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丰收金秋月,学习正当时。带着果实的芬芳,携着丹桂飘扬,东关小学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也正如这丰收金秋月,热火朝天。9月29日下午,我校老师们在刘俊杰校长、郝改仙副校长和崔艳芬主任的带领下,齐聚会议室,开展了“研学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新课标学习心得分享会。</p> <p class="ql-block"> 学校高度重视此次新课标培训交流活动。郝校长强调,只有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才能切实把新课标的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低语组</b></p><p class="ql-block"> 低语组王桂香老师、梁红玉老师的分享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依托新课标中的课程结构和育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围绕学习主题,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设计基于大任务、大单元、真实情境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高语组</b></p><p class="ql-block"> 高语组张宏艳老师、高慧华老师分享了自己感受到的语文课标的变化,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做了重点提炼。同时,通过新旧课标对比,了解了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理解,使今后的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数学组</b></p><p class="ql-block"> 数学组袁菲老师、赵丹老师谈到,2022版新课标在课程教材上立足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归纳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以“三会”为出发点阐述了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用好新课标,用活新课标,坚持立德树人理念,让“核心素养”真正育人育心、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综合组</b></p><p class="ql-block"> 杨文霞老师站在英语学科的角度上,思考新旧课标的变化及今后教师要在哪些方面努力,从自身的教学,结合前置作业、分层进阶式作业设计、英语学习共同体、小小导师制等方面进行分享。</p> <p class="ql-block"> 贾云凌老师站在道德与法治的角度上,分享本次课程标准的变动,课程内容基于五个方面核心素养选择和建构主题,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作为暗线,在明线上突出了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强化了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让教师在下一步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了方向引领。</p> <p class="ql-block"> 科学于文青老师谈到,新课标进一步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科学教师应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入手,抓准科学课程中的育人价值,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 美术岳清老师谈到,核心素养是这次新课标的关键,其重点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课程中的学习任务着重于学科内设计的严谨和连贯、跨学科设计的可移性、超越学校设计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过程设计确保师生共同参与。考察核心素养通过学生的艺术积累与理解、艺术实践创造能力以及多维的思维能力。作为美术老师我们要谨记,美术教育是孩子形成完整价值体系的重要一环。</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郝副校长对此次研讨分享的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郝副校长指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老师们要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使命,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她要求大家以身边的专家为榜样<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学习上下功夫,提升学习力;在研究上下功夫,研课标、研教材、研课堂;在行动上下功夫,在实践中探索,落实课堂改革。郝副</span>校长对青年教师提出殷切期望,“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青年时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要不断更新自身学科知识和教育理念,不断探索、逐步突破,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而努力。</p> <p class="ql-block">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通过本次的新课标交流,老师们深刻理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涵,快速把握新课标的变化,将新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助推“动感课堂”教学再创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