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是一枚爱动脑筋的地理老师,衷于教学,勤于思考,记录美好,分享收获~ </p><p class="ql-block"> 9月28日,楼区开展“金钥匙”地理教学竞赛,地点在岳阳市第十二中学。有幸作为此次比赛评委,参与此次竞赛活动。于我,这是第一次站在以评委的角度来听评每一堂课,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倍感珍惜。趁着还没忘记,正值国庆小长假,有时间,有精力,沉淀下来,记录下来,就当学习。</p><p class="ql-block"> 此次赛课有七位老师授课,同课异构,精彩纷呈!授课内容《地球的自转》和《中国的气温》,很棒的一次学习机会!满满的一整天,确实辛苦,但更是值得。暂时流水式记录整个赛课过程,以待其后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b>🌟第一堂课,六中吴敏老师授课</b>,授课内容《地球的自转》。</p> <p class="ql-block"> 课堂以授课地点十二中的白天和黑夜作为导入,从日常生活的现象出发,让学生思考白天黑夜的产生原因,从而导入新课,很自然很直接。</p> <p class="ql-block"> 地球自转的定义、中心、周期等内容比较简单,吴老师采用让学生自己完成的方式,通过检验,效果不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接着吴老师开展了一系列学生活动,比如全体起立自主演示地球自转,学生们兴致很高,带着学生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然后让一组学生上台对着同学们演示从侧面、北极、南极上空演示地球自转,形式多样,孩子们在直观的演示活动中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 地球自转的意义是本节内容的知识重点。吴老师是通过两个演示活动讲授此内容。</p> <p class="ql-block"> 活动1中,让学生使用太阳模型、地球仪分别演示十二中在白天、黑夜太阳所处的位置,让学生明天昼夜更替和昼夜现象的产生。活动2中玲玲在岳阳,小姨在纽约的事例让学生知道时间的产生。通过自制的小道具向学生演示太阳的东升西落。小道具很抢眼,很高效,可惜没有拍上照片。</p><p class="ql-block"> 知识点总结后,吴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两则来自生产生活的材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及观看直播的时间在凌晨),让学生体会到自转影响生活,也引导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热爱生活。最后在师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中结束本堂的新课。</p> <p class="ql-block"><b>🌟第二堂,来自九中的刘丹丹老师</b>~授课内容同样是地球的自转。</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接触刘老师,是两年前的金鹗杯,刘老师授课《土地资源》。以熊大熊二兄弟链接起整堂课,记忆犹新,设计巧妙,特别是教具的制作,让土地资源的分布一目了然,其分布原因借用教具可自动生成,所以当看到刘老师,对这节课满是期待。</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身着白色衬衣,黑色长裤,<span style="font-size:18px;">气场很强大,</span>孩子们见到她正襟危坐。她以岳阳刚刚闭幕的2022湖南省运动会开幕视频作为导入,激情昂扬的解说,熟悉的岳阳场景,在课堂上能感受到学生足足的自豪感,也同样勾起了他们对这堂课的满怀期待。</p> <p class="ql-block"> 整堂课授课,刘老师使用希沃,软件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课堂师生的互动性。虽在大城市希沃已很普遍,但在岳阳才刚刚起步。</p><p class="ql-block"> 和上堂吴老师的课不同,刘老师课始给学生播放了一个视频,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差的产生、昼夜的更替、地转偏向力等相关内容全部展示,让学生对其影响有一个整体感知。</p><p class="ql-block"> 接着是一系列的学生活动。课前刘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手电筒,地球仪,贴纸等工具,让学生在学生活动中总结地球自转的周期、中心、时间、方向及其影响,并在空白的地球运动的图中绘出相关知识内容。</p><p class="ql-block"> 活动二中,刘老师在屏幕上显示四个问题:①拿手电筒🔦照向暗处的地球仪,A地B地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②转动地球仪,AB两地会产生什么现象?③如果不自转,地球上会不会产生昼夜现象?④昼夜现象的产生需要那两个必备条件?</p> <p class="ql-block"> 学生在演示中总结答案,每组派出代表上台边演示边总结答案。答案是自动生成的。可以看出孩子们很享受整个探究过程,刘老师在课上及时引导并待学生总结,课堂是高效的,师生在课堂上都是很享受的。</p> <p class="ql-block"> 接着,课堂小结后刘老师邀请一位学生上台,协助她一起完成一个实验,演示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以及东边时间早于西边。刘老师利用希沃直观演示了旋转的地球仪,循循善诱,孩子们很快将时差的难点攻克,课堂上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满足感。</p><p class="ql-block"> 最后,以希沃自带游戏软件以森林运动会选手比赛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今日知识。整堂课刘老师很从容地完成了授课,最后课堂多出了五分钟时间。时间过得太快。</p> <p class="ql-block"><b>🌟第三节课是来自二中的魏旭红老师</b>。第三堂地球的自转的课。</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的授课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整堂课从生活的现象出发,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实验演示找出原因,又回到生活解释现象,条理清晰,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在自学、探究和总结的过程,而老师一直在引导,循循善诱,答案自动生成。很棒的一堂课,好好记录好好学习。</p> <p class="ql-block">魏老师的导入:</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家园的奥秘是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关于地球运动的探究,人类从未停止过脚步,请观看”宇宙讨论群”的相关内容来了解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今天我们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学习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所 感:很有创意,通过宇宙讨论群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激发了学生对本堂课的好奇心,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真理的热情。可惜的是我站在后面,没有非常清楚的看到宇宙讨论群中的所说所以课后我询问了魏老师,要的视频才看得非常清晰。</p> <p class="ql-block"> 本堂课设计了4个学生活动:①我会观察;②我敢猜想;③我来演示;④我知原因四个环节,条理清晰,层层深入。</p> <p class="ql-block"> ①我会观察。</p><p class="ql-block"> 学生在完成课本有关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的表格之后,开始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以小组单位观察地球的旋转中心、特别是有关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运动的方向,并记录在地图上。在此环节,魏老师邀请了一组学生上黑板进行演示,并用自制的剪头小卡片,将地球自转的各个方向标注在地球仪上。</p> <p class="ql-block"> ②我敢猜想。</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地球上会产生昼夜和昼夜更替的现象,通过发问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学生们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假如地球是个透明球体;假如地球是一个发光的球体;假如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上会出现什么情况。</p> <p class="ql-block"> 所有的猜想是学生提出所有的结论由学生亲自去验证。魏老师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了手电筒,地球仪透明球体及发光的球体,让学生利用手电筒作为光源来照亮地球仪,然后分组进行演示,来趣味验证来最终总结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p><p class="ql-block">👇下图为验证假如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地球上会产生什么现象?</p> <p class="ql-block">👇下图验证假如地球是一个发光的球体,地球上会发生什么现象?</p> <p class="ql-block">👇下图演示,假如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地球上会产生什么现象?</p> <p class="ql-block"> ③我能演示。</p><p class="ql-block"> 在地球仪上找到岳阳的位置并贴上大致的位置,然后利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亮地球仪,自西向东缓缓转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岳阳作业会发生什么变化?</p> <p class="ql-block"> ④我知原因。</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环节为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对比伦敦和岳阳,并判断伦敦和岳阳东西位置的关系,然后利用手电筒来作为光源,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引导学生观察,两地先看到日出的地点,并总结地球上不同经度地点的东西方向与时间早晚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并懂得自传会对我们生产生活带来影响。</p> <p class="ql-block"> 学生非常享受整个探究过程,通过大胆猜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验证猜想,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学生也是让学生自主总结昼夜现象的产生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所有的知识点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大胆猜想,实验验证,最终总结结论,这种方式非常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做到了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立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p> <p class="ql-block"><b>🌟第4堂课来自岳纸中学的申明老师。</b>授课内容仍然是地球的运动。</p><p class="ql-block"> 整堂课申老师以地球自转研究报告的方式创设情境,自己化身地理科技馆的申博士,带着277班的学生来研究地球的自转,并撰写地理研究报告。</p><p class="ql-block"> 上课伊始,申老师以一首“日落西山红霞飞”的美妙音乐开启了这一堂课,老师显得非常的亲切,温柔大方,我想是个学生都会喜欢这样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 整堂课都是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展开的,首先研究活动一设计了一个演示地球自转的活动。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演示地球自转总结,地球围绕的中心方向周期,以及从北极南极和测试看地球自转总结其方向。</p> <p class="ql-block"> 为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弄懂地球自转的方向,申老师录制了岳纸中学的学生的视频,分三个角度演示地球自转,让在座的学生来评判演示的正确性。</p> <p class="ql-block"> 通过研究活动二,演示地球自转探究自转的地理意义,同样也是通过设计,假如地球是透明球体,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地球自转时观察岳阳的昼夜变化,以及比较岳阳和莫斯科昼夜现象有何不同,来总结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最后通过教学版书,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结束了新课。</p> <p class="ql-block"> 一上午下来,确实很累,但收获颇丰,收获的不仅仅是在专业上的提升,自己评课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通过四堂课来反思自己的教学。</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我是怎样上这一节课?也许非常常规,就是直接讲授。那怎样的一堂课才是一堂优质课呢?我得想想~需要反思,先暂时写下这些!</p><p class="ql-block"> 第一,它得有一个很好的导入,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p><p class="ql-block"> 第二,它得有一个很好的串联事物。他可以来自生活。</p><p class="ql-block"> 第三,它得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要做的是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知识层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自动生成知识。</p><p class="ql-block"> 第四,它得要求老师有很强的引导能力,不是直接讲授,而是循循善诱。</p><p class="ql-block"> 第五,他得符合新课程理念是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4个维度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所有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还是魏老师的第三堂课。整堂课下来,非常的流畅,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积极思考引入课题,通过大胆猜想,积极探究,进行演示,最终总结解释生活现象的原因,所有知识都为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总结自动生成。整堂课学生们的参与度非常高,学生们很享受听课,听课的老师们也很享受。</p><p class="ql-block"> 除了收获,还有感动,感动于一堂优秀的地理课是需要团队的支持。魏老师上课背后有个强大的团队,他们当中,有人负责开灯关灯,有人负责下发教具,有人负责听课磨课,我能强烈的感受到团队带来的力量,突然让我想到一句话:”或许一个人走会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一定可以走得更远”,这是我这一次听课的最大感触。仓促写下这些,记录美好,鞭策自己向优秀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让自己在地理教学上有更大的长进。</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休息休息马上回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