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畸形的故事(二十)

邓剑平

夫妻之间有个七年之痒,工作上有个职业倦怠。我特意百度了一下: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这个解释比我想象的严重)。我的理解中,职业倦怠是指长期从事一个工作,或因单调的重复,或因没有挑战,或因压力过高,导致缺乏激情和动力的懒散懈怠状态。医生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吗?我的经历和直觉:不太容易。因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面对的是生命,而不仅仅是疾病。当然,随着从医时间的延长,兴奋的阈值会升高,面对疾患只会更冷静和细腻,即使完成一个有挑战的病例,成就感也不会那么高。但这不影响我们舒心的微笑和放松:一个困难病例的成功治疗,一个有意外患者的顺利康复。即使没有感谢,偷着乐也是幸福。也许这是医生的日常,忙忙碌碌中自我的认可和肯定,正是没有职业倦怠的原因。 这个故事本来不想写,和主人公的妈妈交流之后才决定写。 如果时间倒退5年,完成这样一个病例,我会非常兴奋,很有成就感,觉着自己牛。现在呢?So so!虽然这个病例治疗过程有一定的戏剧性,只是完成一例手术而已。但术后一个月,从他母亲嘴里了解了他的恢复状况,由衷地开心,这也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手术治疗真的只是整个治疗过程重要的一步,而不是全部。往往外科注重手术,轻视康复和护理,其实对于一个生命个体而言,能够帮助他正常生活的所有治疗都是最重要的。同时我开始密切关注一个问题(既往只是留意了个别人),那些由于出血或者手术导致功能障碍的患者到底恢复的怎么样?恢复的结果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如果了解了这些信息,是不是针对一部分患者我们可以采取更积极的治疗策略? <p class="ql-block">  说有一定戏剧性,是因为那时我在休假,所以科里术前讨论我没有参加。原计划回老家哈尔滨,因闺女暑期补课,只能拖后几天,但同事都以为我不在西安。那天晚上接近九点,我正在行驶的车里,科室次日手术信息发了出来,我看到一台出血AVM部分栓塞,然后去骨瓣减压,意识到这个病人应该比较重,否则不会栓塞紧跟着去骨瓣减压。就问了住院总什么情况。</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西安知名大学三年级,在校期间,突然头痛,随即出现意识不清。行头颅CT检查提示左侧基底节岛叶区脑出血,大约接近40ml,脑室受压,中线有轻度移位。查体患者意识浅昏迷,疼痛刺激可以定位,左侧肢体刺激具有活动,右侧基本不动。已经进行脑血管造影(DSA),明确了动静脉畸形的诊断。畸形团位于左侧岛叶,向后向外延伸至颞叶后部,畸形团大小约5cm,似乎弥散,由于没有查核磁影像,无法确定,但是通过和引流静脉的融合,估计是紧凑型。供血主要来自大脑中动脉岛叶支以及大脑后动脉的颞后支供血,供血动脉较多,好在血流量均较小。引流静脉主要为基底静脉向大脑大静脉及直窦回流,存在扩张和狭窄,这可能也是畸形出血的结构因素。</p><p class="ql-block"> 由于患者出血量较多,同时因年轻脑内空间有限,脑组织受压明显,状态较差。考虑暂时没有办法彻底治愈畸形,因而决定采用姑息性栓塞,去骨瓣度过急性期和危险期,二期再彻底治疗AVM。 </p> <p class="ql-block">头颅CT提示左侧岛叶脑出血,左侧脑室受压,中线轻度移位。</p> 右侧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未见异常 椎动脉造影正位图像 椎动脉造影侧位图像 左侧颈内动脉侧位造影图像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正位图像 <p class="ql-block">  了解到全部情况,我立即决定明天回医院做这台手术:患者太年轻,畸形较大,且已经出血,彻底解决病变是核心。介入肯定无法完全消除病变,开刀是最佳选择,而且可以一期清除血肿,避免血肿吸收过程和水肿的二次伤害,同时更早让患者进入恢复期,提高康复概率。此外,如减压充分可以避免去骨瓣,让患者始终是“原装的”,少了二期颅骨修补的风险和创伤。每一次手术都是创伤,都是有风险的,经历的越少受损伤的机会越低。</p><p class="ql-block"> 决定了立刻执行。车里和住院总、主管医生电话交流,然后和家属沟通,改变方案的好处和风险,家属同意新的方案。最终协调手术室,重新准备手术需要的东西和人员安排,变两个(介入栓塞+去骨瓣减压)手术为一个(复合手术切除畸形+清除血肿),努力一次性解决病变,尽量保住骨瓣,根据术中情况临时决定。当我下车回家的时候,明天的一些事情,已经确定会发生变化。</p> <p class="ql-block">  八月的太阳早早升起,我比正常上班晚一个小时进入科室,走过同样的地方,今天有点不一样的感觉,我是带着改变别人命运的使命感来的,做的却是同样性质的手术。</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这样一台难度不算小的手术对于唐都血管团队算是常规手术。一切准备都是有条不紊的。次日全麻,置入术中监测的导管,摆体位,按步就章。开颅按照去骨瓣减压的问号瓣,手术入路通过左侧翼点---侧裂---岛叶进入,这是最熟悉的路径之一,首先断掉来自大脑中的部分供血动脉,通过岛叶很快找到畸形团,循着边界烧灼畸形团,并进一步分离,(<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此处细节省略1000字,畸形切除术对于参观者是最枯燥,往往都是开始一堆堆参观的医生,最后只剩台下护士,所以我就不浪费笔墨了,因为即使有图你们也不愿意看,何况空口白牙)</b>,直到畸形全部游离,切断静脉,彻底取出畸形团。畸形切除过程耗费4小时左右,中间顺便把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后造影确认畸形彻底切除干净,正常动脉保留完好。此时发现脑组织搏动良好,压力不高,遂决定复原骨瓣,正常关颅。</p> 术后椎动脉造影正位图像 术后椎动脉造影侧位图像 术后左侧颈内动脉造影侧位图像 术后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正位图像 <p class="ql-block">  似乎手术做的很不错,但是手术室里我们医生和护士的情绪都不高。手术结束后,没有麻醉复苏,准备带管回监护室,当一起搬着他转运的时候,我们的主任技师刘宇峰说出来了所有的内心的声音,“不知道他能恢复啥样?这么好的大学和前程,可别都白扯了”。这也许是医者的无奈,病造成的伤害并不都是我们能力全部去除,看着年轻帅气有才气的大学生,惋惜心疼感觉油然而生,担心也伴随着!</p> 术后次日头颅CT提示脑内病变不显,血肿完全消失,脑室仍有轻度受压,中线基本正常 <p class="ql-block">  术后当天晚上,麻醉过后患者清醒过来,意识明显好转,但无法言语。次日复查头颅CT提示血肿完全消失,中线也没有明显移位,说明我们保留骨瓣的决定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 术后几天常规药物治疗,查房明显感觉孩子的状态是消极的,不知是语言功能受损还是主管意识的原因,看起来没有精神。我们手术室内担心仍然延续着。术后1周左右,出现出血脑水肿,做了增强CT排除脑脓肿,考虑是手术干扰的后反应。常规拆线出院。</p> <p class="ql-block">术后10天左右头颅CT增强扫描,提示术区脑水肿存在,未见明显增强,排除脑内感染病灶。</p> <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有点悲观,不知道他能恢复成什么样子,努力是必须做的。早早转院到西安最好的康复医院之一,叮嘱家人一定要坚持康复,不能停下来,直到他恢复满意为止。</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他家人的微信,但已经被拉进我们的畸形随访群。后来他妈妈在群里问一些问题,我才知道最近的状况,接近一个月的时候他的肢体都能活动了,言语也能恢复很多,能够进行交流,但是不能写字。这比我想象好的很多了。</p> <p class="ql-block">  Somebody总是劝我,手术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因为追求完美有时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风险和效益并存,所以很多名医大家常说:天堂和地狱就在一线之间。我同学胡涛说我是理想主义者(他通常说话不靠谱),我似乎觉着也是,总想把事情做到最佳。在AVM治疗上我是积极的,和同行相比某种程度上有点激进,90%和100%之间不是10%的差别,是性质的完全不同,所以我努力追求治愈的结果,这才是几十年生命中彻底的安全了。但不是每个手术结果都是美好的,有时下来会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曾经写过这样的故事,我关注的几乎都恢复很好。但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比我想的好的很多,让我思考了很多:什么样的患者能够恢复很好?怎样创造好的恢复条件?这是个科学问题,我需要去总结和分析。但有一点,听起来似乎是套话和口号一样,但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的不是:<b>无论是否相信未来会好,但是一定要做该做的事情,所谓不问结果,用心付出。</b>他还在继续康复中,离最佳状态的恢复之路还要走一段时间。加油!!!</p><p class="ql-block"><b> </b>2022年10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