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代县,古称代州,一座古老的北方城池。从隋唐到明清,它是山西省北部的军事重地,沉淀了众多的文物古迹。作为一位游客,没有时间慢慢的游览这么多的遗迹,搜索其中的故事。这次只能优选城中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边靖楼</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阿育王塔、文庙、武庙</span>四个地方。</p> 代县夜景 <p class="ql-block">代县夜景</p> <p class="ql-block">代县之“代”,源于代国、代郡之地名。古代国,战国属赵,赵武灵王置代郡,为秦朝36郡之一,治所在今天的代县。汉高祖六年,刘邦把云中、雁门、代郡中的53县合并为代国。汉代以后,代国和代地之名还被经常使用,但区域范围不断变化。现在的代县隶属于山西忻州市。</p> <p class="ql-block">代县文物古迹遗存比较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p> <p class="ql-block">县政府门楼</p> 边靖楼 <p class="ql-block">边靖楼,巍峨屹立在县城十字街心,始建于明朝。边靖楼,又名谯楼,当地人习惯称其为鼓楼。边靖楼坐北朝南,创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被火焚毁,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重建,后来又经过各朝各代的多次补葺,现存的楼阁基本保持了明代的风格。边靖楼为当时指挥作战、了望敌情之所,取边塞安靖之意而名,意为守卫北边使之安宁。</p><p class="ql-block">据边靖楼导游讲,历史上镇守这里的官员为正三品(相当于现在的国家部级领导),可见国家对这边关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楼身高26.7米,通高40米,基座长43.9米,宽34.68米,高13.3米。在基座下部有大型石券门洞南北贯通,气势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边靖楼的北面</p> <p class="ql-block">门洞用粗木桩进行了加固,铁栏杆封堵南北两侧,禁止通行。</p> <p class="ql-block">北面上台基的台阶,古旧破损中透出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台基上每块砖都印有”官“字,说明当时修建边靖楼监工程序之严格。</p> <p class="ql-block">楼阁上三面悬匾,正面为“雁门第一关”,两侧为“声闻四达”、“威镇三关”,真实而形象地描绘了她的雄姿。当地百姓常将边靖楼与应县木塔、河北正定隆兴寺的铜铸菩萨相比,留下了“代州鼓楼应县塔,正定府的大菩萨”的谚语。</p> <p class="ql-block">南面的匾额。“声闻四达”、“晋北形胜”。</p> <p class="ql-block">历次修复边靖楼的碑记</p> <p class="ql-block">上楼的木梯</p> <p class="ql-block">楼阁共四层,均为纯木建造,斗拱结构的大厅高大宽敞,彰显了过去我国工匠的精湛建筑技艺。</p> <p class="ql-block">楼阁第一层是代县名家书画展,二楼是杨家将的雕塑以及家族守边事迹的介绍,三楼是代县地区的彩色面塑展,……。</p> <p class="ql-block">塔上俯瞰东、南、西大街</p> 阿育王塔 <p class="ql-block">代县政府大门。</p><p class="ql-block">代县的阿育王塔坐落于县政府大院里,游客可以在政府上班时免费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从大门进入后右拐向后走不远就看看见阿育王塔。</p><p class="ql-block">阿育王塔原为圆果寺中建筑,又称圆果寺塔,寺已毁,塔独存。清康熙二十年地震毁坏塔刹九尺余,后补修,是中国藏式塔中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阿育王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为木结构,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为砖塔。1000多年来,该塔在几经地震、战火毁坏,修了坏,坏了修,多次反复,现在看到的是2006年在原基础上阿育王塔修复的。</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阿育王塔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阿育王塔下有地宫,储存有佛舍利、佛像、佛经等物。该塔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塔座高大,为须弥座形式,束腰周围刻有花饰、荷瓣及陀罗尼经,是其他喇嘛塔中少见的雕刻方式。在中国现存元代喇嘛塔实例中,此塔的造型、比例和建造艺术有其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阿育王塔《法苑珠琳》所记载中国有21座,都以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瘗埋为主要特征而闻名于世,自然与其他众多佛塔相比更具有崇高的文化地位。</p> <p class="ql-block">阿育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意译为"无忧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span>(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他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西侧的一排低矮瓦房是"毛主席路居纪念馆",据说主席在1948年去西柏坡途中曾在屋内炕上居住过一个晚上。</p><p class="ql-block">1948年春,周恩来、任弼时随毛主席居代县时,曾在塔旁摄影留念。</p> 文庙 <p class="ql-block">代县文庙又名代州文庙。始建于唐代,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焚毁,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重建。明清屡有修葺、扩建。坐北向南,三进院落,现存木牌坊、棂星门、砖雕照壁、戟门、泮池、大成殿、崇圣祠、忠义堂、文昌阁、明伦堂、节孝制、学正与训导署等建筑。</p><p class="ql-block">山西古建筑非常多,而代县文庙是全省首屈一指的,保存这么完好的文庙全国也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过了牌坊是六柱五楼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代县文庙位于代县城内,创建于唐代,代县文庙是代县已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华北已存最大的州文庙。</p> <p class="ql-block">泮池位于戟门前,池前有唐槐两株。</p><p class="ql-block">文庙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清雅别致,让来这里游客浮躁的心顿时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瞻仰圣人,安静心情,高考学子,读书儒生,这里是必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文庙内东有忠义祠、文昌阁;西有明伦堂、节孝祠。忠义祠左右,清代设有学正、训导二署,形成一组庞大的儒学建筑群,宏敞伟峻。主要建筑为大成殿,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五间,殿及各坊以绿色琉璃瓦覆顶。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丽巍峨的古典建筑</p> <p class="ql-block">后面是大成殿。院内孔子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正中是孔圣人塑像。</p> <p class="ql-block">旁边是亚圣孟子、宗圣曾子塑像。</p> 武庙 <p class="ql-block">武庙与文庙相隔不远,从文庙出来向西北经过文庙街到老爷街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武庙正门平时不开,来人可以走北面偏门。</p> <p class="ql-block">武庙俗称大关老爷庙,因传说关老爷生前几次亲临代州,疫后又多次在代州大地显灵。故代州武庙建制规格最高,为其它地区关庙罕见的庑殿顶结构,又因庙宇坐西朝东的特殊格局,使代州武庙在历朝历代名声显赫。</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武庙始建年代最晚在元天历二年,在明朝至民国年间,本州不管是坐地买卖还是出关商贾,以及各行各业在每年正月初二天不亮就到武庙接财神,在正月初八这天,为了新一年的开业大吉、生意兴隆、福寿康宁、风调雨顺,都要在买卖字号内或宅第的厅堂中供奉关帝圣君武财神,香火供品不断。每年庙会都有州城商会组织举办。在武庙大殿内露明柱上写有“宰牛杀马,昭告天地“的字样,可见当时香火之旺盛。</p> <p class="ql-block">正殿古香古色,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院子正中(西面)是武庙正殿,里边供奉关老爷神位。</p> <p class="ql-block">走了一圈,没见管理人员,大殿没有开门,只能从门隙透望关老爷的神像。</p> <p class="ql-block">正殿门厅上挂满了不同时期的各种匾额。可见当地历朝历代官民对关老爷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大院的东面(大门的背面)是古风古韵的戏台(解放后一度是当地晋剧剧团所在地),两边分别是钟、鼓楼。</p><p class="ql-block">代州武庙每年举行关公文化节活动,十里八乡的群众齐聚武庙,为家人和自己祈福,场面十分红火。敲锣打鼓,仪仗队出行,让具有“忠义爱民”气节的关公塑像坐轿上街巡游,展示关公月牙刀、祭刀面羊、祭刀美酒、祭刀花灯,让关公精神发扬光大,得以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