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院

天高云淡

<p class="ql-block">  我家的小院是我亲手设计,亲自指挥建成的,坐北朝南,亮亮堂堂,左门楼,右影壁,青石板的地面,花岗岩的路沿,堂屋前还有两块不大的小菜园。把门一关,小院就是一块独立的自由天地,我既可以在小院里缓缓地散步,静静的思考,也可以在小院里尽情地放飞自我,随意的放声高歌。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我就是小院里当自无愧的“国王”。当然了,在儿女孙辈们都回家的时侯,我的地位就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先是由“国王”变“大臣”,需要时又由“大臣”变厨师或车伕,其角色转換由儿孙们的需求而定。</p><p class="ql-block"> 小院也是招待客人的好地方。盛夏之时,在小院的荫凉处摆上一張四方小桌,端来一壶好茶,好友们便四仰八叉的坐在小桌周围,谈天说地,辩文论武,品茶评诗。兴致来了再大大喇喇的来上几段上党梆子、上党落子或文革中的京剧样榜戏唱段,虽非字正腔圆,但唱腔激越,唱声嘹亮,声浪在小院内回荡,在小院上空盘旋,生生将一个小小的院落喧闹成了一处即兴的露天小剧场。</p><p class="ql-block"> 小院还是听风、观雨、赏雪的好地方。春天的风,声嘶力竭,好象冲锋陷阵的士兵,誓要将残冬赶紧杀绝。夏天的雨,行也匆匆,去也匆匆,大雨倾盆如注,平地立水成渠。冬天的雪纷纷扬扬,漫天皆白,天地一色。坐在屋内,喝上半斤小酒,听着狂风的嘶吼咆哮,看着闪电的如蛟似龙,观着飘雪的漫天飞舞,古代的诗,现代的舞,小时候看过的连环画,就会在醉眼朦胧中组成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画面,不停地闪现在现实和虚幻的世界中。</p><p class="ql-block"> 院内的小菜园既是色彩斑烂的点缀,也是丰富菜蓝子的实际收获。在小菜园耕作,既锻炼身体,也极富生活情调。小菜园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趣进行不同的疏菜搭配,高的,低的,纯叶的,块茎的,早熟的,晚熟的,支架的,搭棚的自由选择。别看小菜园的面积不大,只要搭配对头,科学种植,肯定丰产丰收。自种的果菜绿色环保,既可以丰富自家的用度,也可以用来和邻里进行交换,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互利互惠。实质上邻里间互动的不仅是实物,更重要的是交流了情感,增进了友谊。嘿!真没想到,农家的小菜园不但可以丰富物产,而且还富有协助“外交”的神圣使命,真正的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前一阵子,听说邻近公路的小院都要折迁,直闹的几家欢乐几家愁。我是最害怕拆迁的“保守派”之一,因为我知道,小院被拆了就再也享受不到只有农家小院才有的那种独特的情趣了。农家人不同于城里人,祖祖辈辈习惯了农家才有的宁静,祥和与私谧,习惯了只有农家小院才有的泥土的氛围和果蔬的芳香,习惯了农家小院才有的燕子呢喃,蝴蝶蹁跹,蜜峰飞舞,蝉鸣虫唱的人与其它生物的共存与和谐……。</p><p class="ql-block"> 农村人靠劳动吃饭,没有固定收入,农家小院就是农村人最无奈时的最后“堡垒”。有小院在,农村人的生活就有底气,失去了小院,农村人也就失去了最后的依杖。从某种程度上说,农家小院就是农村人的“根”和“命”。</p><p class="ql-block"> 国家在发展,农家小院也在变化。上世纪末,农家小院已由过去的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近些年,又有大量的院落由砖瓦房变成了钢筋水泥结构的二层小“洋房”。房子的式样在变,房子的结构也在变,不变的是农家小院所独具的农家气息,不变的是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不变的是一家有事多家来帮的互帮互助,不变的是农家邻里的长幼有序、礼貌和躬谦……。这就是农家的小院,这就是小院的传统,这就是小院的文化,这就是小院的文明。</p><p class="ql-block"> 小院,我的根,小院,我的爱,小院,我永远的留恋与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