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列车上的追思

当兵的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4年10月,我到陕西、甘肃、新疆出差。美丽的大西北十分令人向往,那里不仅有如诗如画的胡杨林,绿草如茵的大草原,纯洁清澈的湖,气势磅礴的瀑布,还有能歌善舞的阿依古丽。然而,对于我来说,此趟旅行更是一场对往事的追寻——68年前,两万多西路红军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下了红军史上悲壮的一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是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在宁夏会宁胜利会师后,为粉碎蒋介石即将发起围剿红军的“通渭会战”,打通我党与苏联联系的国际通道,根据中共中央和军委部署,红四方面军总部、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三个军及独立师、妇女独立团约21000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作战计划,由此拉开了红军西路军历时半年多英勇悲壮的西征。在白雪茫茫的祁连山、风沙漫卷的戈壁滩,白天气温7-8度,晚上降到零下二十多度,既无援军粮草,又无可以依靠的根据地,面对的却是数倍于我、十分凶残又善于骑马在戈壁作战的“二马”匪军。在这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西路红军全体官兵以自己的热血之躯,坚决执行中央的作战计划,写下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西路红军第九军军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祁连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戈壁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先乘飞机至西安,再由西安乘火车沿兰新线向新疆奔去。数小时后进入甘肃,路两边开始出现小片沙地,绿色也渐渐稀少。为了缅怀先烈,亲眼目睹当年激烈拼杀的战场,我请列车员在列车经过高台、倪家营等地时告诉我,并与她深情地谈起当年红军西路军在这些地方发生的悲壮往事。列车员接受了我的请求,但又十分遗憾地说,列车经过这些地方将在下半夜,而且,因为是小站,特快列车不停靠。我连忙说没关系到时只管叫醒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渐渐地黑下来。在车轮有节奏的滚动声中,我的思绪、我的情感,在这茫茫戈壁滩,皑皑祁连山飞起来。西路军是由红四方面军大部分主力部队组成的,由于其领导张国焘拒不执行北上抗日的方针,企图分裂红军另立中央,使得部队二过雪山、三过草地,比起长征的其他部队承担了更多的身体和精神上的苦难。自从西渡黄河执行宁夏作战计划以后,这支在雪山戈壁作战的孤军,不仅苦难而且灾难一个接着一个。古浪之战,红九军仅与马匪军拼杀一天,6000人的部队损失近一半,军长孙玉清负伤,25师师长王海清,27师政委李德明等都战死。高台战斗,红五军守城部队与马家军殊死搏斗,结果3000多红军战士绝大多数战死在高台城中。1931年宁都起义的指挥者之一、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13师师长叶崇木等壮烈牺牲。倪家营血战,西路军仅存的一万多人,与数倍于我的马匪军经过一个多月日夜血战,尚余不足3000人,红九军政委陈海松、25师政委杨朝礼等都壮烈牺牲。后来在中央批准西路军余部化整为零、保存剩余力量的过程中,红九军军长孙玉清、88师师长熊厚发负伤不幸落入敌军中,在严刑拷打百般利诱面前宁死不屈,最后被敌人残忍地杀害。红军妇女团江西吉安籍团长王泉媛在突围中也不幸被俘,后来不仅身受马匪军各种凌辱,而且在千方百计逃脱魔窟后,因长时期未能得到组织的理解与接纳,其命运更是凄惨。最后,西路军仅剩400余人,在李先念的带领下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撑到了新疆,受到了中共中央代表陈云的热情接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红五军军长董振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被马匪杀害的西路军团以上干部(用破草席包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被马匪杀害的西路军官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当我躺在铺位上迷迷糊糊之际,突然被列车员叫醒,她说列车现已行使在高台境内。我急忙起身奔到两节车厢的链接处向窗外望去,漆黑的天空茫茫一片,虽然什么也看不清楚,但是透过黑夜我似乎看到了戈壁滩上、祁连山下,炮火连天、杀声阵阵,西路红军正在与匪军激烈殊死的拼杀。尽管他们的军长董振堂牺牲后被敌人残忍地割下头颅,用酒浸泡送到兰州邀功,尽管上万红军官兵壮烈牺牲,却没有人胆怯后退,依然奋不顾身英勇杀敌,依然对党忠心耿耿,对红军充满必胜的信心。在心潮难以平静之际,我又看到为了适应当时严酷的战争环境,党组织对西路军失散人员的收留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一年归队的收留,二年归队的审查,三年后归队的不收。使得王泉媛这位用双脚走完了不止二万五千里路的女红军团长,因为第三条的规定最后没能到达陕北,相反她又沿着当年长征的路,用了近三年的时间,一路乞讨回到了家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西路红军的鲜血没有白流。红军战士踏着他们未走完的路,向着抗日的战场、向着全国的解放奋勇前进。解放战争在西北战场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对马步芳“坚决歼灭,只接受其无条件投降,而决不容许其来什么起义或改编”。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在西北战场一路势如破竹,横扫敌军,官兵们高喊着为西路红军复仇的口号,冲入敌阵痛歼马匪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党和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们。1984年中央政府作出了照顾在乡西路红军的决定,每月发给生活费,让他们安享晚年。王泉媛也得到了党组织和许多老领导、老战友的关心。1982年夏,朱德委员长的夫人康克清同志为她作证恢复了党籍,并在老大姐们的热情牵线下,与1935年在长征路上结婚只相聚二天,后因战争失散的前夫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王首道同志见面。望着离别了近半个世纪吃尽了人间苦难的王泉媛,王首道眼含热泪十分动情地说:“你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吃了很多的苦,有什么要求可以向党提出来”。王泉媛却深情地说:“党又重新接纳了我,很满足了,什么要求也没有”。如今93岁高龄的她已被确认红军身份,享受副地级待遇,在家乡安度晚年。&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央四部文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首道(左)王泉媛(中)王泉媛养女(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泉媛和西路红军女红军老战士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泉媛和武警战士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不觉天亮了。鲜红的朝霞染红了半个天,仿佛是西路红军二万官兵鲜血染红的战旗满天飞舞。望着这十分壮观令人震憾的朝霞,我情不自禁地挺胸、立正,向着她缓缓地抬起右臂,饱含深情地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以表达一位曾经是人民解放军一员的晚辈对红军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六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2009年4月5日,王泉媛同志因患脑血栓、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医治无效于在泰和县人民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6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