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容”合多元并举,学以致用春风化雨——记京津冀蒙高中“大概念下单元教学重组”课堂教学活动

彩虹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京津冀蒙协同发展战略,提高教育联盟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区域教研体系,发挥教研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支撑作用,推进学科建设、深化教学研究,助推学校学科的均衡发展。我校<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 2022 年 9 月 28 日(周三)线上</span>参加了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举办的“京津冀蒙高中‘大概念下单元教学重组’课堂教学活动——学科融合(物理+语文)之‘科学与社会生活’主题教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孙翠松院长主持</p> <p class="ql-block">领导致辞讲话</p> <p class="ql-block">“电容器”的这头是科学又严谨的物理学科,这里装载着有趣的实验设备,精准的实验数据……物理课为语文课的精彩呈现而沉淀。物理课是我们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知识的应用。学以致用,是学科融合迈开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电容器”的那头是博大而精深的语文学科,这里装载着生动的语言表达,准确的文字描述……语文课因物理课的知识支撑而精彩。语文课是我们学习的落脚点,学习的落脚点需要有夯实的学习过程。学以致用,是跨学科融合初放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专家的评论就是链接“电容器”两端的线路,专家的分享就如那传输进心脏的电击波,给予我们学科上的力量与冲击。专家的点评就如那源源不断供应的电流,开拓了我们专业的视野与格局。</p> <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中的“学科融合”或“学科合作”是教师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落实课堂教学的情境化的关键,这节课是以物理实践调查研究为契机,通过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抓住学科育人的因素,挖掘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及语文学科辅助学生物理实践,并完成调查研究报告。能够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并且和语文学科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在学生深度思维方面进行尝试,突破了知识、实践、育人之间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发展成熟,当学生得到了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及成长有深远的影响。本节课中,老师通过电容器讲解电动车在室内充电危险性,让学生们在震撼中既掌握了有关电容器的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p><p class="ql-block"> 物理语文学科的融合,是知识的融合,也是实践的融合,更是育人的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乌丹一中物理组</p> <p class="ql-block">今天有幸聆听这节“物理+语文”学科融合课,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想,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打破学科限制,将不同学科有机渗透,文文相似理理相通,文理相联文理相长,最大限度地调度现有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效果最优化,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高一语文备课组长:王征</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让我对新时代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对如何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线改进科学文化教育,如何使教学内容情景化,突出知识、实践、育人之间的融合等困惑着我的问题找到了答案。让我知道,其实教师首先应该给学生亲切感,其实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学生身边的生活难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所学的都有用、对所学的感兴趣。这是最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二语文组备课组长:吕洪军</p> <p class="ql-block">课堂不是“围城”,需要教师设计去突破看不见外面的四面墙,让四面墙外新鲜的时代气息流入课堂。孩子们积极踊跃走到了街头,走进了社区、地铁站,用实行的直播方式完成学习目标,补充的材料与国家大势紧密相连。实践报告又与电容器有关的电动车紧密相连,情境化、生活化。</p><p class="ql-block"> 高三语文备课组长:王晶晶</p>

学科

语文

学生

融合

育人

电容器

学习

物理

课堂教学

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