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猗园 位于上海嘉定区南翔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更名“古猗园”。</p><p class="ql-block"> 古猗园 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大草坪,来到鸳鸯湖畔。</p><p class="ql-block"> 鸳鸯湖 水面约15亩,以长18米,宽4米的九曲桥分隔东西两湖。九曲桥拦腰浮于湖面,与东面柳荫桥遥遥相望,桥面中部是造型玲珑剔透的湖心亭,又名镇蛇亭。</p><p class="ql-block"> 湖的南面是曲香廊,又名五曲长廊,因沿湖岸犬牙交错,就曲设廊。廊底有亭,曲径通幽。穷五曲香廊,沿左岸尽头,便是茗轩。</p> <p class="ql-block"> 鸳鸯湖的西面,远望 南厅。</p> <p class="ql-block"> 已近夏末,天高云淡,睡莲浮在水面,鱼儿成群结队,宁静安祥。</p> <p class="ql-block"> 走过九曲桥,就到了 戏鹅池景区。</p><p class="ql-block"> 首先看到 缺角亭,小山顶上有一方亭。它不同于一般亭阁飞檐高翘,而是在三只角上均塑高举拳头,独东北缺一角。这是“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人们造了这座“缺角亭”,表示反抗侵略和收复失地的决心,并取名“补阙亭”。</p> <p class="ql-block"> 登上缺角亭,居高临下看到"不系舟"。</p><p class="ql-block"> 戏鹅池 的北面是一个三面临水的船型建筑,为石舫,又名不系舟,建于明代。</p><p class="ql-block"> 原为园主的书画舫,前舱后楼,花窗曲槛,艄楼高耸,有祝允明题额"不系舟"三字。后遭毁坏,由清代名医和鸿舫重题。</p><p class="ql-block"> 舟上有清末进士廖寿丰撰书的一副对联:“十分春水比檐影;百叶莲花七里香。”</p> <p class="ql-block"> 荷花虽谢,荷叶犹绿,赏心悦目。</p> 离开"不系舟",到逸野堂去。 <p class="ql-block"> 逸野堂景区 为古猗园的老区,处于园林的西北角。</p><p class="ql-block"> 以逸野堂为中心,北有曲廊、幽赏亭,南有鸢飞鱼跃轩、小松冈和南厅。集厅、堂、廊、亭、山、水于一体。四周分别有五老峰、古盘槐、小云兜和桂花林。</p> <p class="ql-block"> 逸野堂的西北面有一棵与古猗园同龄、高寿达四百七十多岁的明末古盘槐,系上海市一级保护树木。</p> <p class="ql-block"> 逸野堂 面阔五问,进深三间,本是园中主厅,是园主招待宾客和休息之处。原来的柱梁均用楠木构筑,又称之为“楠木厅”。 又因四面道路相通,登堂可览全园之胜,也称"四面厅"。</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被破坏,20世纪80年代重建,以钢筋水泥取代楠木。堂外“逸野堂”三字匾额由书法家唐云所书,拾阶走入堂内,抬头可见明代书法家董其昌题额“华岩墨海”,反映了当时文人相聚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 在逸野堂北侧,有五座形状奇特的假山,形似五位操琴弹唱的老人,名为“五老峰”。</p> <p class="ql-block"> 微音阁 高10米,廊门三开,三向仰视,可观赏月圆月缺奇景。建筑师们按月球四季运动轨迹,根据此地形特征,精心运算观月最佳点,设计了绘月廊。</p> <p class="ql-block"> 微音阁 前庭园中有一座10米高的唐经幢,仰莲基座,四大天王坐立其顶,典型唐代雕饰风格。始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建成,1959年移入古猗园内。</p> <p class="ql-block"> 夏末,恰是红花石蒜的盛花期,一丛丛,一簇簇,明媚张扬,红艳似火。成片的红花石蒜盛开时,更是美得令人心醉。</p> 万安塔 <p class="ql-block"> 遥望龟山,龟山四面环水,四周有小桥相通,如巨龟四爪。</p> 古猗园 的亭台楼阁多临水而建,与水景配合,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意境。<br> 园内主要建筑逸野堂、梅花厅、春藻堂、翠霭楼、柳带轩等水榭曲廊,造型秀美精致,这些建筑既是风景点缀,又是观赏风景和遮风避雨休息之处,以曲折长廊花墙分隔,形成大小不等的自由变化的自然空间。<br> 建筑平面形式多种多样,立体造型变化多端,体现江南园林建筑精巧自由活泼的特点。小瓦覆顶,屋脊镂空,各种斗拱、飞檐翘角、门窗式样、雕刻装饰,油漆粉刷色彩简朴素雅,具有明代园林建筑艺术风格。 <p class="ql-block"> 荷花池中建有宋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的六面七级石塔一普同塔,是古猗园最古老最珍遗文物之一,高约一丈,六面七级,腰束莲花瓣,塔柱镌如来佛像,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 普同塔水域,充分展现了优美莲姿与自然溪流、池塘融合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除明代建园时就有的方竹、紫竹、佛肚竹外,园内还有小琴丝竹、凤尾竹、黄金间碧玉竹、孝顺竹、哺鸡竹、龟甲竹、罗汉竹等,使古猗园成为了上海市观赏竹品种最为丰富之地。</p> <p class="ql-block"> 盆景园,位于古猗园最北侧区域,以猗猗绿竹为主体线索,循梅、兰、菊等形成园艺四君子格局,并配以树桩盆景、园艺奇石以及水景亭阁,成为一个袖珍的园中园,延续了古猗园的古典园林文脉。</p> 比较罕见的紫竹 <p class="ql-block"> 盆景园 内的 花神殿,即根据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绘制的《南翔镇图》而恢复建造的。花乃天地灵秀之化身,赏花在于悦其姿色而知其神骨,如此方能遨游在每一种花的独特韵味中,而深得其中情趣。历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咏百花,从而造就出十二花神来,正所谓“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p> <p class="ql-block"> 还有许多盆景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花神殿的门口。</p> <p class="ql-block"> 盆景园东部,小桥流水,假山凉亭,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一到夏季,睡莲点缀在池中,高雅的姿态与古典建筑相得益彰,营造出最有意境的水面景观。</p> <p class="ql-block"> 热带睡莲则在“不可无竹居”北面水域展示,丰花品种、花大姿美,让游客足不出“沪”,尽赏天下睡莲的花之艳、叶之奇、形之美、态之雅。</p> <p class="ql-block"> 微光粼粼的水面,映衬着灿若繁星的睡莲。</p> <p class="ql-block"> 睡莲,从名字开始,就有一股神秘色彩。睡莲属的植物学名称是 Nymphaea,这是由拉丁文Nymph衍生而来的,意思是“居住在山林水泽中的仙女”。而由于其花形似百合,绽放在水中,故其英文名为 waterlily(水百合)。</p> <p class="ql-block"> 水池与湖石假山的组合是“东方式”的睡莲池景观,与西方的“莫奈睡莲池”景观大为不同。</p><p class="ql-block"> 来自世界各地的睡莲品种搭配在叠山理水的江南古典园林庭院中,营造出了极富江南韵味的夏日莲池景观。</p> <p class="ql-block"> 青清园景区 建于1985年,位于古猗园最东面,是园内最大的景区,面积30余亩。景区以猗猗青竹为主,体现了古代猗园"绿竹猗猗"的特色。青清园内植竹30多种,有龟山、龟山湖、君子堂、艺苑、观月台和翠霭楼,与竹园相配,景色清秀。</p> <p class="ql-block"> 作为幽篁烟月景区的一部分,新园区以竹为主题,构成了南北假山叠嶂、竹石相映成趣,中间居室开阔、四面临水成景的园林空间。</p> <p class="ql-block"> 不可无竹居,坐北朝南、临水筑台,北揽怡翠亭、南拥隐香亭,并有东西廊道相接,楼前种植荷花。</p> <p class="ql-block"> 不可无竹居,造型端庄、结构精巧,红柱黑瓦、四周开窗,其名取意于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于潜僧绿筠轩》中“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之意境,既点出了以竹为主题的清雅意趣,又纪念了这位大文豪。</p> <p class="ql-block"> 厅内陈设仿古竹家具,供游客赏玩、休息,是赏竹观景的理想场所。</p> 夏天的古猗园,就一个字“绿”。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本是古猗园长客,无奈今年由于疫情,高温,已有半年多没有去古猗园了。</p><p class="ql-block"> 9月23日,疫情稍缓,高温已退,风和日丽,乘兴去古猗园赏睡莲,尽兴而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 文中部份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等网络资料。</p> <p class="ql-block"> Qi Hang 摄影 制作 于 2022 . 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