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画,是彩云,是流露,是成熟,是收获。但疫情的反复无疑打乱了我们许多计划与期待。疫情当下,如何既关注孩子身体健康,又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在这个特殊时期,如何正确地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如何充分利用休闲时间高质量陪伴孩子,是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减少了出门、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宅家良久的孩子们内心也许会出现恐慌、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面对孩子的这些情绪,做好心理健康指导至关重要。我校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份居家心理健康指导,让我们做好“心理防疫”。 <h1> <b>疫情负面影响 </b></h1><div><br></div><div> 孩子们受疫情影响,居家时间较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div><br> 1.由于长时间待在家里,不能外出玩耍,孩子可能会比较烦躁焦虑。另外,父母对于疫情相关问题的担忧,大人的焦虑也会传导给孩子,从而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br><br> 2.活泼好动在家里捣乱,不听话等。孩子的好动其实有利有弊,有利于缓解孩子因疫情原因引起的负面情绪。<br><br><div> 3.不良人际关系与家庭成员相处可能比较任性霸道,比如和兄弟姐妹相处时吵架、打架,而且可能出现对长辈不够尊重的现象。</div><div><br></div><div> 4.孩子每天懒散,作息不规律,沉迷电视或网络游戏等等。父母看不惯孩子的这些行为习惯,孩子不愿受父母的唠叨与管制,矛盾就容易激发。</div> <h1> <b>疏导方式</b></h1><div><br></div> 🌸 积极调整心态,理性对待疫情,保持乐观情绪。<br><br>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家人的应激反应影响而产生情绪、行为的变化,因此父母对待疫情的态度,以及身心稳定的状态,是孩子平稳度过疫情期的基础。因此,父母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理性对待疫情,保持乐观情绪,才能传递给孩子战胜疫情的信心。<br><br> 父母要引导孩子关注必要的权威信息,帮助孩子学会甄别,提高辨别能力。帮孩子科普疫情相关知识,用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来看待疫情的产生与传播。<br><br> 🌸 合理安排动静合宜的家庭生活,多陪伴孩子。<br><br> 父母不妨利用这个“特殊假期”的时间,带着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生活与学习计划,督促孩子保持正常的作息,合理安排饮食,并开展适度的锻炼,如跳绳、跑步、仰卧起坐等;培养孩子的家务劳动习惯,一起做饭、择菜,一起整理房间;陪着看一些经典的动画片和电影,观影后交流分享彼此感受。父母也不要忽视了孩子对学业的担忧,每天督促孩子认真学习,动静皆宜地安排好家庭生活。 <h1> <b> 自我调节</b></h1><div><br></div>❤️ 一要做到规律作息。尽量保持和平时一样的作息和生活规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适当进行运动,努力做到生活自理,和父母一起做家务,做好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自我照顾和自我负责,出现症状及时寻求帮助。<br><br>❤️ 二要学会“主动休闲”,调节情绪。学生在家写日记、绘画,听音乐或是向父母倾诉、给好友打个电话,将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健康规律的生活可以强化自己的积极情绪,有科学证明,积极情绪不仅可以缓解焦虑紧张的心理,还能帮我们提升免疫力。<br> <br> <h3> 同学们,我们要坚信“不幸只是暂时的,一切总会好起来”,在危机中成长,更加强大内心,愈发热爱生活,莫让“疫恐” 困扰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科学的防疫方式、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共克时艰。<br></h3> <h1> <b> </b></h1><div><br></div><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