磨,然后再练习通篇连贯书写,前后写了40多遍,最后挑选出他最满意的一幅。</p><p class="ql-block">周总理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装饰,是在采用中国传统装饰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p><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装饰,是中国设计大师把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进行了完美呈现。</p><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由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设计的。</p><p class="ql-block">林徽因直接领衔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整体装饰,直接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小须弥座四周束腰部分的装饰。</p><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顶部采用了梁思成主张的“阙”,属于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建筑自古有坐北朝南的习惯,人民英雄纪念碑却打破常规,为何要反其道而行呢?在建造过程中,周恩来考虑到天安门广场扩建以后,人们多是从东、西长安街进入广场,并集中在广场北部。纪念碑正面朝北,便于人们在第一时间看到毛主席的题字。于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成为中国不多的坐南朝北的大型纪念碑。</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说法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在中轴线上并且正面朝北,正是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扭转乾坤、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典型体现。</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由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碑心石是最主要的大石料。</p><p class="ql-block">纪念碑的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的花岗岩,重达百吨,采自青岛浮山大金顶一带。</p> <p class="ql-block">为了保证碑心石不折断,开采石料的毛坯厚度必须达到3米,到哪里去开采如此巨大的石块?经过对全国各大山脉岩石情况考察分析,专家们最终锁定了山东青岛的浮山。浮山大金顶上的花岗岩石,石质坚硬纯细,色泽大方素雅,实为碑心石的最佳选择。最后确定采用这里的石材,重达300吨的石料从开采到搬运下山,从几次“瘦身”到运到北京,历时7个半月,先后有7000多名工人洒下了辛勤的汗水。</p> <p class="ql-block">1958年5月1日,经过近8年的艰苦努力,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终于建成。它成了天安门广场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人民景仰先烈的崇高地方,70多年来,它见证了人民共和国的风风雨雨。让我们永远记住前辈们为子孙后代奉献的这一光辉杰作。</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花岗岩,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23吨,镌刻着毛泽东同志1955年6月9日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小楷字体碑文。</p> <p class="ql-block">碑身两侧装饰着用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象征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万古长存。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肃穆庄严,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上述碑文又被简称为“三个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上述此碑文中的“三个永垂不朽”中的“三年以来”是指1946年开始的解放战争;“三十年以来”是指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而1840年则是中国遭受外敌侵略的开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从此弥漫着滚滚硝烟,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三个时间段中,都有中国爱国志士的不屈抗争!其中还有很多人为之献出了生命。</p> <p class="ql-block">碑文仅是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却八次提到了“人民”,连续用了三次“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可见“人民”在毛主席心中的分量之重。“人民英雄”对于当下和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英雄纪念碑碑文有何含义?</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看到碑文上有三段话,这三段话也代表了三个时间点:三年解放战争、三十年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八四零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这些都是旧中国的重大历史节点,这些节点都给我们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中国的历史上就写满的屈辱两个字,直到清朝结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一直被列强所欺压。当然期间也涌现出无数的爱国志士,他们为了这个腐朽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领土完整不断抗争,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顽强反抗,列强才未能将中国瓜分殆尽。</p><p class="ql-block">这些爱国志士的举动,不仅仅阻挡了列强侵略的脚步,更是极大的鼓舞了国人的反抗意志,初步提高了我们国人的民族凝聚力。尽管他们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但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救亡图存的行列中。1840年是屈辱的开端,同样也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开端。正因如此,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才能出现这一历史节点。</p> <p class="ql-block">而自1919年爆发了三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于国人的意义则是在于文化与思想的觉醒、以及探索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两方面。在此之前,虽然有着无数革命烈士前赴后继,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时代,但这些对于当时“病入膏肓”的国家并没有太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可以说1919年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一个分水岭,在此后的时间里,中国的无产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同时,在无数新思潮的交汇下,马克思主义也正式进入中国。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找到了一条真正的救国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十年里,同样伴随着无数的革命志士牺牲。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值得、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更值得。</p> <p class="ql-block">最后就是三年的解放战争了。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人民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打倒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饱经磨难的中国人都渴望和平、渴望能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但现实却往往不如人愿。虚伪的国民党政府出尔反尔、一意孤行,依靠着背后的美国支持,便妄想在国内实行独裁统治。这样的事情不仅中国共产党不答应,亿万中国人民也不会答应。</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由此开打。一边是妄想独裁的、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一边是致力于解放全国百姓的共产党。三年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牺牲了数以百万计的战士,但最终还是获得了胜利。从此中国的大地上不再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以及独裁统治,人民真正开始当家做主。这次是真正的胜利,中国人民结束了漫长的革命道路,自1840年以来所有牺牲的烈士,都实现了他们应有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有过疑问,毛泽东在碑文中为何没有提及共产党人?</p><p class="ql-block">“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无比深远的。但即便是这样,毛主席依然不同意让中国共产党出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p><p class="ql-block">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理解,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为碑文题词是按照时间段划分的。尽管在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有28年的历史。但作为受新民主主义革命影响诞生的一个党派,其历史影响力还是不如新民主主义革命。</p><p class="ql-block">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仅是我们国家近代革命中的一部分,是漫长革命道路中的一小段。毛主席曾说:</p><p class="ql-block">“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只是冰山一角,在革命战争中英勇战斗抛头颅洒热血的是所有的中华民族英雄们!”</p><p class="ql-block">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座丰碑的名字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它代表的是在革命中牺牲的英雄的人民。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后来的民主革命,但是当时共产党员的数量并不算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数量相比就显得更少了。所以中国共产党不能代表人民出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而是人民中的一份子。</p><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是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把中国共产党放上去并不合适,中国共产党的事迹已经深入到人民心中,即便不将其纂刻在碑文上人民也会记得;其次英雄纪念碑上所说的英雄已经囊括了所有在革命中牺牲的烈士,也就包括了牺牲的共产党员,这样一来就更没有必要将中国共产党刻在碑文上了。</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宽宏的气度彰显在毛主席为英雄纪念碑题词中,彼时的毛主席已经不仅仅是一党一派的领导人了,他同样是整个国家的人民的领导人。所以毛主席也不能仅考虑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新中国即将成立,人民民主专政已成定局,中国共产党也将从领导革命转变到领导人民上来。</p><p class="ql-block">党的一举一动都将牵扯着整个国家,所以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将人民写到英雄纪念碑上而非中国共产党,就表明了我们国家的变化,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不仅仅是毛主席的想法,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浮雕题材选择:展现历史风云,彰显时代特征,讴歌英烈精神</p><p class="ql-block">早在1951年5月10日召开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浮雕部分的题材问题就是主要议题。会议决定:浮雕设计的指导思想,要统一在毛泽东撰写、周恩来书写的碑文主题上;浮雕的题材,要包括整个中国近现代革命史。</p> <p class="ql-block">为此,成立由范文澜负责的雕画史料审核专门委员会。浮雕的题材,是用以代表每一个历史阶段重要的和最为人所共知的人民英雄历史事迹。</p><p class="ql-block">最终,艺术家拟选择出包含10个题材的10块浮雕:虎门销烟、金田起义、甲午战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延安大生产、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后经中央批复,去掉了甲午战争和延安大生产2块,保留了8块。并在“胜利渡长江”浮雕两侧,另增加了以“支援前线”和“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题的装饰性浮雕。为什么把反映解放战争题材的3幅浮雕放在纪念碑最重要的位置?其寓意是为了凸显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那一“点睛之笔”。</p> <p class="ql-block">对浮雕的排列顺序大家出现了争论。有的认为应按照历史叙述的方式,由远及近:即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伟业,先进的中国人经历了多次奋斗都失败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最后才赢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p><p class="ql-block">当大家进一步领会毛泽东撰写的碑文后发现,其原意是由近及远,内涵十分明确,即:先说三年以来的事,再说三十年以来的事,再说1840年以来的事。于是,按照这一思路,艺术家将由远及近的顺序,改为由近及远,将“胜利渡长江”的题材放在纪念碑的正面,位于毛泽东题词的正下方,这样,人民解放战争的主题就得以突出。</p> <p class="ql-block">在创作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也经过一番探索。为什么最后画面上有170多个人物呢?在最初设计的画稿上,曾出现一些著名历史人物主导的现象,如“虎门销烟”一度将林则徐放在显要地位,以此类推,是否每一个浮雕上都要以典型人物为主?</p><p class="ql-block">最后,大家决定采用“人民主体”的原则,以群体性的英雄形象来表现人民战争的伟大功绩。如“南昌起义”,用一个连队去表现当时情景。我们看到这样一幅感人画面:党代表冲锋在前振臂一呼,战士蜂拥而上,奋勇向前,不畏牺牲,高举起义的红色信号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一光辉思想体现在了浮雕作品里。</p> <p class="ql-block">刘开渠于1953年调到北京,担任纪念碑的设计处长兼雕塑组组长。在此之前,纪念碑四周要做八块浮雕的设想已定下来。浮雕表现什么内容,经反复讨论,确定根据碑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历史中,举出八个题材,可是具体到表现每个历史时期,把什么人物刻在画面上,刻不刻党的领袖等,却一时无法确定。设计处只好请示毛泽东。毛泽东指示,每个情节中的人物,只雕刻到连队的干部、不要把高级领导人刻在面上。当有人提议表现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时,毛泽东不同意,坚持说:“还是刻‘八·一’南昌起义!”</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p><p class="ql-block">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1839年6月25日)是清政府委派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最终成功销毁鸦片两百多万斤,该事件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虎门销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p><p class="ql-block">《虎门销烟》画稿艾中信,雕刻曾竹韶,助手李祯祥。</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金田起义》</p><p class="ql-block">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广西桂平县(今广西贵港市桂平市)武装起义。1844年以后,冯云山、洪秀全先后来到桂平紫荆山区,建立拜上帝会。不久,拜上帝会组织遍及浔州、林州各县和广东信宜、高州等地。武装起义条件逐渐成熟。</p><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画稿李宗津,雕刻王丙召。</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p><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画稿董希文,雕刻傅天仇。</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四运动》</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画稿冯法祀,雕刻滑田友。</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卅运动》</p><p class="ql-block">五卅运动指1925年5月30日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5月间,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先后发生工人罢工的斗争,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镇压。上海内外棉第七厂日本资本家在5月15日枪杀了工人顾正红,并伤工人十余人。29日青岛工人被反动政府屠杀8人。5月30日,上海二千余学生分头在公共租界各马路进行宣传讲演,一百余名遭巡捕(租界内的警察)逮捕,被拘押在南京路老间巡捕房内,引起了学生和市民的极大愤慨,有近万人聚集在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帝国主义的巡捕向群众开枪,打死打伤许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6月,英日等帝国主义在上海和其他地方继续进行屠杀。这些屠杀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广大的工人、学生和部分工商业者,在许多城市和县镇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p><p class="ql-block">《五卅运动》画稿吴作人,雕刻王临乙。</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南昌起义》</p><p class="ql-block">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p><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p><p class="ql-block">起义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p><p class="ql-block">《八一南昌起义》画稿王式廓,雕刻萧传玖。</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抗日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抗日游击战争是抗日战争中的一部分,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 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共14年抗战。</p><p class="ql-block">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画稿辛莽,雕刻张松鹤</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渡江战役)》</p><p class="ql-block">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分,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p><p class="ql-block">《胜利渡长江》画稿彦涵、雕刻刘开渠。</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组浮雕有过一段重要论述,他指出:“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伫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有一组浮雕,表现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的全景图,我们一方面缅怀先烈,一方面沿着先烈的足迹向前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承载着历史的永恒丰碑,它将永远铭记千百万英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