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时光清浅,岁月如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撷一束光阴,拂过心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唯有奋楫的芳华,沉香流年。</p> <p class="ql-block"> 教育之美,美在育人;课标之耕,赋能课堂。 为了更好地领会和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并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中,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解读教材能力,打造实效、高效的课堂教学。9月27日下午,在南昌市教育评估监测和技术推广中心吕英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全市小数人齐聚“云端”、相约线上参与“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2022全市小学数学课例研讨。 </p> 课例展示1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是由来自青山湖区的周杰敏老师带来的《数学广角—数与形》,周老师的这节课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形入手而是有数想形,从学生喜欢的比赛入手,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数形结合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双本双真”的课堂落地生根,课中以“大活动、问题串”为任务驱动,做到了三个注重(注重活动经验的真实积累,注重学习方法的有效渗透,注重数学思维的深层激活)。整节课让活动真实展开,让思维真实发生。</p> 课例点评 <p class="ql-block"> 青山湖区教师发展中心刘晓红老师,以“以形助数、以数促形”为题对周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详实的评析。她认为本节课通过将数与形有机结合,相互印证,用直观的“形”解释抽象的“数”,用抽象的“数”理性表达直观的“形”。提供多条途径沟通“数”与“形”的联系,很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数与形相融相助的关系。</p> 课例展示2 <p class="ql-block"> 西湖区教师发展中心薛志萍老师展示了《毫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已经认识了米何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毫米的认识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薛老师从测量实际入手,通过具身学习、多维体验毫米,发展量感。使“量”看得见,“感”很具体。整节课从认知“不满足”到创造新单位,再到感知新单位,最后完成对计量单位体系的建构。</p> 课例点评 <p class="ql-block"> 西湖区教师发展中心白晶老师以“丰盈‘感’与‘悟’ 让量感自然生长”为题进行了课例点评。白老师结合“毫米的认识”这节课就新课标中的量感如何落地?如何落实“四能”做了详细阐述。让课程标准(看得见的“风景”)经由核心素养(想得到的“美丽”)最终通过课堂教学转变为走的到的“景点”。</p> 课例展示3 <p class="ql-block"> 青云谱区三店小学曾艳老师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以孩子们熟悉“三字经”串联起整节课。从“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入手,巧妙的与“满十进一”相联系,感受“十进制”思想。并通过“画一画”、“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千以内的数,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数感。</p> 课例点评 <p class="ql-block"> 青云谱区教师发展中心孙婷老师就曾老师的这节课,以“依托直观,建立抽象的数概念”为切入点进行评析。孙老师用“”三个注重”概括了本节课的精妙之处,注重数感培养,关注知识形成过程;注重学生体验,合理选择操作材料;注重结构特征,提升学生应用意识。</p> 研修掠影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瀚海拾珠采撷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认真聆听,忙碌笔记的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星光不负赶夜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师们纷纷在评论区互动交流</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教研路,复得满载归。</p><p class="ql-block"> 相信经过本次新课标下的课例研讨,全体数学教师将进一步把握数学教学的新风向,以研促教,展现更美的数学风景。相信我们会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教研活动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做幸福教育追梦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