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行车途中景观</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据韩城县志记载:芝水原名陶渠水,相传汉武帝采灵芝于陶渠水之阳,改名芝水。吕庄村西尚有“灵芝庵”遗址。司马迁祠, 2014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982年国务院公布司马迁祠为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韩城市于1973年6月成立了“司马庙文管所”。1978年以来先后将韩城市境内的彰耀寺、三圣庙、禹王庙、河渎碑、兴善寺山门搬迁至祠内。</p> <p class="ql-block">8点骑行出发,1.5小时21公里</p> <p class="ql-block">远处山上的建筑为司马迁祠</p> <p class="ql-block">司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一生只写了《史记》,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从夏[念"假"] 阳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p><p class="ql-block">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他因为“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p><p class="ql-block">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我们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芝川大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陕西侯禹高速芝川特大桥全长3.1公里,主桥墩高69米,桥面净宽28米,主桥跨度为50米,总投资4.96亿元,被誉为“陕西第一桥”。</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雕塑。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墓。公元前87年,司马迁逝世。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终年56岁。对于司马迁的死因,因史料无明确记载,仍为未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一树五支,五子登科</p> <p class="ql-block">祠中眺望韩城市</p> <p class="ql-block">登顶路</p> <p class="ql-block">山上没啥好看的,就是一些个人字碑。估计是花了一点钱,想在此留个名。</p> <p class="ql-block">山顶眺望市区</p> <p class="ql-block">祠侧是东渡黄河纪念碑。下到山下后,又是一顿猛爬来到纪念碑,没啥好看的。这里离黄河还是有点距离,不知道为何纪念碑立在此处。</p> <p class="ql-block">羊肉饸络,好吃不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