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玉玲)走进郭家沟,诵读新体验 ——写在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郭家沟采风之际

在水一方

<p class="ql-block">走进郭家沟,诵读新体验</p><p class="ql-block"> ——写在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郭家沟采风之际</p><p class="ql-block">亓玉玲</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张全宝作品中的数字美》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别看我现在喜欢舞文弄墨,一路求学过程中我最喜欢也最擅长的却是数学。就像我老公在《凤城传说》后记中说的那样:他媳妇是个标准的理科女(摘自《凤城传说》201页),因此,我对数字有点小敏感…… </p><p class="ql-block"> ……后来,参加工作,由于八十年代农村学校缺少英语教师,机缘不巧合,我一直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将近四十年。而我上学时一直擅长的数学却被束之高阁了。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数字的敏感。”</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兴起一股“登山”热潮,我又和莱芜的“老玩童”和“寻找快乐”组织一支“驴友”队伍登了四年山,爬山第一年顺便写了22万字,后来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秋水涓流》,这本书还顺便获得了2014年莱芜社科联的创作三等奖。2014年成立莱芜市合唱团(现在的济南市凤之韵合唱团,获奖很多,但有数,去年唱到了中央电视台,还受到济南市文联的表彰),由于对门两口子热衷于歌唱,现在夫妻俩已经是凤之韵合唱团团长了。那时我就跟着她俩唱了四年。这不这两年我临近退休,教了四个班的音乐课。我就不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我家先生迷恋跳舞,我俩又跳了将近十年的舞,以至于三步、四步、探戈、伦巴、恰恰恰地都能蹦跶上那么几下子。</p><p class="ql-block"> 关于诵读,纯是赶鸭子上架,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计划9月27日去“全国文明村”采风,侯训惠会长提前一天下午三点多把被成为“莱芜乔老爷”的八十老翁李雪老师的长篇朗诵诗稿发给我,说:“你看么着诵读一下,或者你再找个人配合朗诵一下吧,完了。”收到以后,我曾“说了二话”推托了一下,因为对我来说的确有点为难,当老师40年,天天讲课说话倒是不费事,要是说演讲朗诵我还真是有点“腼腆儿”不好意思呢。于是我和闺蜜一方商量一下:“李雪老师的诗,我读了一遍,正好10分钟27秒,真够长的,咱俩读读?”一方一点儿也没客气说:“亓姐,我可白搭,气跟不上,你自己读吧。”于是,我自己就赶着自己“上架”吧!正好没课,我走到隔壁我的“亲亲宝贝”孟锦~也是我现在的直属领导我们的级部主任,我说“帮我打印两份这个稿子吧,急用。”孟锦说:“好的,没问题老师。”打印两份白色纸的稿子,我心里话,朗诵时,拿着白色稿子念,不太好,还是找几张红色打印纸吧,有福气的人就是有福气,因为孟锦办公室里没有红色打印纸,正好办公室邵主任来了,我又和邵主任要几张红色打印纸,邵主任说:“真有,在老教育局那边办公室呢”。于是我又跑去教育局办公室去拿红色打印纸,走在路上,遇到我们学校专业的音乐~刘振英老师,我们学校的文艺演出,都是她和王艳老师唱歌压轴,我心里话,专业音乐老师,朗读肯定比我好,就在操场边的路上,我我拿出手机现场抓差,我手里就有刚刚打印的白色稿子,刘振英老师真好,拿起我的手机,打开录音健,一口气录了五分钟,她说还重新录吗,我说好了,这样就有“扑着”了。我心里也有点底了(其实在银河纺织吕总的“易和楼”花园里,吕总为陈文中老师办的八十寿宴上,我曾经献过一次丑,那次是和汶源书院的刘强院长,由于音响配合的不太好,一会儿有声,一会儿没声的,所以有些勉强。)我匆匆忙忙拿了红色纸,又回到孟锦办公室打印了一份红色的稿子,心里多少有些底了(因为在来回的路上,我一直放着刘振英老师给我录的音呢)。</p><p class="ql-block">放学回到家,我坐在沙发上,没干别的,也包括没吃饭,一口气听了好几遍,我又认真读了一遍,还是10分钟左右,侯会长说让我朗读一下就行,李雪老师原稿上明明白白写着:“《走进郭家沟……》配乐诗朗诵”,我心里话,既然是配乐诗朗诵,还得找音乐啊,好办,找“喜乐”,他专业,一个电话过去,喜乐接着就给我发过来一首《中华颂》我一看,7分4秒,不够长,我试着录了一遍,音乐只有五分钟,后面空白,怎么办?我又找喜乐:“音乐不够长,给姐姐接起来,11分钟左右。”喜乐一会儿就发过来了,11分钟,我读得快点慢点都行,音乐够长,不至于和上次一样手忙脚乱了!我心里话:关键时刻有个懂配乐的兄弟真不孬来!这次,我心里更有底了,读得孬好是水平问题,你看咱态度多好?!</p><p class="ql-block">在家一个晚上,我一会儿读,一会儿录,折腾了不下十几遍,晚上临睡前,还没忘了让手机循环播放刘振英老师的那五分钟录音。</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到了郭家沟,村领导班子成员热情招待我们,领头雁徐祥新一路陪同,参观村委院子、文化长廊、看展厅、观看介绍村子几十年巨变的宣传片,说实话,看了以后真是震惊,十八年巨变一点儿不假,“全国文明村”的荣誉不是白叫的,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几乎都是空巢老人或者孩子,村里的成年人几乎都外出打工去了,而徐书记说:“最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村现在的人口,不仅没少,还多了200多口呢。有原来的800来人,到今天的1030(宣传片里),好像又多了30,成了1060。”</p><p class="ql-block">观看完宣传后,由李皓会长主持,经过了五个程序以后,最后轮到我诵读了,这次“我叫不大紧张”了,最起码比上次好多了,因为我前面做足了功课,一气呵成,不管别人怎么认为,我自己感觉还行!这就是我的《走进郭家沟,诵读新体验》。</p> <p class="ql-block">亓玉玲,山东莱芜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教学之余喜欢唱歌、跳舞、旅行,更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济南市莱芜区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理事。出版散文集《秋水涓流》、评论集《许庆胜人品文品研究》、入驻《散文十二家》第二辑和《文艺评论十二家》第一辑。《秋水涓流》获得原莱芜市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散文十二家》第七辑·莱芜专辑主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