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我为什么皈依佛门?

普明江老师

<p class="ql-block">  稻盛和夫是个十分有佛缘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父母信佛,稻盛在4、5岁时就有过“隐蔽念佛”的体验,并从此学会了感谢,终生实践。</p><p class="ql-block"> 稻盛13岁患肺结核时,读到了佛教色彩浓厚的《生命的实相》这本书,初步理解了“思念造因”、“心中描绘的事物,会作为现象呈现”。躺在病床上,拼命努力在内心描画善念,并觉悟到了“为社会、为世人作奉献”是善念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后来,稻盛有缘同京都圆福寺长老西片担雪相识,当遭遇挫折、感觉烦闷时,时常得到西片禅师的点拨。</p><p class="ql-block"> 1997年,稻盛和夫在京都圆福寺剃度出家,僧名“大和”,尊该寺的西片担雪法师为师,过了几个月头戴竹笠、四处化缘的僧人生活。</p> <p class="ql-block">  每年,稻盛和夫脱去西装革履,穿上草鞋僧衣,托钵化缘。化缘时,草鞋磨破了,脚趾前面都渗出了血,还依然需要坚持挨家挨户弄些大米杂物。</p> <p class="ql-block">  一天傍晚,早已疲惫不堪的稻盛和夫,回寺院的途中,遇到一位做清扫的大婶。那位大婶见稻盛和夫就给了他1枚硬币,说:“师父您一定很累了吧,回去的路上买个面包吃吧。”这让稻盛和夫感到了无比的温暖,一切都变得光辉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皈依佛门</p><p class="ql-block"> 稻盛和夫曾经这样说道</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皈依禅宗信佛教,是因为禅宗重视心性的提升。当年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祖师因禅定而大彻大悟,从而悟得了天下万物的规律。世界上所有人都曾是一尊佛,只不过是自身的杂念遮住了佛光,只有扫除心灵上的尘埃,才能获得无上的人生智慧。</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佛道与商道一个是“奉献”,一个是“牟利”,这是两个相互矛盾的领域,无法做到相互兼顾。而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是对这两个领域的误解。佛教当中,有一条佛偈叫作“自利利他”,意思是说若要获益,首先要造福他人,人活在世上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为他人着想。在企业经营中,不论是内部员工之间,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即便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如果能在对方需要的时候伸手拉一把,日后所得的回报也许不只是翻倍那么简单。</p> <p class="ql-block">  日本有句古话叫作“人情并不是为别人”,这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寓意,对应中国的古话便是“积善之家有余庆”。所以说,佛教与资本主义,与企业经营运转也是可以互相适应的,这是突破经济层面,在道德修行层面上的交合。所以,运用佛教的思想去经营企业远比一般的企业经营要高尚得多。</p><p class="ql-block">稻盛和夫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佛教徒,但对身边的人却从未要求和自己一样,因为他明白,一个活出真正自己的人永远会遵从自己的内心,即使普通的工作和生活,也能够修行自己的内心。一切始于心,,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利用自己心中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坚定信念,熬过黑暗,迎来光明。</p> <p class="ql-block">  不管在人生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住,用自己的真心利他做事情永远从利他的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就真正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