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健康、快乐。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钱物,不是礼物,而是你一声深情的问候....创建一个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重阳节的来历吧......</p> 重阳节起源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的由来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重阳节已经受人重视,但只是在宫中进行祭天、祭祖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或许有宝贝要问了,那这些活动是什么时候进入百姓家的呢?</p><p class="ql-block">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的侍女贾氏出宫后,嫁与贫民为妻。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戴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贾氏把重阳节的活动带到了民间,从此这些活动便在民间传开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唐代,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假日,规定休假一日,于是民间和宫中便一起在重阳节进行各种庆祝活动。从此,重阳节作为一种传统节日流传下来。</p> 重阳节传说 <p class="ql-block"> 传说有个魔每年九月九日会害人,一青年用菊花酒和茱萸的气味吓走了魔,并登高躲避了追击。</p><p class="ql-block"> 青年赶走了魔,保护了一家人的平安,所以重阳节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就流传了下来。在古代,人们把菊花酒看做“长寿酒",又叫“吉祥酒",饮用了菊花酒就可以祛灾消难。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驱逐风邪,所以人们喜欢把茱萸插在手臂上,有的戴在头上,还有的把茱萸碾碎做成香囊随身携带,已达到躲避灾祸、避邪求吉的目的。最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反映了人们对于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平安顺遂、团圆美满的向往。</p> 重阳节习俗 <p class="ql-block">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p>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登高是属于习俗之一。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p>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古时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仍盛行,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p> <p class="ql-block"> 插茱萸是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俗信能驱邪治病。</p> <p class="ql-block"> 放纸鸢也是属于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放纸鸢者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还要千方百计保护,因为若是丝线断了,则“吉祥”、“福气”也随之飘向远方。</p> 重阳节宝贝动手小活动 怎样给爷爷奶奶过节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是我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的节日。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中华孝道,一直是中华传统美德,孩子们在感受老人无私的爱中,也应该回馈老人的付出,学会爱身边的每个人,在生活中走进感情的世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大胡幼儿园全体师生祝福每一位老人:增富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撰稿人:王海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审核人:孔庆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