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章 第二篇</p><p class="ql-block">夏</p> <p class="ql-block">目前所能考据到的我国第一个国号是“夏”。</p><p class="ql-block">1.《说文解字》中“夏”,是个叉手而立的人的形象,被解释为中原之国的人,以区别“夷”。</p><p class="ql-block">2.夏,为第二个季节夏季的代称。</p><p class="ql-block">3.夏,有大的意思,夏屋,宽敞高大的建筑,还是和夏季有关。</p> <p class="ql-block">作为国号的发端,有记载的是,“夏”,来源于帝喾后裔的(崇伯)鲧,在尧帝时代,他受封于西邑夏,后所定他的氏族为“有夏氏”。后来大洪水时代到来,年老的高尧,发动各方诸侯合力治水,鲧应命而起,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因为采用了湮(Yān,指在水从高处漫溢之前,堵住缺口)的办法,神话传说中的鲧心系百姓,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从天帝那里偷来“息壤”来动态加固防洪大堤,但被动地堵塞行将破口的洪水肆虐,在大洪水初期水势仍逐渐增强的历史条件下,最终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后来他的盗窃行为被天帝所恼,生生不息的息壤被封印了神力,怨念爆棚的共工催动下,仍在增势的洪水冲溃了所有堤坝,刚刚安顿下来的百姓又一次葬身水府,再加上他和有野望接任部落联盟首领的舜,本就暗中和他较劲儿,灰心的鲧放弃了所有抵抗,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于是他被舜以残酷的恶刑“殛”于羽山!</p> <p class="ql-block">鲧,您可能不太熟悉,但说到他的儿子,一定家喻户晓,他就是大禹,治水的大禹!禹早年曾经跟随父亲治水,知道父亲的雄心壮志和勤恳努力,但父亲失败后被杀,他敢怒不敢言,为了重振雄风,不辜负父亲的期许,他面对舜帝的威压,没有放弃,在尧帝的支持下,舜也只好答应继续用他参与治水!失去父亲的大禹痛定思痛,他放弃了当时人民习惯性的堙的办法,转而采用“导”的方法,带领族人群众踏上了勘探之路。他风餐露宿、夙兴夜寐,针对洪水泛滥区域的地理形胜,因势利导、深沟固堤、劈山莅险、疏淤通滞,三过家门而不入,耗时一十三年,而获成功,因功勋卓著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称为“大禹”。</p> <p class="ql-block">后来大禹他老了,按照传统选定皋陶接任,但皋陶却死在了他的前边,后来他又选定伯益接任,但这个第二候选人显然不能服众,大禹的儿子启,率先发难,借助大禹的威名和自己的经营,夺取了部落联盟的领导权,并一改推荐选举这种容易产生动荡的首领继承法,而为血脉传承的世袭制。后来虽然有后羿、寒浞夺权而王的插曲,但总的来说基本成了后世传承的主要继任方式,而大禹家族所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国号就是夏!</p> <p class="ql-block">直到后来,大禹的后代“夏后氏——桀”,因为贪图享乐,迷恋妹喜,把自己视为太阳,但老百姓却希望他这个太阳快点消失。后来商族的首领汤,趁机用恩惠拉拢周边的部落,组成联盟,用围三阙一的军事理论在心理上攻破了本就对夏桀抱有不满的夏军兵将,最终在鸣条打败了夏桀的部队,捉住夏桀后,将他流放到了偏远的巢地,夏朝作为主体政权,结束了作为天下共主的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的统治,大部分被同化进了商王朝的体系,有庶支流落到南方断发纹身而成百越。另有传说部分苗裔,逃亡到北方和当地游牧民族结合而后衍生出荤粥、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和女真等一系列草原政权,在后来的历史上继续和商王朝后胤的中原王朝争斗、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