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文】董其昌《乐志论》,运笔闲适,一气呵成

汉族屏障

<p class="ql-block">名师书法指南 </p><p class="ql-block">2022-09-24 17:51 发表于广西</p><p class="ql-block"><br></p> 董其昌《乐志论》,行书,绫本,手卷,26cmx233cm,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此卷书法运笔闲适,气和心平,一气呵成。字体劲健,神形兼美,行距疏朗宽大,构成了董书不同于众的独特艺术风貌。<h3> 董其昌走上书法艺术的道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起因是在考试时书法不好,遂发愤用功自成名家。这在他的《画禅室随笔》有所记述,其中还自述学书经过:他在十七岁时参加会考,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阅考卷时,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将他名列第一,但嫌其考卷上字写得太差,遂将《行书诗》轴,明,董其昌书第一改为第二,同时将字写得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为第一。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钻研书法。<h3> 董其昌回忆说:“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初师颜平原(真卿)《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世南),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征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几乎学习研究了以前绝大部分名家,从钟王到颜、柳,从怀素到杨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赵孟俯。<h3>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董其昌书法因缘的开端,也是其独特书画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从其中可以看到,董其昌的艺术风格是建立在大量追摹学习古人的艺术作品过程总形成的,对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深入探究是成就董其昌艺术的重要原因。<strong>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点击下方名片关注↓<strong>↓<strong>↓让我们与佛结缘</strong></strong></strong><strong>董其昌《乐志论》</strong><h3>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MYIuC-kfHIWG9g5oACJ0Q"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