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引导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消极转变为积极,从他律转变为自律,使他们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过程,深刻领悟、建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切实提高心理素质,最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少年时期是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次培训获得了学生与家长的热烈欢迎。许多学生与家长自觉观看视频,学习心理知识。</p> <p class="ql-block">于此同时,在这段时间的培训中,老师也在积极的参加,踊跃的学习心理知识,不断丰富自己。有许多老师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与其他人一起交流学习,这次的培训获得了超多好评。</p> <p class="ql-block">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状况而言,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它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种素质的一个载体。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全体小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而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合理地对学习、生活、交往及身体发育中出现的种种事件,处理好各种困惑、矛盾和冲突,增进自我调适和自我维护身心健康的能力,对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