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是一种境界——高天宏先生《闲人漫笔续集》读后感

灰姑娘

<p class="ql-block">文/董连辉</p> <p class="ql-block">  熟悉高天宏先生的人都知道,他身兼数职,虽褪去几重官身,但仍是执业医师,是新州中医医院理事会理事长,是敖汉作协主席、诗词学会会长。他仍笔耕不辍,光出版的文学专著就有140多万字,可谓繁忙之至。高天宏先生自己也承认“忙”,正如他在《走在霞光里》文中写道:“虽然早已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没能真正清闲下来,一副副担子压下来,人也马上进去了全新的‘赛道’。”但他为自己的散文集命名为《闲人漫笔》,以及本次出版的《闲人漫笔续集》,想来似乎和贾宝玉面对妙玉的“槛外人”而自称“槛内人”一样,有些许调侃的味道。但我觉得这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境界。于繁忙之余,于尘嚣之外,静思,落笔,成文,这份精神的睿智,这份内心的安闲,这种豁达的境界,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p><p class="ql-block"> 对于《闲人漫笔续集》这本书,我是细细地读了两遍,尤其第一遍,读的是付梓前的书稿。当时受作者之托,一是负责校对稿件,二是书稿比出版社规定的字数多出四五万,我负责pass掉。所以带着特别挑剔的心态逐字逐句地阅读,然后忍痛割爱删掉了一些篇目、段落,特别是删掉“闲人絮语”那整个一个章节时,真是犹豫再三,思虑再三。如今带着欣赏的心态再次捧读这本书,除了依然为删掉的内容觉得惋惜之外,却是别有一番所得了。不必如饥似渴地一气读完,也不“书皮报题”式地大略翻阅。而是置于床头,睡前读几页;或放于沙发,边饮茶边读几篇。以悠闲的心态解读闲人的漫笔,清新隽永的文字让心灵被滋养,被治愈,沉浸在书香中,恬淡成一泓清泉,随着书页的翻动,去奔赴书页以外的“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一、爱的境界:下笔千重意,真情一脉留。</p><p class="ql-block"> 在作者笔下,“纪实文学”“敖汉纪行”“真情永恒”几个单元文章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致,都那么美好丰盈,那么有温度。</p><p class="ql-block"> 善念常存的荀思云,“疫”路逆行的鲍晴宇,医者仁心的尹晓羽,桑梓情深的苗复春,笔耕不倦的刘泽民,军中英雄桑宏宇……一个个充满大爱、勤劳朴实、无私奉献、业绩斐然的敖汉人,在作者的笔下更加熠熠生辉,令人肃然起敬。“积之之多不若取之之精,取之之精不若得之之深。”学习是如此,作文亦是如此。作者选取每一个人物人生当中的“精”和“深”,合理剪裁,巧妙构思,娓娓道来,使得正能量在这里弥漫、张扬,让读者洞见人性之美,感受人间之美。</p><p class="ql-block"> 作者写雁鸭湖之胜,“享受着天的辽阔,水的包容,让自己也远离尘世的纷扰,带着一颗鲜活灵动的心去感受大自然跳动着的脉搏,去触摸大自然美得摄骨的销魂!”“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别说是同游者,即使是读一读也会深受感染,心生向往。作者写古河畔,突出了它景色的秀美空灵,而写武圣观却突出了它的古朴肃穆,抓住每一处景点独一无二的客观特质去陈述描摹,也融入境由心生的主观感悟。读着读着,那旖旎在灯光中的书页,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唤醒了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记忆;拉近了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距离,具象了芳草萋萋、落英缤纷的神奇。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审美。</p><p class="ql-block"> 最打动人心的,当属“真情永恒”单元,亲情、友情、爱情,原汁原味的生活态势,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却包含了太多的感动瞬间。开篇是几封写给年轻小友的书信,暂且不论文笔的时尚与观点的独特,光是作者这份诚恳认真对待晚辈的态度,就足以令人钦佩。这个单元最值得一提的是那几篇悼念母亲怀念亡妻的文章,我以前也读过,那些盛满作者记忆和悲伤的文字,字字句句,情真意切,痛彻心扉,读得我泪流满面,哽咽难禁。生活中有些经历不能逃避,有些回忆不能屏蔽,也许写出来,也是一种面对,一种理智,一种消化吧。</p> <p class="ql-block">二、评的境界:秉笔文心隽,执言诗韵香。</p><p class="ql-block"> “与诗结缘”单元收录了作者的诗论诗评12篇,让我们能从中窥见作者浓厚的诗词情怀,其实这也是一种爱国情怀。作者说:“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该秉承先人们的遗志,抚摸着历史的脉搏,结合新时代的精神,让中华诗词迸发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在滚滚而逝的时代里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特殊的印记,让时代精神成为诗词创作新的力量源泉,展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情怀,“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便是浸润在不同的人生体验中,在这个世界里可以感受到古今同理的惆怅和哀婉,可以体验到晶透如水的纯粹与清澈,可以收获到无与伦比的爱与美。让我们带着真诚、激情和善良,用理性,用情感,用信仰,来滤过灵魂的噪声,让生活浸满诗的芬芳。”同时作者对写诗也传达了自己的见解——真。比如“万般诗味皆情味,一片真心待诗心”,比如“心底流出皆为诗”,比如“诗词要表达灵魂之声”,比如“诗是属于灵魂和精神的,是诗人自我在内心深处的交流与对话”。 事实上作者也的确用自己充满真性情的诗作,佐证了自己的观点,这里不一一列举。</p><p class="ql-block"> “且读且议”单元收录了他的12篇书评、影评、读后感,其中像《纵马草原》《人文行走》《刘泽民散文集》等我也读过,也写过读后感(不好意思叫书评),可是比较之下,自己写的的确肤浅,没有高天宏先生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他选择的切入点,评论的角度,使用的语言,都很智慧、很独到、很精炼。每一篇引、评、议、感无缝链接,浑然一体,很是耐读。或一语中的,化深奥为浅显,如他在评价孙贺文《这般读红楼》一书时,先评价作者——通透,然后说只有一颗通透的心,才能对《红楼梦》理解得透彻通灵。在《与死神赛跑,用生命喝彩》一文中,他评价于月仙姐弟的书《爱与热爱让我们勇往直前》时,写道:“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生而不公,却生而不甘,用自己勤勉的双手和执着的双脚,最终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这些凝练到极致的评价,一语诠释了全书的核心、特色和内涵。或条分缕析,化复杂为简明,比如他为《鸣泉诗词》作的序,按作品题材分类评析,把一部大容量的诗集以条理清晰、特点鲜明的形态推荐给读者,让读者读起来有思路,有抓手。还有《人马共济,浓情一脉》,从内容、风格、思想性、艺术性等角度去评价、理解王樵夫的《纵马草原》,即使没读过此书的人,也能通过这个书评知晓三分意,并且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也正是这一类文章的价值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三、悟的境界:勘破多少事,得失两怡然。</p><p class="ql-block"> 高天宏先生在“闲人漫笔”“岁月如歌”“品茶论酒”几个单元中,更多的是透过现实生活看人生本质,体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从文中理解,感觉他对于人生中的是非得失不是看清了,而是看轻了;不是看破了,而是看淡了。所以他总保持着对生活高度的热爱,心无负累地前行。正如他在文中写的:“保持超然物外的态度,也是一种很好的是生活追求,芸芸众生,几分欢喜,几分忧愁,人生起落,几经岁月,愿我心淡然,我心恬静。”“以淡然的心态去接受,只要不遗余力,不愧岁月就好。”“愿我们经历酸甜苦辣,体验悲欢离合,归来仍是翩翩少年,赤子情怀永驻心间。”</p><p class="ql-block"> 也特别喜欢“品茶论酒”单元,茶、酒、人生,三位一体。以水冲茶,不过两种形态——沉与浮;饮茶的人不过两种姿态——拿起放下。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与作者同感——爱茶之人必是心怀宽容之人。而说到酒,尤其对于诗人,人们常会想到“李白斗酒诗百篇”。我也常被别人用这句话劝酒,可我这个“诗人”偏偏滴酒不沾。我的理解是:诗人不一定都饮酒,但一定都爱酒。因为酒文化,因为酒中的情怀,因为酒中的礼与德,量与度。所以高天宏先生写《壶里乾坤大》,写《人生如酒》,写《酒为情之媒》,写《温一壶月光下酒,采一段岁月闻香》……只一看题目,就很唯美,很浪漫,再一品读内容更觉魅力无穷,让我们也多了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求索,理解和敬畏。</p> <p class="ql-block">  人生是一场美好的奔赴,只有有趣的灵魂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价值,并用文字去记录那些有意义的瞬间,理性而不失温度地阐述人生的真谛。熟读这本文集,思绪随着作者的笔触而起伏。于人,更生敬佩;于文,更多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