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随着最近天气的降温,各类疾病进入高发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为此我们邀请家长朋友们与幼儿园一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做好秋季预防工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p> 01什么是手足口病? <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又称疱疹性咽峡炎, 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该病为急性传染病,病程短,一般症状较轻,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p> 02流行环节及特征 <p class="ql-block">1传染源</p><p class="ql-block">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携带病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p> <p class="ql-block">2传播途径</p><p class="ql-block"> 1. 粪、口(食物、饮水等);</p><p class="ql-block"> 2. 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p><p class="ql-block"> 3. 日常接触(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等)。</p> <p class="ql-block">3易感人群</p><p class="ql-block"> 人们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患此疾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p> <p class="ql-block">4流行方式</p><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具有暴发性、流行性、聚集性,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p> 03临床表现有哪些? <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p> <p class="ql-block"> 疹子具有四不像:不像蚊虫咬、药物疹、口唇牙龈疱疹、水痘。且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p><p class="ql-block">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p> 04预防措施--家长篇 <p class="ql-block">1. 为进一步有效控制此类病毒的侵入,应及时带幼儿接种手足口疫苗;</p> <p class="ql-block">2. 家长应监督幼儿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7步洗手法),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p> <p class="ql-block">3.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p> <p class="ql-block">4. 幼儿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幼儿,尽量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p><p class="ql-block">5.加强幼儿膳食营养,注意食品安全,饮食锻炼搭配平衡改善体质。</p><p class="ql-block">6.幼儿一旦患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除,开取痊愈证明后方可入园。</p> <p class="ql-block"> 幼儿的健康发展中疾病预防最为重要,园所在做好预防措施给幼儿传输卫生教育的同时,也希望家长朋友们能给孩子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合园所做好疾病预防措施,让我们一起,携手家园共育,共同为幼儿的健康保驾护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