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的力量(二)

风过无痕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按市委领导要求,《王平章传》编委会编印了《汉川县革命老根据地(老区)考证实录》。这是一本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是中共汉川市委高度重视下抢救性发掘的党史研究重要成果。领导嘱写一篇前言。为此,本人花费大量时间反复查阅资料,力求准确、完整、权威,并在市委领导亲自指导下,三易其稿,终成此文。</span></p><p class="ql-block">现将前言传诸媒介,供党史地方志研究者及有兴趣人士选用,更冀盼方家指正!</p> <p class="ql-block">《汉川革命老根据地(老区)考证实录》 前言(摘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辛亥革命在湖北武昌爆发,紧邻武汉的汉川革命运动便风起云涌。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至抗日战争期间,汉川大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诞生了一个又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写就了一篇又一篇感天动地的英勇故事。</p><p class="ql-block">在历史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汉川革命先驱群星闪耀,他们慷慨激昂,勇于牺牲,谱写了壮丽的诗篇。王平章、徐宝珊更是共和国大地上耸立起的“两座永远的丰碑”。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对三个革命时期死难的烈士进行公祭,公布了李大钊、澎拜、瞿秋白、方志敏、向警予、王平章等60名著名烈士。2003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王平章烈士照片和生平简介,编号065100。</p><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王平章传》编纂委员会在顺利完成《王平章传》出版发行的基础上,继续编纂《魏人镜传》《彭怀堂传》。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发现一套珍贵历史资料——“1986年汉川老区认定申报材料”,决定印刷传世。该书稿共计20册,是综合汉川县1979年、1981年、1984年三次征集成果,按照1986年的行政区划进行重新走访实录的考证资料。该资料以县党史办、县地方志办和全县两年党史普查、一年的老根据地普查所积累的一千多万字资料为基础,通过严密的自上而下核定史实,然后自下而上逐村逐乡(镇)审定的方式,再次核定了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汉川县各乡(镇)人民英勇斗争的具体情况,并以正本形式上报孝感地区行署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访谈对象均为亲历者及第一代见闻人,其忆其说,可信度高。此项工作是汉川县委在上级党委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开展,程序规范,论证严谨,参与者面广人多,认证时间长,因此十分珍贵。该稿是党史工作的第一手口碑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本上报材料,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汉川人民作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汉川既是影响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民运动响应地,又是鄂中秋收暴动的策源地,也是红军兵源的贡献地,是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1923年,王平章、魏人镜、张素吾、刘子谷等人利用返乡机会,以南河观音泉私塾学校为阵地,在汉川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不断地扩大群众基础。1924年兴办全人、济人、惠人、树人小学及英语补习班,发展共产党员。1925年全省农民运动迅速发展,以“三黄一川”(黄梅、黄冈、黄安、汉川)为代表,汉川“三头一垴”(庙头、榔头、南河渡头、邱子垴)的革命活动在全省声名远播;8月,中共汉川特别支部在全人小学成立,这是孝感市第一个党组织,也是鄂中最早的党组织之一。1926年元月(编者注:《中共汉川党史》及《中共汉川组织史资料》一卷本记载为1926年10月)中共汉川县委成立,同时建立担山农民自卫队,它是党领导的全省第一支农民武装。从1927年秋收暴动开始,到1929年6月中共汉川中心县委成立,汉川一直领导着本地及周边县市的武装斗争,成为襄北苏区的指挥中心。1931年秋至1932年春,贺龙领导的红三军驰骋襄河南北,汉川苏区不断扩大,先后一分为三:汉川襄南和汉阳西乡组成川阳县(直属湘鄂西省委领导);汉川襄北西境和天门东乡组成天汉县;汉川汈汊湖以北和云孝南部组成云孝县,同时在汉川成立了襄北特委。1931年秋,湘鄂西部分直属机关设在汉川县南河、西江、横堤、虾集、韩集、刘家隔等地。</p><p class="ql-block">汉川先后组建了工农革命第四军、汉川游击大队、汉川中央独立师、汉川独立团川阳游击队等。这些部队进行了无数次战斗,配合红六军、红二军、红三军先后打到过汉阳、嘉鱼、钟祥、沔阳、天门,应城、云梦等12个县,后逐步编入主力红军3700多人枪,其中一批人参加了长征,有80多人到达陕北。在洪湖湘鄂西革命纪念馆烈士英名墙上,镌刻有汉川烈士2879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魏人镜烈士任湖北省委书记的历史证明材料(原件拍照:右图为烈士证左侧信息栏,左图为1949年湖北省民政厅厅长李实写的信件)</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批著名的汉川革命英烈分别参加和领导了湘鄂西、鄂豫皖、鄂中、鄂东、鄂西、湘北、闽赣、武汉的革命活动,创立了不朽的业绩,彪炳史册,令人敬仰。著名的烈士有: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委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委员长,皖西北道委书记、皖西北军分区军委主席,湖北省委常委,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28军政委王平章;鄂豫皖和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湖北省委书记魏人镜;湖北省委监察委员、省妇女委员会执委、中华女英杰徐全直(陈谭秋同志的夫人);湖北省委候补委员、汉川中心县委书记程棣华;中共党员、统一战线工作杰出贡献者何羽道;汉川中心县委书记罗四维;湘鄂西省委监察委员、川阳县委书记、县苏维埃主席黄秋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委员屈登高;工农革命第六军前敌委员会代理书记、中共鄂西特委候补委员罗正品;红一军团四军十一师师长、江西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红军游击队干部学校校长、闽赣边指挥部司令员刘海云;红一军参谋长张全才等等。</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汉川是江汉平原的抗战中心之一,是鄂豫边区抗日游击发源地之一,是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1938年6月,中共天汉工委成立,办公机构设在汉川。11月,更名为天汉中心县委,中共汉川县委同时成立,是天汉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县委。1938年汉川组建了4支游击队,其中一支整编为鄂豫挺进支队第4团队(后编入新四军五师),开辟了天汉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中共天汉中心县委争取了“汉流”组织;同年10月10日,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支队第四团队之一部全歼顽匪岑鹏部。1939年12月天汉中心县委改名为天汉地委,管理天汉县委、川阳工委、川沔县委和汈汊湖区委,领导着整个汈汊湖区域和周边县域的抗日武装斗争。1940年初,国际知名记者史沫特莱到汉川进行细致的采访,十分敬佩汉川人民的英勇斗争。1940年8月13日,策反汪步青部一六五旅又1个团,同时,不计前嫌,力促一二八师王劲哉部抗击日伪。1941年冬,在杨林五风台全歼日军一个海军分队,歼敌42人。随后,坚持反“蚕食”斗争,彭怀堂领导的双枪支队多次深入敌后,打得日寇心惊胆颤(见《中共湖北抗战口述史料》,魏西回忆录“我所经历的天汉十件大事”)。</p><p class="ql-block">1941年到1942年初,汉川抗日武装配合新四军五师15旅、13旅一部和天汉支队歼灭了盘踞在川汉沔地区的伪军汪步青师,击溃了李太平师,天汉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p><p class="ql-block">汉川为抗日提供了大量兵源、粮源、财源。《鄂豫边区政权工作报告》(1942年11月25日)称:“汉川改选中,动员新兵二百二十名, 超过计划的二点二倍”。抗战时期,汉川有3500多人参加了新四军。《天汉减租已经结束、普遍开展征粮运动》(1944年10月21日)称:“天汉减租工作经过足足一个月的努力,已于九月终胜利结束了……现在各地纷纷小结,准备在县农救会上总结。减租过后迎头来的乃是征粮运动,这在倪家乡(新堰倪集)己经争先开征……”边区在汉川征收的税款及物资在天汉地委的组织下,往往仅十天半月,就人挑马驮、渔船护运,送往边区根据地。</p><p class="ql-block">汉川3500多人参加了新四军。边区领导李先念、陶铸、陈少敏先后几次来汉川,为发展巩固天汉抗日根据地,打败敌伪顽军作过重要的战略部署。同期在汉川县战斗过的领导人有徐子威、童世光、雍文涛、李人林、张执一、顾大椿、谢威、栗西、魏西、程敦秀、夏菲、史维汉、鲁持久、张斧、彭怀堂、李秉范等。汉川本地著名人物有:天汉工委书记童世光;《七七报》社长谢文耀烈士;豫鄂边区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吴师筑烈士;天沔汉地区传奇英雄彭怀堂;天汉县第三区区委书记、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方植三等。</p><p class="ql-block">由于汉川的党、政、军、群组织稳固发展,汉川成了鄂豫边区的大后方。不仅鄂豫边区行政公署天汉办事处、天汉作战指挥部、天汉妇女救国分总会、天汉税务分总局、天汉贸易分总局、边区银行天汉分行等一系列天汉地委机构设于汉川县新堰镇的杨叶陂(杨集)一带,而且边区的兵工厂、被服厂、《七七报》、第二印刷厂、第四医院,设于汈汊湖地区的余杨湾、陈步清湾、中洲湖、冯家大湾等地。五师15旅旅部也曾驻于新堰杨叶陂一带。天汉湖区民兵斗争当时被誉为鄂豫边区模范,是边区南战线的支柱。《五师地区1944年年终工作总结》评价“天汉湖区,民众斗争为我全边区之模范”。</p> <p class="ql-block">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汉川县人民蒙受了巨大牺牲,有姓名的烈士5000多名,其中县团级以上的领导人200多名,开国将军6名。汉川人民对湘鄂西、鄂豫皖根据地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些地方,流传着汉川革命先辈的故事,长存着他们不朽的英名。著名烈士王平章、徐宝珊作为鄂豫皖、鄂豫陕根据地重要的缔造者载入共和国《永远的丰碑》,被鄂、豫、皖、陕人民陈列、塑像、立碑,深刻缅怀。</p><p class="ql-block">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成好省委、孝感市委布置的关于加强党史资料搜集整理和宣传利用的工作要求,根据中共汉川市委领导关于加强党史资料发掘、整理、利用的安排部署,现将《关于对我县老区乡(镇)审核情况报告》〔川政发(1986)25号〕及其附属资料进行扫描,并按照书籍标准排版印刷,取名《汉川县革命老根据地(老区)考证实录》,以期永久留存并供后人研究使用。全书正文加上整理出的翔实目录有全书正文加上整理出的翔实目录有1400多页,分装为上、下两册。</p><p class="ql-block">由于资料距今近40年了,有的字迹已经无法辨认,有的页面虫蛀水浸、腐蚀发黄、纸张破损,但以上瑕疵,不掩资料的珍贵。现今我们翻阅一张张发黄的纸张,阅读一段段朴实的文字,革命战争年代的硝烟、苦难扑面而来,血雨腥风、出生入死的历史又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爱可敬的家乡——汉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的先辈创下了惊天动地的伟业,这些不朽的历史功绩都记录在这些字里行间。阅读这些精心整理的文字,不由不让人倍加珍惜峥嵘岁月留下的宝贵遗产,不由不让人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由不令后人继承先烈遗志,奋发图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