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台竞技展风采,切磋教艺促提升——记2022年襄城区初中数学优质课竞赛

襄阳五中附属初级中学数学组

<p class="ql-block">  9月28日,历时一天的“2022年襄城区初中数学优质课竞赛”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由襄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办,襄阳市第四十中学承办,来自襄城区七所中学的十一位选手同台竞技,切磋交流,为全区初中数学教师奉献了十一场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p> <p class="ql-block">  此次优质课比赛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根基,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抓手,以课后说课的形式进行呈现。参赛教师在已录制好的教学实录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课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讲解和说明,使听课教师不仅了解到这些课程如何教,同时知道了为何这样教,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  而每位教师在课程设计上的巧思,在内容处理上的妙笔,以及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风采,同样给台下的评委及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第一组同课异构的比赛中,来自三十三中的秦雪敏老师以及来自杨威中学的胡亚月老师、王红林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三节别具匠心的《1.3.2有理数的减法》原理课。</p> <p class="ql-block">  湛蓝的天空,淳朴的民风,西藏是很多人心驰神往的地方,而作为本场比赛的首位选手,来自三十三中的秦雪敏老师一上来便借由视频,带我们跨越三千公里领略这片土地的神秘与美丽。紧接着她顺势引出有理数减法运算的相关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算理,可谓条理清晰,一气呵成。而在练习点评环节,她更是利用手机投屏功能对比不同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破解共性难题,形式新颖,效果颇佳,让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  从没有接触过有理数减法的同学,该如何解决“3-(-3)”这一全新问题?来自杨威中学的胡亚月老师,一上来就将这个“难题”,抛给了跃跃欲试的同学们。而她给予学生的自由发挥,也让其在随后的课程中收获了各式各样的“独家解读”。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是指要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胡老师的课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她不仅让学生收获了自主发现的成就感,同时也体会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出了整体教学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  听说过用手指算算术的,也听说过用算盘、计算机“打辅助”的,可谁听说过温度计也可以用来做计算题?在今天的比赛中,来自杨威中学的王红林老师便另辟蹊径地开发出了温度计的全新功能——计算有理数的减法。她以生活中的温差为例,借由温度计引导学生推导出了有理数减法法则,这一设计思路不可不谓之精巧,而学生也真切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  在第二组同课异构的比赛中,来自二十三中的付宽老师、来自七中的段婉玉老师、来自二十五中的蒋厚强老师以及来自法龙中学的姚定文老师四曲联奏,为我们呈现了四节匠心独运的《11.3多边形的内角和》原理课。</p> <p class="ql-block">  数学与体育,两个看似遥不可及的学科,却在二十三中付宽老师的课中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独具慧眼的他竟从足球中窥见了多边形内角和的秘密,这般巧思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真正实现了不同学科的融合。而在探究证明公式的过程中,他更是将“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思路渗透进了每一个环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复杂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的化归思想。</p> <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一题多解往往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可是很少有老师会带领学生一同探究这些不同解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正因如此,来自七中的段婉玉老师的教学过程,得到了台下诸多老师的关注与思考,在利用分割法探究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她以学生提出的多种解答为基础,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出了不同做法之间的内在规律,让人顿时有种“拨开云雾见天日”之感。而她探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方法同样另辟蹊径,相比课本介绍的方法,更能展现公式形成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创新,数学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本知识领域,而应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运用课本的知识举一反三,“变式教学”便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十分有效的手段;同时这也成为了法龙中学姚定文老师最大的亮点。他以两道基础例题为根基,逐步变化相关条件和图形,以层层递进步步加深的方式推出一系列相关题目,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点,真正实现了相关内容的内化与吸收。</p> <p class="ql-block">  初中数学涉及不少概念和公式,常听学生抱怨公式记不住,然而这些公式真的要死记硬背吗?来自二十五中的蒋厚强老师无疑为我们揭晓了公式准确记忆背后的秘密,在他的眼中,看似枯燥的公式不再是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的简单组合,而是用数学语言写就的优美语句,学生所欠缺的绝非学习这门“语言”的热情,只是不了解各个“单词”所表示的含义罢了。这种从“式结构”和“形结构”的角度对公式进行讲解的思路,不仅新颖,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准确记忆,不失为一种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三组同课异构的比赛中,来自杨威中学的李灿灿老师和黄果老师、来自三十三中的全雪琴老师,以及来自十中的邱飞老师各显其能,为我们呈现了四节别开生面的《21.2.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原理课。</p> <p class="ql-block">  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过程,数学的学习亦是如此。而来自杨威中学的李灿灿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这一研究范式融入其中,使学生借由分析一系列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经历了“观察—发现—猜想—再验证”的探究过程,体会到了看似不同的表象背后所蕴含的共性规律,而这既是数学教学的意义之所在,同时也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数学家韦达在接受法国国王挑战求解一个45次方程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方程的根似乎与某些系数有关,于是在他的一系列研究后诞生了韦达定理;而五百年后的今天,来自杨威中学的黄果老师则将同样的问题抛给了她的学生,使所有人有幸再度见证伟大数学定理诞生的过程。数学体系的完备与高度的概括性,使我们常常忘记那些公式缘何而来,而黄老师的设计却给予了我们追根溯源的机会,跟随她探寻的脚步,再次体会数学家们发现公式时,被那数学符号的简洁之美征服的欣喜。</p> <p class="ql-block">  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三十三中的全雪晴老师课堂,无疑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她不仅在课堂上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更是直接将讲台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阐明自己的观点。相比之下,教师则居于“次位”,成为帮助队友“赢得比赛”的“辅助英雄”。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退一进的变化,实则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实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教育终极目标。</p> <p class="ql-block">  “不解方程,你能否求出长方形花园的周长和面积?”来自十中的邱飞老师一开场便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既激发了视频中学生的求知欲,也勾起了台下听课老师的好奇心。正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她通过巧妙地创设实际情景,将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借由这一情景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有关两根之和、两根之积的运算,大大降低了课本内容所产生的突兀感。而她这节课的课堂小结同样亮点突出,借由思维导图的形式,为学生理清了知识形成的脉络,实现了“一图观天下”。</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来自襄阳市第十中学的评委张爱红老师,从活动设计、目标落实、说课表现等多个角度,就以上十一节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针对选手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评价中肯且极具建设性、操作性。</p> <p class="ql-block">  同时,襄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张少艳老师也分享了自己观摩本次竞赛活动的感受,不仅对《21.2.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思考,更是以《如何开展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教学》为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多角度阐述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转变,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建议,不论是参赛选手还是听课教师都受益良多。</p> <p class="ql-block">  相较于往年的竞赛活动,此次比赛展现出了三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  一是所选课程以2022年版课程标准中的新变化为依据,突出了教研活动对日常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例如《21.2.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课在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为选学内容,教师对该课的重视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范式,而此次活动中四位教师对该课教学方式的探索,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在此次的优质课竞赛中,参赛教师也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逐步将课程的重心由知识的教授逐步转向能力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二是参赛教师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思路。任何新知的出现,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点”,而教师所要做的便是找到这一生长点,并在此基础上从旧知向新知延伸,使学生对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一般思路形成明确感知。</p> <p class="ql-block">  三是多媒体的运用更加广泛多样。从实际授课中运用微课创设情景、运用手机投屏展示作业、运用几何画板演示过程,到说课比赛中通过视频展示的形式对说课内容进行补充,皆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堂研讨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以及承办学校的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展现了襄城区一线优秀教师的风采,同时也给予了区内各学校数学教师一次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并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p>

老师

学生

教学

数学

来自

教师

公式

中学

探究

襄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