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心中有“标准”,脚下有路径。为贯彻落实2022版新课标精神,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理念(低学段)2022年9月28日在濮阳县第二实验数学主题教研如期举行。</p> <p class="ql-block"> 首先分享的是二年级数与运算专题分享,结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连加》这一课落实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孙九利老师谈到运算能力: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算能力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p> <p class="ql-block"> 白晓洁老师谈到:根据《连加》这节课概述了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谈到教学设计中计算方法这一模块渗透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世界,去培养学生数感,运用小棒去验证竖式计算,并用语言说一说摆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p> <p class="ql-block"> 其次是三年级各个数学老师分享图形与几何专题。</p><p class="ql-block"> 武会芹老师谈到:针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有密切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孙志萍老师谈到结合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学用书,对低学段关于图形认识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上册有关内容要求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下册有关内容要求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平面图形,能对图形分类。本内容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上册有关内容要求是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感悟统一单位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田静老师谈到《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认识图形“周长”。因为周长概念看似简单,实则图形一周的边线依附于面,而图形的面能给学生较强刺激;学生很难理解“周长是指图形一周边线所包含长度单位的个数”。周长概念的不清晰,就容易与面积概念相混淆。因此,结合现实情境来认识图形周长尤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 各位数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撞出新的思维火花。</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年级田雪利老师针对核心素养数感和量感谈到: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这个环节通过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贾主任给老师指出明路。要站在数学角度之外去找核心素养,在回到核心素养中找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寻找教学点,去突破小切口,用教学点来做支撑依托核心素养。以一节课为支点,要有一个整体性,要有一个结构化,以整体的来看数学。</p> <p class="ql-block"> 我校数学教研组将继续深入学习、砥砺前行、躬身实践,将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努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