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西藏并入中国版图基础——马蹄寺萨迦班智达示现种子字,同天逛逛张掖—丝路西行之六

会趣

<div><div>此处是兰州,横跨黄河的大桥上。</div></div> 幅员辽阔的西部,建的楼房也是一座高过一座。<br>实在是适合人居住、造房的地方太过珍贵了。 绕兰州城而过,此处疫情?<div>过了兰州城,山上的绿植逐渐稀疏,感觉——干!<br><div><br></div></div> 祁连山真的是连着的山。 途经武威。 祁连山下连片的太阳能发电。 所见之处真的是:干! 一路觉着这里的干旱,谈论着干,天空突然就飘下了些雨。 雨点还不小。 雨过,天色将晚,来了通晚霞。 天空上演着热闹的景象,使得长途旅行的你不忍闭上眼睛——怕错过大好河山的美丽光景。 祁连山下连片的太阳能发电。 <div> 河西走廊上的张掖。 </div><div><br></div><div> 汉武帝时的霍去病两次河西大战告捷,打通了河西走廊。</div><div><br></div><div> 霍去病一战河西:初试牛刀仅十八岁的霍去病第一次出场,独自率万骑出陇西,在今天的兰州渡过黄河,向西北翻越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孤军深入一路急行军至今天张掖和武威之间的焉支山,在焉支山附近大破匈奴浑邪王部。</div><div> (霍去病二战河西,孤军深入,大迂回,北上河套、向西横穿沙漠,到达今天额济纳旗的居延泽,稍作休整,再南下沙漠,急插至今天酒泉附近。对于匈奴来说,这条路几乎是河西走廊和漠北之间的唯一通道。汉匈双方展开激战,霍去病部大胜,)</div><div> 两次河西大战告捷,极大的逆转了汉匈双方的攻守形势,逼得匈奴右贤部的浑邪王和休屠王不得不率部投降汉朝。</div><div> 大汉王朝也第一次将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带完整的纳入了中原政权版图。</div><div> 霍去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战神”,骠骑将军和冠军侯,威风凛凛而令人闻风丧胆。</div><div> 匈奴人悲歌道:“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div><div><br></div><div> 河西走廊上的河西四郡,分别是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br></div><div><br></div> 张掖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张掖大佛寺源于汉晋,创于西夏,兴于元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千年名刹。<div> 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div> 张掖大佛寺景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br></div><div> 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市区内,始建于西夏王朝永安年间,距今已经有九百多年的历史。</div><div> 张掖大佛寺,是我国仅存的西夏最大佛教殿堂。大佛寺内释迦牟涅槃像,是11世纪中国雕塑艺术与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一大创举,堪称华夏珍宝。寺内珍藏的6000卷御赐金经世所罕见,精妙绝伦,有“张掖金经,稀世之珍”的美誉。<br></div><div> 西夏至元代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寺院。明代早期,朝廷十分重视对卧佛寺的重建和维修,从而使这座寺院的规模空前庞大。1420年土哈烈国沙哈鲁王使团到中国考察后,波斯贴木儿王朝画师盖耶速丁纳哈昔在他的《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中说,当时的卧佛寺东西、南北距离有500米,由此可见佛寺气势之恢弘和香火之繁盛。<br></div><div> 寺内有一尊国内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佛身长有34.5米,肩宽有7.5米,光是手指就可以平躺一个人。<br></div></div> 大佛寺内有早于《西游记》的唐僧师徒形象,壁画上的猪八戒长相端正爱劳动,而孙悟空老在观察周围情怀,沙僧是牵着的,可惜寺内不给拍照。 <div> 据导游讲是先有大佛寺内唐僧师徒形象,后有吴承恩写出的《《西游记》的唐僧师徒。</div> 寺内——汇聚着文化、艺术、人文的精华。 大佛寺内十八罗汉,有一位罗汉胸口有佛。<div><br></div><div> 在大佛寺内、美丽的导游对我们成为觉悟者的途径:自觉、觉他无上正觉。<br></div><div> 普贤身相犹如虚空,如来境界无有边际。</div> 山西会馆里阎锡山的题字,殿里供的是关公。 去往马蹄寺的途中看见了祁连山雪山。 马蹄寺: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境内,北距张掖市市区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藏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br>石窟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始建于北凉。马蹄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 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div>其实参见完后才知更有一宝——萨迦班智达。</div><div>看见萨迦班智达也就想起了所学过的”凉州会谈。“</div> 去往马蹄寺景区内的格萨尔王殿 格萨尔是一位藏族英雄,其英雄业绩从十至十一世纪就在我国西藏、青海、陇原大地、四川盆地以及云南等省区的藏族民间广泛流传,在裕固族地区也广为传颂,相关英雄史诗共有200多部,一千五百多万字的巨著,被称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格萨尔王殿。 建在山崖上的殿宇——三十三天石窟。 马蹄寺内有千佛洞、三十三天石窟。 马蹄寺三十三天石窟的磅礴大气,来源于其石窟本身的造型别致,其规模之大、造像之全,堪称是全国之最,也是中国唯一一处栈道修筑于山体之内的石窟。三十三天石窟虽然名为“三十三天”,但上下有七层共21个石窟,整齐排列在百米多高的悬崖上。如果从下至上观看,其本身呈宝塔形,每层之间都有隧道相通,隧道开凿在岩壁内部呈“之”字形,石阶层层回廊曲折,堪称是古人智慧的结晶。<div> 所谓“三十三天”,佛经中的解释为须弥上顶中央释帝天,四方四座山峰各有八天,居住着八位诸天神,即四八三十二天,它们与中央的帝释天合为“三十三天”,其本身是各神娱乐的地方。古人靠着自己大胆的想象力,仿照天上的“三十三天”,在马蹄寺开凿了人间的“三十三天”,它是佛教里所修行的一种境界<br></div> <div><br></div> 马蹄寺内矗立了两座高高耸立的白塔,一座是萨迦班智达的舍利塔,另一座白塔是西夏王元昊的舍利塔。 这位萨迦班智达:1247年,阔端与萨班在凉州举行了首次会谈。这次会谈,阔端代表蒙古汗廷,萨班作为西藏地方代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凉州会谈”。<div> 凉州会谈:公元13世纪中期,藏族和蒙古族两位代表性的杰出人物萨迦班智达和阔端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市)进行了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会谈,后世称为“凉州会谈”。凉州会谈在中国的民族关系史和藏、蒙民族史上都写下了厚重的一笔,它奠定了西藏并入中国版图的基础,并深刻影响公元13世纪中期,藏族和蒙古族两位代表性的杰出人物萨迦班智达和阔端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市)进行了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会谈,后世称为“凉州会谈”。凉州会谈在中国的民族关系史和藏、蒙民族史上都写下了厚重的一笔,它奠定了西藏并入中国版图的基础,并深刻影响。</div><h1> <b style=""><font color="#ed2308"> 种子字</font></b>,又作种字,是指密教中,表示佛、菩萨等诸尊所说真言之梵字。含有引生、摄持之义。</h1> 西夏王元昊乃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1048年在位),党项族人,原为拓跋氏,李姓为唐所赐。<div><br></div> 各族人民不忘萨迦班智达 为祖国统一大业和民族团结做出历史性贡献的伟人,修塔言志。<div> 萨迦班智达菩提白塔成了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的又一历史见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