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滚滚黄河逝水东,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它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九曲回荡,一路奔涌,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自山东东营泻入渤海,孕育出河源文化、河湟文化、河套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共同构成绚烂的黄河文化谱系。</p> <p class="ql-block"> 沿黄自驾游是我们多年的夙愿。岁月匆匆,时不我待。随着年龄迫近古稀及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这种愿望更加迫切。时至2020年7月全国疫情大见好转,彼时暑期旅游主力大军东北地区及北京疫情有所反复被管控禁止外出,再有大部分省市限制学生外出流动的规定,为此行创造了条件。乘着这大好时机,抱着阅读黄河历史文化及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当即行动,成就了我们这次沿黄河流经地域的蒙陕晋豫自驾之旅。</p> <p class="ql-block"><b><i> 天下黄河第一湾“老牛湾”</i></b>。蜚声中外的万里长城与举世闻名的万里黄河,两条华夏巨龙在这里汇合握手,将老牛湾托到了世界顶级独特的地理位置。【<i>拍摄地内蒙清水河县</i>】</p> <p class="ql-block"> 晋陕大峡谷壶口瀑布奔腾咆哮狂泻而南去的黄河。【<i>拍摄地山西吉县壶口镇</i>】</p> <p class="ql-block">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面对这震耳欲聋、气吞山河的壮观景象,脑海中顿时升腾出这首群情振奋、慷慨激昂、荡⽓回肠的乐曲——《黄河⼤合唱》。真正领悟到了黄河倒海翻江的强大气势。【<i>由山西吉县壶口镇拍摄的西面陕西伊川黄河壶口瀑布</i>】</p> <p class="ql-block"><b> 啊!黄河,啊!母亲河</b>!每每看到黄河这排山倒海、气壮山河的磅礴气势实难抑如此亢奋之情,情不自禁地振聋发聩!黄河啊,你孕育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条大河像黄河一样融入一个民族的血液流动而无法分割吧?【<i>拍摄于山西吉县壶口镇</i>】</p> <p class="ql-block">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诗人李白胸起狂澜,笔酣墨饱,一气呵成唱出了潇洒豪迈,大开大合的巅峰之作《将进酒》。这首诗流传了千百年,气吞山河,气势磅礴,诵读者无不叹服。“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的这首《公无渡河》开篇就将巨笔引向了苍茫辽远的远古……。诗中以突兀惊呼之语,写出霎那间冲击力量和磅礴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随即挟着雷鸣般地“咆哮”,直撞“万里”之外的“龙门”诗人寥寥数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诗仙李白激情笔下大气磅礴的母亲河,太雄浑壮观了!【<i>拍摄地山西吉县壶口镇</i>】</p> <p class="ql-block"> 连接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的“<b>禹门口黄河大桥”</b>即将于2020年9月11日通车。【<i>拍摄地陕西韩城市黄河龙门古渡</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一桥沉浮架两省,造型奇特成百吨。”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陕西合阳县恰川镇位置拍摄连接陕西合阳、山西临猗的“</span><b style="font-size:18px;">秦晋黄河浮桥</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又名吴王浮桥。</p> <p class="ql-block"><i> “</i><b><i>吴王古渡</i></b><i>”。</i>黄河犹如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一路呼啸而来。有河必有渡,黄河沿岸的渡口,犹如巨龙身上的鳞甲,无鳞,龙不能生;无渡,河不能活。这便是位于山西临猗县的吴王古渡和与之隔河相对的陕西合阳县夏阳村的夏阳古渡。【<i>拍摄地山西临猗县秦晋黄河浮桥桥头</i>】</p> <p class="ql-block"> 九曲黄河在风陵渡被秦岭阻截,浩荡之势陡然由南转东,一路奔腾逝水入海。【<i>拍摄地沿黃公路渭南段</i>】</p> <p class="ql-block"> 黄河之水从壶口狂泻而来,桀骜不驯的华夏巨龙经秦晋豫地域豁然开阔的河床,顿时平复舒展开来。看这洪涛金波, 一望无际,一派浩如烟海,宏阔瀚浑的壮观景色。【<i>拍摄地为S221沿黄观光公路陕西渭南段</i>】</p> <p class="ql-block"><i> 专程前往风陵渡去瞻观“风后陵”。</i>经多方打听、几经周折来此,万未曾料想,为黄帝统一中原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第一宰相、军事家、发明家,伏羲后裔风后。其陵“风后墓”竟然是在身后这片玉米地里。【<i>拍摄地山西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赵村东南</i>】</p> <p class="ql-block"> <b><i>“风后陵”陵地</i></b>。不敢相信眼前这座毫不起眼,如同平民百姓离世后被埋葬的“坟”,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小“土包”,就是华夏历史重要事件之一,发明指南车而打败蚩尤的轩辕黄帝靡下一代名臣风后的“陵”,其归宿居然是建于这块苞米地里的墓冢,低调的难以令人置信,唏嘘不已。【<i>拍摄地山西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赵村东南</i>】</p> <p class="ql-block"> 这是结束了用船摆渡历史的“<b>风陵渡黄河大桥”</b>。提起黄河上的古渡口,数一数二的当属风陵渡了。它踩在陕、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渡口上,自古就是沟通中原大地上的要塞。金人赵子贞的《题风陵渡》简约明了:“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她,背靠三晋大地,面朝滔滔黄河,左手一指是中原,右手一指是秦川。风陵渡这个名字,霸气、沧桑而又浪漫。【<i>拍摄地山西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i>】</p> <p class="ql-block"> “<b>风陵渡黄河铁路大桥</b>”。风陵渡是黄河上唯一建有公路、铁路两座大桥之地,两桥如双虹并列贯东西。【<i>拍摄地山西运城芮城县风陵渡镇</i>】</p> <p class="ql-block"> “<b>三门峡黄河大坝”</b>。【拍摄地河南三门峡黄河水利枢纽】</p> <p class="ql-block"><b><i> 第五站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i></b>离开内蒙清水河县黄河“老牛湾”景区,前往山西忻州市偏关县,这是行走于北京—拉萨的G109国道途径山西界内一路风光。</p> <p class="ql-block"> “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偏关是黄河入晋第一县,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的黄河,第一次踏足三晋大地就以神话的名义开场。</p> <p class="ql-block"> 山西忻州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北依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与神池县、朔州市毗邻。“三关首御”牌楼矗立于偏关县新城十字街头,十字街口左转不远就是偏关老城,长城雄关“偏头关”亦坐落于老城街头。</p> <p class="ql-block"> 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明长城外三关,偏头关为“三关首御”。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现存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1390年)所建,明宣德、天顺、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庆年间均有修建。</p> <p class="ql-block"> 万分惊愕地仰望着“偏头关”城墙上这无序密织乱布蛛网般的电线,不敢恭维偏关县政府对古迹保护的重视程度。</p> <p class="ql-block"> “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这是古人对偏头关的赞誉。偏头关历史悠久,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偏头关虽为长城三关之首,却身处闹市少了些边塞味道。</span>如今虽然已经失去了它的军事作用,成为历史遗迹,但它的存在能告诉所有人,中华各民族的感情永远像滔滔黄河水奔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 偏关城楼,八百年历史的古城门,感觉当地政府保护古城意识不强,强烈呼吁国家尽快修旧如旧地将古城保护起来,首先拆除城门两边的违章建筑。老祖宗遗留的古迹周围居然建这些钢筋水泥建筑,简直不伦不类,如若任其发展必将为千古罪人。</p> <p class="ql-block"> 真为这座老建筑感到痛心惋惜!这座“财神阁”应该是偏关老街上的古建筑吧,看这杂乱无章的电线漫天飞舞,偏关县政府官员对自己负责的如此城建难道置若罔闻熟视无睹吗?</p> <p class="ql-block"> 知晓偏关美食“碗托”皆源于偏头关城老街一家铺面生意兴隆火爆的小吃馆。开始感觉其相貌平平,没有一见思食欲望。直至午时,许多老街店铺当地售货员排队购买几乎都是这款碗托,方才引起好奇。品尝后还真别有一番味道,清凉爽口,沁人心脾,庆幸到偏关不吃这一“腕托”真白走一遭了。</p> <p class="ql-block"> “碗托”为偏关地方风味美食,荞麦去皮后,磨成颗粒,当地名为荞麦糁子,将荞麦糁子手工捶搅成糊状,过细箩后,将糊状物盛在碗里蒸熟,凉冷后切成细条。碗托好不好吃,一方面在于碗托本身做得好,另一方面有香喷喷的料汁。陈醋,酱油,蒜末,盐,干姜粉,黄瓜丝调和均匀,浇在碗托上,撒上熟芝麻,就可以开吃了。就是这么简单,这么朴素,没有红的绿的点缀,就这么清白的本色,凉“碗托”软滑可口,夏天食之别有一番风味,可消暑防热,民间亦自制食用。城里四季销卖,凡食之,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b><i> 第六站山西忻州市宁武县之行。</i></b>离开偏关县进入“偏头关高速收费站”驶入S40灵河高速。出忻州神池县“义井收费站”前往宁武县芦芽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 芦芽山景区位于吕梁山北端,晋西北腹地,坐拥国家AAAA级景区、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壮美的马伦草原、堪称奇迹的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难得一见的石门悬棺、悬空古村、汾河源头国家水利风景区五项国家级桂冠、是一处奇冠华北、秀甲三晋的“北方原始型山水形态旅游景区”,号称“中国北方的香格里拉”。</p> <p class="ql-block"> 中华一绝,世界奇观。芦芽山之妙;妙在这里有堪称奇迹的万年冰洞。万年冰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是全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储冰量最大的冰洞,也是世界上迄今永久<b>冻土层以外</b>发现的罕见的大冰洞。</p> <p class="ql-block"> 芦芽山万年冰洞位于山西忻州市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洼村境内。如同大多景区惯用的套路,把停车场设在景点外大约两公里的地方,要去冰洞可以乘电瓶接驳车10元/人,但冰洞景区做的还算人性化,并未强迫必须乘电瓶车,还是可以选择步行前往,且步行的道路是一条非常休闲、惬意、天然氧吧的林间小路。</p> <p class="ql-block"> 冰洞的出、入口。是用木栅栏将冰洞口一分为两路,左出右进。</p> <p class="ql-block"> 万年冰洞在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中,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现开发近百米。分成上下多层,通过钻冰洞,下冰楼梯,过冰栈,可到各层观光。</p> <p class="ql-block"> 冰洞分成上下多层,每层可容纳数十人,洞内四周全是冰。由冰形成的冰柱、冰帘、冰瀑、冰花、冰佛、冰床、冰钟、冰人、冰菩萨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p> <p class="ql-block"> 洞内大大小小的景致或玲珑剔透,或晶莹夺目,或婀娜多姿,或雄伟壮丽,无不令人惊叹。堪称一个冰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钻冰洞、下冰梯、过冰栈,被灯光装饰的冰洞满眼流光溢彩,洞内大大小小的景致玲珑剔透,晶莹夺目,游弋于冰的世界,奇妙景幻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b><i>温馨提示</i></b>;七、八月三伏天来冰洞游玩,虽洞外温度高湿难耐,但洞内温度都在0℃以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万别像我一样欠缺考虑、不拘小节、图一时痛快、不顾年岁已大着夏装进洞,短时尚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span>貌似若无其事、潇洒自如,实则冻得瑟瑟发抖想死的心都有。切!切!进洞前一定要多加衣服!</p> <p class="ql-block"> 迄今已有300万年历史的神秘冰洞,它的形成至今仍是个迷,为此学术上的争论一直未断。它的奇特在于即使三伏天气以本地洞外的气候条件论,根本构不成结冰的环境,而洞内一年四季保持在0℃左右冰柱不化,愈往深处冰愈厚,真乃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 让人费解的是:在不是极寒地区且四季分明的山西省宁武县,为什么会存在这么一个千万年不化且冬暖夏凉的神奇洞穴?这个谜底将有待于权威论证去揭晓吧。</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近一公里的绝壁上东西迤逦展开的;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芦芽山境内的悬空村。“悬空村”本名王化沟村,坐落在海拔2300余米的涔山悬崖峭壁上,其背倚悬崖、面临深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恰如空中楼阁,又似“天上人家”,人们称之为“悬空村”。</p> <p class="ql-block"> 青山环抱着的村落,绿植成荫。宁静古朴的民风透着自然、清新的气息 ,是原始朴素的美,是归真返璞的美。</p> <p class="ql-block"> 相传悬空村是明末清初人们为躲避战乱而建,全村以王姓人为主,避世繁衍300余年。又传版本;王化沟原是大明末帝崇祯四子隐居的地方。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入紫禁城,崇祯自尽煤山之后,他的几个儿子分别由忠臣义士护卫着逃了出来,四子朱慈焕在一位王姓家臣的护卫下来到了管涔山。为避追兵,便于悬崖峭壁上安营扎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悬空村。</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传说就是,朱慈焕当年逃出来的时候,拿了一张藏宝图。根据藏宝图上指示的地方,珍宝就藏在管涔山之中。在朱慈焕死的时候,他下令要保护好珍宝,并且让世世代代的人不能离开“悬空村”。一直到现在,“悬空村”的村民依旧生活在这里。这些便是有关“悬空村”的历史故事。感觉这些传说与历史人物记载相悖驴唇不对马嘴,纯属戏说、胡说、涉嫌傍皇亲刷存在杜撰传说吧。希望官方溯本清源,以正视听,还历史以真相。</p> <p class="ql-block"> 幽静山谷中的“悬空村”,房屋错落有致,户户相连,有的还是二层小楼。整个村子面向峡谷,前半部多以木柱支撑,悬空而建。</p> <p class="ql-block"> 在悬于崖壁所建的房屋前面用原木加宽而铺就的甬道,便是村中唯一一条长不到一公里的“道路”,形成了罕见的空中栈道景观。</p> <p class="ql-block"> 村内房屋因崖就势,从崖底抬头仰望,极似空中楼阁,天上人间,而要进村,则须沿着一条陡峭的山路缓缓而行。</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生活方式仍然比较传统,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大牲畜,村里的生活必需品都是靠骡马运送的。莜面、豆面和土豆是村民们的主要食物。村中的山泉长流不断,是全村日常生活的水源。</p> <p class="ql-block"> 悬空村古朴宁静,宛如世外桃源,让远离喧嚣,久疏尘世中的人们可以面对青山绿水、芳草斜阳,享受一段静谧幸福的田园时光。</p> <p class="ql-block"> 古村四周是高大的山谷,基本很少与外界往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偶然间被几名徒步登山运动者发现。如今悬空村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留守村中的基本都是一些老年人。据说是山西的煤老板看中人们猎奇的商机,故将村子承包用以发展旅游。只因当下疫情所累,寥寥游人屈指可数,</p> <p class="ql-block"> 山西忻州五台山与山西忻州芦芽山虽同处山西忻州界内,但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名冠中外,而小众芦芽山则名不见经传。芦芽山虽没名山大川的显赫名声,但美得自然,美得朴实,美得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 游玩芦芽山,景区强制游客必须要在“游客服务中心”乘景区大巴前往(车票65元/人,门票90元/人),私家车是绝对不让开进的。由于疫情原因吧,游客稀少,寥寥无几,可以看到服务中心广场闲置的大巴车整排停放着。</p> <p class="ql-block"> 前往芦芽山要穿过这片原始森林,然后过马伦草原下山后,经原始峡谷方可到芦芽山脚下,由此才算开始攀登芦芽山。整个行程是上山、下山、再上山、再下山……返回。此次芦芽山之行几乎殆尽体力,许是年龄原因吧,过度透支的体力一直没得恢复,不佳的身体状况严重地影响了之后的游程。倘若再有来日方长,一定要量力而行了。</p> <p class="ql-block"> 荡漾于原始森林间,两侧树冠如塔的云杉,挺拔秀丽;干形通直的落叶松,直插云霄,使人如入林海仙境,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茂密挺拔的原始森林山间,耳边没有都市的嘈杂,只有松涛和鸟鸣,清新湿润的空气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走出原始森林,辽阔的亚高山马伦大草原展现在面前。</p> <p class="ql-block"> 马仑草原将草甸、森林、高山、峡谷、奇松、怪石、长城、将台、基塔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马仑草原海拔2721米,面积6000多亩,形成于75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与芦芽山南北相望,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亚高山草甸之一。这里牧草肥沃,是历代帝王牧养战马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 芦芽山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芦芽山峰峦叠翠,山峰尖峭,森林广茂。是三晋母亲河、华北水源地,是云杉之家、华北落叶松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马伦草原坐落于海拔2721米的管涔山顶,而芦芽山是管涔山的主峰,最高峰荷叶坪高达2784米,是晋西北第一高峰。芦芽山与马伦大草原隔峡谷南北相望。这是在马伦草原看到南面芦芽山那些犬牙交错的怪石尖峰。</p> <p class="ql-block"> 身后就是今天即将要征服的“芦芽山”。</p> <p class="ql-block"> 从马伦草原到芦芽山要经过这段相隔的原始大峡谷。若想攀爬到芦芽山顶,个人感觉来回至少约需6~7个小时。因为攀爬芦芽山不像登黄山、泰山、华山……等开发成熟的名山大川那样有工匠已经开凿好的石阶、铺就的石板、搭建的栈道。芦芽山的登山之“路”则是几乎无任何人工痕迹的原始“路”。</p> <p class="ql-block"> 这是前往芦芽山途径的植被葱茏、丛林繁茂、空气清新沁人肺腑的原始自然大峡谷。它美在两山之间的低凹处,如同桥,连接着两侧的峰峦……。还好;峡谷中为惬意行走方便铺就了简易的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 眼前就是芦芽山所谓的登山之“路”,准确地说就是沿着这条泄洪沟来攀爬。</p> <p class="ql-block"> 绑一些简易彩旗就是攀爬路线方向。亦沿着这些固定在树或石头上的彩旗走向便可攀登到海拔2789米的山顶。</p> <p class="ql-block"> 如若方向感强,不怕迷失,也可以偏离彩旗指向,为节省体力而适当抄些近路呦!</p> <p class="ql-block"> 抄近路是要付出极大体力代价的。</p> <p class="ql-block"> 路是抄近了,但攀爬的难度太大了,大块的石头还好,碎石特别硌脚,遇有这种石缝,就更不好过了。可见山上管理人员为什么要设计回旋绕远的彩旗路线呢。</p> <p class="ql-block"> 像不像一位户外登山运动驴友?很享受这种徒步亲密体验大自然而别有一番情趣的旅游感受啊。</p> <p class="ql-block"> 喜欢这种无任何人工干预、原滋原味、纯天然的大自然环境。</p> <p class="ql-block"> 移步换景,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不是吗?</p> <p class="ql-block"> 不行了!太累了,爬不动了,歇会儿。这年轻人体力还真不如年龄近乎古稀的我老伴呢。</p> <p class="ql-block"> 巍峨峥嵘,奇峰怪石。</p> <p class="ql-block"> 红崖绝壁、奇峰列阵、巍峰兀立 、怪石嶙峋啊!</p> <p class="ql-block">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借诗圣登顶泰山的豪气,抒发登顶芦芽山的感受吧!</p> <p class="ql-block"> 距山顶还有一步之遥,曙光就在眼前……。 歇会儿,实在是太累了!</p> <p class="ql-block"> 看这副模样比我也强不了哪去,甚至觉得还不如我呢。</p> <p class="ql-block"> 不是所有人都能到山顶的。</p> <p class="ql-block"> 芦芽山主峰由一丛尖似芦苇幼芽的石峰构成,群峰雄拔兀突,如同青翠俊秀的“芦芽“破土而出,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古人有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芦芽山之奇就在于;这些距今19亿年前侵入的硕大花岗岩巨石,似天外飞仙无序堆砌,恍似摇摇欲坠、一触既塌,却犬牙交错、各就其位,而终年屹于峰顶,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p> <p class="ql-block"> 借用宋代寇准的五言绝句《咏华山》来抒发登顶的激动吧。“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寥寥数语,就道出了华山的雄伟峭拔。芦芽山顶与华山之巅虽小巫见大巫,不可相提并论,但登顶的兴奋心情表述是相同的。来一张峰顶鸟瞰芦芽山脚下走过的雾气蒙胧、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照片吧。</p> <p class="ql-block"> 云山烟树, 蜿蜒绵亘,层峦耸翠,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 登山如同做人做事,走好眼下每一步,不要问何时到达终点,重要的是享受过程的快乐,保持良好心态……,登到峰顶的人难免会引以为豪。</p> <p class="ql-block"> <b><i>第七站长城外三关之“宁武雄关。”</i></b>自先秦起,北方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觊觎中原丰饶的物产,经常选择宁武关作为突破口,导致这里的战争连年不断,烽烟难息。现在看到的宁武关是明朝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连接万里长城修建的一座重要关隘。与雁门、偏关并称山西外三关。因地势险要,处“三关”中路,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地位。历史上曾留下过赵武灵王、齐后主、隋炀帝、杨业、周遇吉这些历史人物身影和故事。如今的宁武关已失去往日的军事雄关作用,只剩下一座城楼,隐没在宁武县城中了。</p> <p class="ql-block"> 城关鼓楼位于今宁武县城人民大街,坐东朝西,为上下两层楼阁式。一层为砖石结构台基,高约十米,内设十字拱券穿心洞,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寓意威震四方。东西洞门额均嵌石匾,西刻“仪凤”,意为凤凰之仪态。门楣上有仿木砖雕斗拱和仿木垂花。二层为楼阁式木结构建筑,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四周围廊,檐柱间设雀替,三重檐歇山顶,二、三重檐下东西两面兼悬匾,匾书“奎光普照”“层霄耸翠”。</p> <p class="ql-block"> 东洞门额嵌石匾刻“含阳”,意为迎接早晨的太阳。二、三重檐下悬匾书“楼烦重镇”“毓秀钟灵”。站在宁武关鼓楼前,目睹着青中泛黑的城墙砖,试图穿越时空岁月的包浆捕捉历史的一丝烽烟。但真正的宁武关,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来的,只有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与传说。”雄关漫道真如铁,不使胡马渡关山”。宁武关留下的是一部中国古代战争的里程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