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实小第二届“梅花杯”(教须研)课堂教学研修活动(数学科示范课)

徐闻县梅溪实验小学部数学教研组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会运用四会课堂“学会精讲、学会精练,学会互动,学会质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扎扎实实地进行校本教研。紧紧抓住优化常态课堂教学这一中心,向40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整体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我们围绕着“新理念、新课程”去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探讨常态课堂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p><p class="ql-block"> 我校组织了科组长上示范课。谢吉权老师选择概念教学课——《倍数与因数》。</p> 课前备课 <p class="ql-block">  谢老师和备课组长们集思广益:</p><p class="ql-block">①议——《倍数与因数》重、难点。</p><p class="ql-block">②猜——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以及本节课我们抛问题给学生,学生会给到我们什么答案。</p><p class="ql-block">③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去处理。</p><p class="ql-block">④商——如何去应用“四会”课堂的精讲、精练、互动、质疑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p> 课中教学流程 <p class="ql-block">  谢老师的教学流程完整。从谈话导入,询问同学们:XXX同学和谢老师是什么关系,XXX同学是写谢老师的什么?接着让学生用( )是( )的( )。这个句式让学生说一说。从而引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在数学王国中的倍数和因数,它们也有些相互依存的关系,导出课题。</p><p class="ql-block">〖课前导入环节交流渗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先在脑海中留下“相互依存”这种印象,为后面教学因数和倍数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  传授新知环节:</p><p class="ql-block">(一)认识倍数与因数。</p><p class="ql-block">出示教材的情境图。先让学生们计算出两班的人数。</p><p class="ql-block">①全班交流列出算式:</p><p class="ql-block"> 4×9=36 5×7=35</p><p class="ql-block">②回顾乘法算式中的名称: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p><p class="ql-block">③自学教材31页认一认,请学生讲解自学成功、质疑。</p><p class="ql-block">④小结:倍数与因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p><p class="ql-block">⑤出示算式1.5×2=3。引导学生明确: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与因数。</p> <p class="ql-block">(二)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①根据算式25×3=75,20×5=100。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同桌交流)</p><p class="ql-block">②把25×3=75、20×5=100转换成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p><p class="ql-block">③游戏:你写我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p><p class="ql-block">①判断7、14、17、25、77哪些数是7的倍数?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p><p class="ql-block">②找7的倍数。</p><p class="ql-block">③小结:</p><p class="ql-block">1️⃣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数乘1、2、3、4、5……这些非0自然数。</p><p class="ql-block">2️⃣一个倍数的特点:一个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生之间回答的内容提出质疑,师生互动的环节特别精彩。比如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 “试一试”、“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问题,从而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谢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概念,进一步体会“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突出重难点。互动质疑环节,教师引导简洁明了,问题清晰以及任务有明确分工。让学生自己去找倍数,从中发现倍数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课堂巩固环节,谢老师围绕着本节课重难点内容去设计了几道判断题。课堂结尾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听课的老师们也乐在其中,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与反思,对照自己的教学找差距。</p> 课后议课 <p class="ql-block">  示范课后,谢老师组织了科组老师们一起议课。先由谢老师说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谢老师反思中说到:</p><p class="ql-block">①时间把握不好。</p><p class="ql-block">②授课时没有及时点播课件。(授课和课件不同步)</p><p class="ql-block">③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最大倍数。归纳不够好,不让学生归纳出最小倍数就出示结论,缺少发现的过程。</p><p class="ql-block">④忘记设疑为什么在0除外的自然数中来研究倍数与因数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各年级老师们一起讨论谢老师《倍数与因数》这节课的亮点和不足点以及是你上某个环节,你如何去设计?</p><p class="ql-block"> 在年级老师交流讨论中,老师们各抒己见,毫不保留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见点。</p> <p class="ql-block">  各个年级派代表对谢老师这节课进行分析,谈亮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年级都毫无保留的表达各自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 评课完之后各个年级把议课时表达的观点,再次分享到科组群。让老师们扬长避短!</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组评课观点:</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组的评课观点:</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组的评课观点:</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组的评课观点:</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组评课观点:</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组的评课观点:</p> <p class="ql-block">  科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此次教研活动是我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大举措,是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集体备课,营造氛围。通过发挥集体力量进行备课,努力为公开课营造良好的氛围。注重反思,常抓不懈。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认真总结,制定整改措施,加快课堂教学整改措施,加快课堂教学改革。</p> <p class="ql-block">图文:谢吉权</p><p class="ql-block">编辑:谢吉权</p><p class="ql-block">审核:王华屏</p>

倍数

因数

老师

学生

评课

年级组

教学

算式

课堂教学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