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先髋患者再走“髋”广道路

赵强

<p class="ql-block">  近日,通辽市医院骨五科在胡中申主任带领下,再度完成一例复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手术。目前患者已经下床,在助行器辅助下进行康复训练。</p> 患者一般情况 <p class="ql-block">患者女性,35岁,双下肢畸形伴跛行32年。 患者自会走路时即发现行走跛行,双下肢不等长,双髋部无疼痛,未经任何治疗。医院行双髋关节X线检查,诊断为“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未治疗。不久前因下肢行走不便跌倒后无法行走。一周前就诊于我院。门诊医师查看患者诊断双侧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双侧股骨畸形。患者髋关节疼痛已经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本次入住我科为手术治疗恢复继续行走能力。</p> 病例分析 <p class="ql-block">患者女性青壮年,诊断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明确,双髋关节疼痛明显,影响生活、行走,手术指征具备,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脱位,髋臼发育不良,髋臼浅,前后壁缺损可能性大,研磨有突破臼底的可能,结合患者身材矮小,双侧股骨畸形,股骨髓腔狭小,手术难度极高。术中必要时可考虑植骨、髋臼截骨内移、上移,或使用骨水泥髋臼假体,但其使用寿命较生物型差些。另外,患者病程长,畸形重,术后效果可能不佳。手术截骨、分离软组织,手术创伤大,出血多,需要充分备血。可分期手术治疗,先行右侧髋关节置换术,再行对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如期进行手术,过程顺利。</p> 术后处理 <p class="ql-block">术后给予患者常规预防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相关治疗。术后次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复查X线,假体位置良好。</span>嘱病人主动股四头肌收缩功能练习,直腿抬高,以及双足跖屈背伸活动、双侧足趾活动,促进肌力恢复,助行器辅助下地行走。待患者一般状况允许后,将相继完成左侧髋关节置换及双侧股骨矫形手术。届时患者将像健康人一样走路、生活,走出更宽广人生。</p> 小结 <p class="ql-block">  针对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由于病程长,疾病对髋关节及周围骨组织生长发育影响大,因此手术难度大。针对手术方式及假体的选择,需要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术中确定真臼位置及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有效松解更是考验术者经验。骨五科关节外科团队在长期、大量的髋关节置换中总结经验,已经多次独立完成复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为通辽地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p> 什么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p class="ql-block">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婴幼儿期髋关节因为各种原因发育存在问题,出现持续性的脱臼,导致髋关节功能不良。髋关节作为人体的大关节,在婴幼儿爬行和行走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发育期的孩子,骨头关节还没定型,可塑性极强,脱位的髋关节会改变下肢的受力,长久以往会对下肢的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出现难以逆转的畸形和功能障碍,这种影响将伴随终身!</p> <p class="ql-block">该病的主要点是髋臼发育不良,活关节不稳定。在新生儿和婴儿的临床表现较轻,症状常常不明显,往往不能引起家长的注意。如果发现有下列体征时应视为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可能。</p><p class="ql-block">学走路前:1.两侧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皮皱加深增多。2.患者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时更为明显。3.患者髋关节活动少,活动时受限,蹬踩力量较健侧弱,常处于屈曲位,不能伸直。4.患者肢体短缩。5.牵拉患者下肢时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有时患者会哭闹。</p><p class="ql-block">可走路后:患儿一般开始行走的时间较正常而晚。单侧脱位时,患而步态波跛行。双侧脱位者,站立时骨盆前倾,臀部后耸,腰部前凸特别明显,行走呈鸭行步态。患者仰卧位,双侧髋、膝关节各屈曲90°时,双侧膝关节不在同一平面。</p><p class="ql-block">Trendelenburg征(单足站立试验)呈阳性:在正常情况,用单足站立时,臀中、小肌收缩,对侧骨盆抬起,才能保持身体平衡。如果站立侧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因臀中、小肌肉松弛,对侧骨盆不但不能抬起,反而下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