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眷念之心油然而生,旧时画面常在眼前浮动:寡母携孤之时、亲戚扶弱之日;姊兄关照之情;友朋相处欢欣与失意之态……;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社会沧桑、世道人心转换,一路走来所遇、所闻、所思、所悟,鳞鳞纵纵……随着思绪在不断的翻上翻下。</p> <p class="ql-block">石质玉求难变,曾经苦辣酸甜。</p><p class="ql-block">老亲近属本情缘,个个牵心想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母亲在世时常对我说:她与父亲的经历足够写一部书了。成年以后的我,也深感人活世上确实不容易!</p><p class="ql-block">本人一生坎坷,是混际于玉雕行业几十年的手艺人。即无智者的谋略,又无勇者的传奇,更无才子的风流倜傥,一生恰如石头一般纯实朴拙。时下,又老之将至,眷念之心油然而生,旧时画面常在眼前浮动:寡母携孤之时、亲戚扶弱之日;姊兄关照之情;友朋相处欢欣与失意之态……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社会沧桑、世道人心转换,一路走来所遇、所闻、所思、所悟,鳞鳞纵纵……随着思绪在不断的翻上翻下。</p><p class="ql-block">总结个人一生,敢说是守正不阿大道直行;无怨无悔地操守了做人的德行;做社会健康积极一分子,不耻那消极混世之蛀虫……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没有了却的心事,似潮水一般在血管里涌动!</p><p class="ql-block">琢玉行悠悠几千年,源远流长。后人只见历代难以数记的玉器瑰宝,却罕见玉工全方位的史料记载。</p><p class="ql-block">以笔者之阅历,只知有宋代平话《碾玉观音》和现代作家霍达著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及一些影视节目对琢玉人做的演绎,从中可领略些玉工的劳作和生活场景。但那是话本小说戏剧,是说书人和作家的艺术创作,而非琢玉人亲自撰写的全方位的经历。</p><p class="ql-block">本人虽为痴呆的石性人格,但在相玉磨石中也静中思动,冥冥中有种声音在提醒:那钱是挣不完的,你又非厚德载物之人,不如用些时间,把你老辈人的轶事和自己的人生记述成文。前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曾写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你的坎坷经历也可写《玉人是怎么琢成的》岂不也有些价值?!</p><p class="ql-block">于是奇想突发:何不趁身心无恙编述一集,把个人经历储存起来而告知后人呢!让晚辈领悟今朝琢玉人所处的时代,了解这些人从艺生涯及人品个性,也许能从我辈走过的道路中借鉴一些有益经验,批判不合时宜的行止;说不定也能启迪其思想,激励其进取……</p><p class="ql-block">然而,经济社会货币在不断变化,身处环境也不允许四平八稳的坐下来写作,谋生成了第一需要,以至于迟迟未能动笔。</p><p class="ql-block">千禧之年六月,本人与家兄晨练归途,漫步在新城郊外农家村。无意间发现一簇新起的楼房,楼虽谈不上好,但尚属实用完备。便一咬牙一跺脚,决定买下一户,花尽了几年来打工积蓄的辛苦钱。</p><p class="ql-block">这小屋让我结束了十年的浪际漂泊,从此有了安下心来的环境。早晨可到山脚下水库边溜跑一圈,受纳天地之灵气,吐散麈世之忧烦,回到室内则有独立一统之温馨,正是:</p><p class="ql-block">新城浪迹整十年,买下一房做港湾。</p><p class="ql-block">绘画雕刻研玉史,修身养性似神仙。</p><p class="ql-block">在这只身独处的环境中,虽白水素食、皱衣旧履,而在精神上却有自由王国之温馨;在清心寡欲雕刻之余,也可定下神来,把心中翻上来的往事流于笔端。</p><p class="ql-block">一开始,自己只想把母亲和姑母在世时讲述的只言片语,以散文形式简单写出父母前辈的生存状况,及个人的成长历程, 但这种叙事又感觉粗浅单簿。</p><p class="ql-block">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独存,而是与周围许多人事关联,更离不开生活的社会环境。那惊涛骇浪般的社会变革,身边出现的各种鲜活人物,视角所及的见闻趣事难在思想中泯灭,把这些人亊收于文中,感觉画面会广阔,人物也有空间和立体感,或能增加些趣味性和阅读性。但写作难度却大大增强了。!</p><p class="ql-block">国事家事身边事千丝万缕,该怎样提练,如何梳理?这对初涉此道的玉工而言生疏茫然,自我挑战也由此开始了。</p><p class="ql-block">从此个人日思夜想的不只是相玉磨石考虑题材设计,而是用更多的时间动脑筋构思行文,分析归类,雕章琢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本书名为《石玉梦》目前写了近百篇,七十三万字,分三部叙述:</p><p class="ql-block">第一部为《春暖雪融》叙述主人公前辈们的生活艰辛;父母在内忧外患的战乱年代,经受诸多离散聚别之苦和生活重压;在此背景下,引出“我”的孩童时期:曾目击辽沈战役、锦州烽烟的几幕战争场景,亲历惊心动魄命悬一线的时刻,直观战斗的真实画面。</p><p class="ql-block">“我”伴随建国前后四、五十年代的社会变迁而成长,尝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从父亲去世以后,寡母拼力撑家,攻子女上学,含辛茹苦度日。“我”由不明世事的痴童到入学,经受贫困和疾患的困扰,获得亲友们的扶助,一步步度过难关。这里主要表现伟大母亲,和同时出现的各式人物,当时的世道人心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回顾“我”从学生时代走向社会、进入工厂,直至文革前的各段经历,记述了成长中“我”的一系列故事,也能管窥社会某些形态。</p><p class="ql-block">因受五六十年代思想教育和社会的薰陶,“我”未屈服于身处的逆境与各种挫折,从学校到入厂,每个阶段都以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进退;靠执着与实干在群体中崭露头角,成为有思想、有志向的青年,对未来充满幢憬与希望。</p><p class="ql-block">第二部以《大潮飞鸿》为题。笔者以第三人称描写:经历文革及改革开放的两次大潮,主人公随风浪而涤荡沉浮。</p><p class="ql-block">文革初他受到波及,一时处于茫然状态;在派性斗争中由盲目跟随到自我觉醒;面对停产武斗的混乱局面,一度忧时丧志,以至身患疾病;</p><p class="ql-block">他坚持守正不移的做人准则,不随波逐流;从失落消沉中奋起,化不利为有利,在绘画实践中学习提高自身。书中对主人公在大潮中个人及周边各种人物的表现,不同的心态做了翔实的记述与揭示。</p><p class="ql-block">随着年令的增长,“他”的爱情和迟来的婚姻家庭,也在书中做了真实描述。“他”的情感不乏细腻,也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浪漫;时光蹉跎,机会一次次错过。虽体验过爱情的丝丝甜蜜,却未产生过碰撞的炽热火花。最终以当时最寻常的婚姻方式组成家庭,生儿育女,过着忙碌而恬淡的日子。</p><p class="ql-block">“他”为集体事业一片忠心,一直默默地无私奉献,对被派往外地支援,“他”的诚实守份,却招致非议与诽谤,原有的价值观受到怀疑与挑战。</p><p class="ql-block">改革大潮到来之初,“他”即喜亦忧。仍以传统奉献心态,显然不合时宜。看到有人发家致富,个人既彷徨又浮燥。思想观念慢慢地随着社会趋势有所转变:唤起男人的自尊,肩负起对家庭的责任,开始寻找个人的空间位置。逐渐顺应了时代潮流而动,带着病体到处奔波,靠诚实劳动获得回报。但有得有失或得不偿失,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p><p class="ql-block">他离别妻女,万里迢迢出外做工,年复一年地辛苦打拼,结果为老板的功成名就做了辅垫。</p><p class="ql-block">在社会变革的大风大浪中,“他”恰如一叶轻扬的鸿毛在江河潮水中飘浮,随着浪花飞溅翻上摔下;本想借风浪之力闪亮自身,但微弱之躯难抗大潮的威猛,只能苦苦挣扎。</p><p class="ql-block">第三部拟为《琢磨人生》。这是他以琢玉为自身发展的真正开始,但已时至暮年。</p><p class="ql-block">篇内描写被浪潮推向一边的“他”,欲张显自身价值,为寻求个人事业目标而苦心琢磨。然而却感到身躯精神不比当年,头脑胆略与时代不相适应;又不愿为五斗米而垂眉折腰,徒有愿望而力不从心。 </p><p class="ql-block">小得温饱不忘扶贫济困,真诚助人。宁肯个人损失,以成就他人为乐事。把“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引以知足而自适。</p><p class="ql-block">面对种种挫折,一时间似有所悟,休养生息,寻求山水之乐。</p><p class="ql-block">因挡不住功利的诱惑,在追逐个人名誉价值中,遇到来自各方的种种骚挠与阻碍:使得骗子登门,招惹麻烦事非,甚至诉诸公堂,引火烧身。</p><p class="ql-block">“他”虽强犟不驯,实为愚不可及。在有关个人价值、道德、尊严、地位等争取中,面对强大的世俗潮流,无法改变现实。自知无力溯源而上,只能急流勇退;眼见主流汹涌涛涛,一浪高过一浪,身在边缘的他,自甘平庸,坐观大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有关本书的谋篇布局,情节结构,人物冲突,以及对环境心里描写语言对话等技巧,笔者远不在行;因学识浅薄,孤陋寡闻及思想水平所限,不敢企及观察思考有哲理深度;更难谈及文采与艺术个性。</p><p class="ql-block">为了不伤及真实,本书人物关系一般仍使用亲人亲戚称呼,就象主人公写青少年时期用第一人称“我”一样;</p><p class="ql-block">除在开篇的楔子运用虚幻象征写法,在个别篇章加进些想象并吸收真实传说而外,其他与个人相关的内容未敢生张造势、故弄玄虚或制造悬念。</p><p class="ql-block">然而多彩的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正如“一样米养百样人”。人间事物除有光明积极的层面,也有阴暗消极的角落。尤其在几次社会转型变革时期,如大浪淘沙荡涤冲刷,人鬼交杂蛀虫暗爬。因此在牵涉某些负面人物的评价时,要把实事拣出,而将真名隐去,把所遇同类参合捏成一人,算是虚构人物形象塑造吧。望亲朋好友读者诸君看后,莫论事及人,寻迹觅踪或对号入座。这里也许有你的影子,但又不完全是你本人。劝君要把人物描写当小说去读。</p><p class="ql-block">作为书中主人公,一定如实叙及。时间上或许稍有错位,但故事不会有杜撰造作、拔高与贬低;即不虚美,也不隐错,缺点优点瑕适皆见;知人论事也真诚实录。定让家人后辈看到真实的主人公与生活的社会真实,这样也可当传记来看了。</p><p class="ql-block">本书虽略有小说式的人物刻划与环境描写,而在某些篇章段落,又采用了散文和“文涉众体“的综合写法,借乎小说与自传之间;以主人公为主线平铺直叙,每章故事也不尽连续衔接,如珠串一般,虽为长串,但每个珠子的石质纹理不尽相同;一章一事“虽云长篇颇同短制”;有的也采用“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类承上启下。由于兴趣释然,又据内容冠以章回小说似的篇目,并不由自主的押了同一加密音韵,自谓“旧瓶装新酒”或“民族式写法”云云。</p><p class="ql-block">本书粗看篇目字数冗长,但所呈现的几乎是一生的故事,时间跨度漫长,内容画面宽泛。因此不能如工笔画那样细描,而是采取一块块泼墨式的方法,在关键部位点上几笔,自认是概括浓缩的汇集结晶。</p><p class="ql-block">有关语言,笔者很欣赏鲁迅先生的小说白描笔法,它没有大段的心里描写和环境叙述。文章不带水份,直奔主题,一字一钉,读起来省了不少阅者的时间精力。笔者虽有心效仿,却难以追随。</p><p class="ql-block">但在写作中也注意到多用直抒胸臆的白话,平实率真,多用大众语汇,这与本身朴实无华的石性人格一致。</p><p class="ql-block">这些不得法的写法,也许从形式上与其他小说有所不同,就如鄙人搞玉雕一样,不计作品成功完美与否,总图个与别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可归为“文学艺术要有陌生感”的创新思想之导引。</p><p class="ql-block">总之:作者写此书的目地是为了却心愿:为表现本行业,管窥社会, 弘扬几千年来琢玉人的劳作精神,使心灵内存得以释放挥发,或许比磨玉更有些价值?尚未可知!</p><p class="ql-block">其主旨:意在做为礼物和遗产传给家人后代,以供茶余饭后思亲怀旧时浏览。个人的终生财富都浓缩在这部书里了;她三维记述了玉工的成长经历与维护人格尊严的行为;微观反映了社会的变革与时代的进步;再现和褒贬传统与现今的观念与德操;崇尚与追求如玉般的做人品德。以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p><p class="ql-block">正可谓:自知思想愚顽,哪管拙笔笨言。留得真实与良善,阅者尽意褒贬。</p><p class="ql-block">本书如能使阅者有所感悟或启示,笔者将会感到最大的欣慰与荣幸;同时也是对父母和恩人在天之灵的一种回报与慰藉。</p><p class="ql-block">正是:</p><p class="ql-block">痴人目地奇,未把纸金迷;</p><p class="ql-block">撰述平生遇,填充满业余。</p><p class="ql-block">玉工文化史,自著卷缺席。</p><p class="ql-block">冒昧先寻路,抛石引玉愉。</p><p class="ql-block">《石玉梦》第一卷《春暖雪融》终。</p><p class="ql-block">2002年完稿,2022年3月缩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