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回想去年此时,我还穿着红马甲在社区做老年人养老需求调查,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社区清洁活动,组织开展儿童青少年暑期兴趣活动。如今却穿着白大褂走访病房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经济救助、政策咨询等。变的是我的工作环境,没有变的——我还是一名社工。<br></h5><h5> 社区社工,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专业类工作与行政类工作。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专业类工作,结合社区居民需求以及机构的战略发展,带领团队研发并开展了社区生命教育项目。面向6-16岁的儿童青少年,项目通过感恩教育、自然教育、园艺治疗、戏剧表演、户外拓展等艺术方式,帮助青少年加强珍惜生命意识,认识生命价值。项目曾获得过百强项目奖、创新项目等奖项。至今翻阅孩子们在活动中留下的对生命感言的记录,内心也会感觉到温暖,相信社工的付出能够在他们生命中种下一颗爱与责任的种子。于自己而言,收获了项目管理经验,参加生命教育导师培训,成为一名中级生命教育导师。我非常喜欢带领团队开展社区服务项目,除生命教育项目外,还开展过村史文化教育项目、智慧宝贝服务项目,以及承接社区其他服务项目,希望将社区的服务沉淀、深入,增加粘性,让居民能够切实感受社工专业服务。</h5> <h5> 在行政类工作方面,需与多方协调,对外沟通。千头万线到社区捋成一根线,“用心用情为居民服务”。社工与义工的双工联动,在繁琐中有序进行,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精品社区创建工作、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疫情防控等。也有不被理解的时候,记得有位居民对活动的节目顺序安排不满意,现场质问我是怎么安排的。尽管当时心里很委屈,但仍然向他解释澄清,安抚情绪,肯定参与的价值。活动获得了他的理解与支持,结束后也主动向我道歉,由此让我和居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尽最大努力将工作做细,做实。</h5> <h5></h5><h5> 2021年9月底来到医务社工服务领域。在做社工之前对医院环境是有所抵触的,认为医院有太多生离死别,负能量较多。等真正到了医院,并没有自己内心想象的那么恐惧,医务社工是带来温暖和光的人。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服务方向选择了重点服务科室,遇到困难时向团队小伙伴寻求帮助。<br></h5><h5> 第一次走访病房的时候比较紧张,尽管提前做了一些准备,比如开场白。医院病人流动量较大,会频繁重复向病人介绍社工。个案的来源有医护转介、社工发掘或者是病人主动求助。也经常会被病人把社工当成医生,因为社工也穿白大褂。对于需求不明的病人需要社工全面评估做出准确诊断。经济救助类个案在医院是常见的,救助资源也有偏好,像儿童类资源较多,当案主完美避开了能够帮助到他的所有资源条件时,会让我产生无力感。</h5> <h5></h5><h5> 疫情防控管理,医院为保障就医安全,减少交叉感染。病人住院期间无家人陪伴,孤独感油然而增,社工的陪伴与鼓励给病人带来温暖。我遇到的第一个个案是一位60来岁的阿姨,来自农村,不怎么会讲普通话但努力可以听懂。女儿在深圳工作接她过来就医,她一个人在医院什么也不懂,不会用手机,不知道怎么订餐,又怕麻烦别人。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待在病房。社工知道后,便教她怎么使用智能手机,帮助她熟悉住院环境。每天去病房探访,我的陪伴和关爱让阿姨慢慢开朗起来,这个个案也开启了我在医院正式的社工服务。</h5><h5> 第一次使用空椅子技术是因为一位住院需要心理疏导的患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得知患者由于兄弟姐妹多,父亲难以顾及患者,缺失父爱。患者成年后,父亲去世时,患者对父亲充满愧疚,无法弥补自己不能照顾父亲的遗憾。社工使用空椅子技术,引导患者想象着父亲坐在床边,与父亲对话,说出自己对父亲的童年的不满、对父爱的期待,也对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进行道歉。最后告诉患者父亲永远爱她,永远会活在她心里。经过辅导,患者表示自己紧绷的身体感觉一下轻松许多,宣泄了压抑许久的情绪。结束后,患者对我说:“你是上天派来拯救我的吧。”我回答道:“相信自己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你能够争取到你想要的。如果你不主动说出你的诉求,我们也可能就错过了”。此刻我的内心,更加肯定社工的价值与意义。</h5><h5> 社区或者医务领域对我来说只是环境不一样,不变的是我作为社工的身份。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掌握不同的工作技巧和方法,需要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才能更好地开展专业服务。<br> 最后告诉自己的是:不给自己设限,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