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堂教学 指向核心素养——李国良杭州乡村名师工作室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研讨活动

陈潇

<p class="ql-block">  “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新型学习理念,该学习理念更关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评”的一致,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评”相互脱节的现象。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让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及教学评价的目标全部围绕学习目标来开展,从而有效地改变以往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教学缺乏针对性、一致性的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进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27日,李国良杭州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高虹镇小学,开展基于新课程标准“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由高虹小学张吕云老师执教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口算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本课教学重难点就是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从复习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和计数单位的角度导入,确保“教一学一评一致性”中教学目标的合理性。</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张吕云老师从教材儿童游乐园的情景图入手。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张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调动计算方面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紧紧地联系算理,让学生在直观算理的支撑下,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策略,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再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形成自己的方法,并对自己的算法加以调整和修正,获得成功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导师李国良老师给我们示范三年级《量的分数》。</p> <p class="ql-block">  在小学阶段,分数既可以表示“量”,即物体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率”,即1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我们的教材在编排分数概念的初步认识:将1个物体(如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一半,用“二分之一”表示,是从“率”的角度开展教学,很少涉及到“量”。导致在后续的五年级《认识分数(二)》的教学中,学生难以分辨<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量”和“率”。</span>其根本原因是在分数学习之初,学生未能认识、感悟分数“量”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从整数2个、1个入手,继而出示半个如何表示?在讨论交流中得出半个、0.5个都可以用½个表示。并让学生在圆片中找出½个,感悟分数½个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  在认识½个的基础上,李老师放手让学生在正方形寻找¼张,再次感悟分数“量”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课标分解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保证教学目的一致性、整体性,还应适当地对教学目标进行拆分,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便于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分解目标的过程中获得积机体验,逐步增强学习信心,进而形成良性循环。</p> <p class="ql-block">  在正方形纸片探究¼张的后,李老师再次放手,让学生在正方形纸片上继续探究四分之几张的分数。最后观察比较,发现里面都有相同的计数单位¼个。同时通过寻找“1米彩带中六分之一米”、“线段上的五分之三”,再次渗透计数单位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课后,工作室成员们就今天的两节课进行了评课,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建议。同时李国良老师也针对今天的活动作《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讲座。李老师指出不同的评价指向不同的思维能力。因此评价任务的设计要指向学习目标。上课方案能否有效,就要看指向学习目标的评价任务能否完成。</p> <p class="ql-block">  一次活动,一次成长,深耕课堂,潜心教研,我们坚信有春播秋种的人生意象,定会出现春华秋实的绚丽景象!</p>

教学

学生

学习

一致性

分数

目标

李国良

课堂教学

李老师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