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首先,衷心地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带着希望和憧憬,我们即将迎来国庆节,请您和孩子一起阅读以下温馨提示,提前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p> <p class="ql-block">(一)疫情防控安全</p><p class="ql-block">1.倡导就地过节。原则上不出省,非必要不出市。不前往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和疫情高流行省份,如确需前往,请规划好来返路线,务必提前向所在社区(村组)、单位及学校报备,返回后配合落实好相应管控措施。</p><p class="ql-block">2.主动扫“场所码”。各位家长进入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要主动配合扫码、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p><p class="ql-block">3.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自我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社交安全距离。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间密闭、通风较差的场所活动。</p><p class="ql-block">4.持续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做好防范感染他人的措施。</p> <p class="ql-block">(二)防溺水安全</p><p class="ql-block">1.不擅自游泳或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要在家长的带领下游泳。</p><p class="ql-block">2.游泳要选择安全的场所,对游泳场所的环境要了解清楚,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去河道、水库等危险场所游泳。</p><p class="ql-block">3.家长要认真履行好监护人责任,在家长或监护人的看管下进行水上活动并时刻对孩子进行有效看护。</p> <p class="ql-block">(三)交通出行安全</p><p class="ql-block">1.提前规划,错峰出行,注意关注目的地天气情况、疫情及防控信息。</p><p class="ql-block">2.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过马路走斑马线,多观察路况,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未满12周岁不在公路上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自行车。</p><p class="ql-block">3.不在公路上、停放车辆周围或车辆盲区玩耍打闹。行走或骑车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在机动车道骑车,不与机动车争道抢行。</p><p class="ql-block">4.切勿乘坐私揽客源、无营运资质等“黑车”,不乘坐违规三四轮车。不坐超速、超载、酒驾的车辆。乘坐私家车要系好安全带。</p> <p class="ql-block">(四)消防安全</p><p class="ql-block">1.注意防火安全,居家时注意用电、用气安全,熟悉家电使用方法,以防触电和煤气中毒。及时清理阳台、楼道杂物,教育孩子不玩火。</p><p class="ql-block">2.外出时注意熟悉场所的疏散通道位置和逃生路线,如遇火情有序逃生,不乘坐电梯,掌握正确逃生方法。发现火情及时报警或报告大人,牢记各种报警和急救电话,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求助。</p> <p class="ql-block">(五)食品卫生安全</p><p class="ql-block">1.注意饮食卫生,不喝野外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吃野外不熟悉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食物中毒。</p><p class="ql-block">2.假期期间要合理、规律膳食,适量品尝节日美食,不暴饮暴食。外出就餐时,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就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诺如病毒、肠胃炎及其他流行性疾病。</p> <p class="ql-block">(六)恶劣天气防范</p><p class="ql-block">1.如遇暴雨天气。人员行路、车辆行驶应远离危险建筑设施(如危房、危墙、广告牌等),遇低洼积水应绕行,避免强行通过。</p><p class="ql-block">2.雷电期间,不要外出;如果置身空旷处,电闪雷鸣时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取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即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p> <p class="ql-block">(七)防人身侵害和防受骗</p><p class="ql-block">孩子未经大人同意不擅自外出,不走僻静小路,不随便搭乘便车,不论在路途还是在居所不随便与陌生人交往。平时外出,不佩戴任何贵重首饰。未经许可,孩子绝不能在外留宿。教育孩子外出时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不参与违法活动,不进非法营业性娱乐场所;增强防范人身侵害、防受骗及自护自救的意识和能力。</p> <p class="ql-block">(八)注意心理安全</p><p class="ql-block">关爱孩子、关爱生命,走进孩子心灵。家长要想办法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动向。作为孩子不要事事藏在心里,要多和家长沟通,多向家长请教,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