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奉化金钟路上有座金钟桥,桥的东侧有座金钟山,山上有一座古塔,叫金钟塔。金钟塔位于倪家碶村(今已拆迁)旧址的东北角。该塔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奉化城东标志性建筑。这里的路、桥、山、塔都以金钟命名,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关于金钟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倪家碶村北有一条三叉河(县江),河上有一座桥(金钟桥),桥下的三叉口有一个深潭(金钟潭),潭里有口大如稻桶的金钟。传说只有十个亲兄弟,才能捞上这口金钟。但谁家能生出十个儿子呢?所以一直没人去捞。当时,县江岸边有一个叫盼金嫂的人,一连生了九个儿子,心想只要再生一个儿子,就可以去捞金钟了。果然,到五十六岁时,她又生了一个孩子,不料却是个女儿,她的身体也因生育过多而变得非常虚弱。盼金嫂为了尽快捞取这口金钟,就把只有十三岁的女儿嫁人了,以便将女婿当儿子,凑成十兄弟。</p> <p class="ql-block"> 金钟沉在深潭里,必须用六十六丈长的碗口粗的绳索才能拉动。十兄弟中老二搓绳本领最好,他一人一天能搓绳三十三丈,还有一半,九个兄弟搓了三天才完成。金钟埋在桥下四十丈深的水潭里,谁能下河去将金钟扣住呢?只有老三的水性最好,他能在江底沉三天三夜。九弟的力气虽小,却是千里眼,一眼就能看见金钟在深潭下的位置。十个兄弟各有本领,捞金钟条件具备了。</p> <p class="ql-block"> 盼金嫂便带着十个儿子来到金钟桥边开始捞金钟。老大力气过人,一人能顶九个人,由他打头阵。九弟千里眼,能确认金钟的位置,老三水性好,下深潭用绳索扣住金钟。十个兄弟依次排成队,由盼金嫂在岸边统一指挥喊口令“一、二、三,齐心拉!”拉着拉着,金钟慢慢露了出水面,眼看马上可拉上岸来。盼金嫂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时,十个兄弟心里却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盘”。老大心里想:捞上金钟,我要得九份,我花的力气比他们多的多。老二心想:捞上金钟,我应分一半,没我,六十六丈粗绳子不知何时能搓成。老三心想:金钟捞上,我可要比他们多分一份,没我,休想扣住金钟。老四心胸最狭窄,他心里在嘀咕:十弟力气小,又勿是亲兄弟,可不能分给他。老五、老六、老七 、老八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九弟力气虽不大,却是千里眼,一眼就看穿这些兄弟心里的想法。而十弟心里也明白,自己不是他们的亲兄弟,出力也是白费,捞上也没有自己的份,所以不肯出死力。</p> <p class="ql-block"> 十兄弟十条心,心不齐,力不济。金钟虽然露出水面,却好像钉在水里一样,怎么拉都拉不上岸。急得岸边的盼金嫂又叫又跳:“孩子们,用把力啊!”但任凭盼金嫂喊破喉咙,金钟就是原地不动,耗了半天也没拉上。这时,十弟有点支撑不住了,两腿发抖,老九发觉后面绳子在颤动,脚步也稳勿住了,便对后面的十弟大声吼道:“妹夫,拧住,用把力啊!”这一喊不要紧,却道破了老十是假儿子的天机。话音刚落,金钟就突然往下沉。岸上的盼金嫂急得要命,眼看到手的金钟就要沉到深潭里去了,也顾不得自己年老体弱,直奔老大面前,拉住最前端的绳索。只听“啪”的一声,碗口大的绳子正好断在盼金嫂和老大之间,后面的十个兄弟跌倒在一起。盼金嫂死拉住绳子不放,与金钟一同沉入深潭,再也没有浮上来。</p> <p class="ql-block"> 盼金嫂沉入深潭后,变成了鲶鱼精。这条鲶鱼精因得不到金钟而满腹怨气,常常出来寻衅闹事。过往船只竹排,常在这里被她掀翻,搞得人们心惊胆战。后来,一位叫醒引的好心法师,四处化缘筹钱,在桥东南的小山上造了一座塔,才镇住了鲶鱼精。从此,三叉河上过往行船就再也没有被鲶鱼精所害。</p> <p class="ql-block"> 据《明成化宁波府志》记载,唐末五代晚期,吴越国节度使钱亿的官船,载着一口金钟路过此地,突遇一股急流,船被掀翻,金钟沉入水底。流沙遇钟受阻,遂涨成墩,钟在墩下。墩积沙成山,形如覆钟,故称金钟山,又叫金钟墩。这个深潭就叫金钟潭。</p> <p class="ql-block"> 民间还有个传说。说金钟山形如鲶鱼,成逆水而行之状,当地人称为“对水鲶鱼”。传说这个风水象征着奉化要出现大人物,恐对朝廷不利,所以朝廷建塔镇压。据说金钟塔造好没几月,附近商家村的对面山,突然裂开了一个洞,把鲶鱼压死了。</p> <p class="ql-block"> 传说归传说,事实可能是这样的。县江流到金钟山的三叉口,突然一个急转弯,流向江口,与来自西坞方向的水流相撞,形成一个深潭,这个潭里有直径三米多的大旋涡,因此过往船只经常出现沉船事故,而古人以为潭中有恶龙为虐,故建塔镇之。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有人建议在金钟墩上建塔,在塔下建镇龙祠,镇压恶龙,以保一方平安。同时有人建议在金钟墩之南建一座碶闸,以阻拦来自西坞方向的水流,调节江流方向,改变这里的水文条件,这个碶闸就叫倪家碶,倪家碶村也因此而得名。倪家碶建成后,金钟潭的驿船民舟事故大大减少。但可惜古人缺少科学认知,以为是金钟塔镇住了恶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互联网</p><p class="ql-block">文章整理:邬国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