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书香润心境,阅读增智慧。静心品读,感受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教育理想;书写输出,是自我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持续性的对话与成长。下面,分享工作室学员近期一些阅读心得,与君共勉!</p> <p class="ql-block"><b> 导师王文英读《儿童快乐品德教育的思考》有感:</b></p><p class="ql-block"> 作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道理:一个教师,抑或一个教研员,要有所进步、有所发现、有些创造,勤奋、刻苦、潜心钻研、悉心总结是必备的精神与品质。读其书,感受到作者是一个“行径在培养儿童快乐品德教育的旅途上”的人。</p> <p class="ql-block"> <b>陈霞读《致教师》有感:</b></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朱永新教授说得对,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会成功。很多时候,我们希望的太多,行动却很少。为什么达不成目标?原因有很多种,惰性是最重要的原因。没有去行动,没有去坚持,肯定是很难成功的。每个阶段要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只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去行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p> <p class="ql-block"> <b>麻雪霞读《万物有灵》有感:</b></p><p class="ql-block">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读到严谨、优雅却有力量的文字。其中的力量,源自于作者对人类所保持的可耻的种族观所做的温和却果敢的扦击。在生命的大家庭中,我们是动物世界里永远的婴儿,因此,我们需要其他生物来告诉我们,我们是谁。</p> <p class="ql-block"> <b>彭燕燕读《教师如何研课磨课》有感:</b></p><p class="ql-block"> 该书结合四个板块——教学现场、问题诊断、专业指导、名师示范,深入浅出地向读者阐述:研课磨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有主题的观察、分析、诊断的教研过程,是通过几轮的持续性观课研讨、教学反思、教学问题改进,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教师走向深度研究。</p> <p class="ql-block"> <b> 季尚梅读《教育的情调》有感:</b></p><p class="ql-block"> 阅读了《教育的情调》这本书之后,使我对教育工作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来谈一谈自己的心得。</p><p class="ql-block"> 一、与孩子们相处必须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p><p class="ql-block"> 二、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p><p class="ql-block"> 三、要善于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教师陪伴学生健康成长,引领他们走向成功,这是我最大的梦想。在未来我会积极学习和借鉴《教育的情调》这本书中提到的相关理念来改进我的教育工作,引导我的学生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自信的前行。</p> <p class="ql-block"> <b>蓝斐斐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b></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虽然是教育类书籍,却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那种书卷气,案例分析式讲评,几乎可以涵盖一线老师平时教育中的所有常见问题,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我一种思想的启迪:教师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是因为没有寻根求源,而当了情绪的奴隶,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体力化;学生出了问题,也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孩子的原因,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师生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远近皆有度,远近皆因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学问;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现实并不理想,这就指导我们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头疏堵漏洞,这是使自己的工作趋于轻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p> <p class="ql-block"> <b> 李婷读《教师的语言力》有感:</b></p><p class="ql-block"> 从本书的阅读中,让我感受到——“希望学⽣在⼀个学年之后具备什么能⼒?”“希望他们能做什么事情?达到何种程度?”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脑海里描绘出对学生的具体期望。教师脑海里如果没有具体理想的形象,就无法对学生进⾏有针对性的教导,对学生的评价也只不过是根据当时情况而做出来的随意点评,并不能长期应用于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成长的机会。教师的脑海里是否存在学生的理想形象是决定着班级成长、班级氛围的关键因素。</p> <p class="ql-block"> <b>陈静读《我的教育思考》有感:</b></p><p class="ql-block">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思考》,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受颇深。“要学会做学问,先学会做人,而做人首先要学会与人相处,要与人为善,要豁达大度,要以德报怨,你最终才能有所成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心胸,去面对我们的孩子。要学会宽容孩子的过失,在过失中寻找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宽容与欣赏走近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亲、可敬,可以信赖的人,这样才能奠定教育学生的基石。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教育需要无私、宽容、欣赏、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有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p> <p class="ql-block"> <b>陈晨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b></p><p class="ql-block"> 尹建莉老师的身份也是一位老师,这与我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身份很切合,所以有很多内容不仅让我对育儿有了新的认知,也对教师的身份有了更多的反思。文中说:“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这句话触动了我。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尹老师是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书中的很多思想让我从教育者的角度再次匀审视自己的教育过程。</p> <p class="ql-block"> <b>陈慧君读《哈佛家训》有感:</b></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书中的154篇小故事,篇篇干净朴实,入脑润心,内容涉及立志、自信、行动、意志、诚信、自律、热忱等11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你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阅读,可以怀着任何一种心情开始阅读,即使只用几分钟,你也能从中深获教益。每读完一个故事,你的心灵就会受到强烈的震撼;每读完一段精美的评点,你就会觉得人生豁然出现了另一片天空。</p><p class="ql-block"> 读后,我感觉这本书对于教育者来说尤其有益,它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尤其是为今后教育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育不是一味的说教,在与学生谈心时、在课堂上、在偶发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用这些鲜活的事例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思考、激励他们积极上进、奋发努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自己的人生,可谓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b>张丽梅读《师者力量》有感:</b></p><p class="ql-block"> 陈校长的人生态度、教育情怀、教育理念,时刻激励着我,鼓舞着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中,做有温度的教育,要不断修炼自己,重塑人生的高度、拓宽人生的长度,彰显人生的深度,在为自己重建起来的澄澈的精神宇宙中,为学生撑起一片明亮的天宇,让我们的学生也都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宇宙,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智慧的学习,幸福地前行。整本书的内容亲和,点拨之意就如你对话一般,默默蓄满你的师者力量。</p> <p class="ql-block"> <b> 李晓敏读《儿童阅读的力量》有感:</b></p><p class="ql-block"> “阅读最大的快乐,不是在阅读的书中看到了别人,而是在阅读的书中看到了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对自己的理解更深刻,或者觉得生活变得有意义,这是阅读给每一个读者最大的奖赏。”这段话看似是对于儿童阅读的理解,实则也是让我们这些成年人更明白读书的意义,更加体会到生活中读书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假如一味地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凝望世间万物,世界难免会被咕嘟咕嘟地煮干。人就会身体发僵,脚步沉重,渐渐变得动弹不得。可是一旦从好几处观点眺望自己所处的立场,换句话说,一旦将自己的存在托付给别的体系,世界就会变得立体而柔软起来。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姿态。通过阅读学到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极大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师者,在信息化时代,也要引导学生学会静下心来,慢慢地走进书中,感受那五彩斑斓的世界,体会阅读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b> 蓝静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b></p><p class="ql-block"> 初读这本书,我发现“苏老师”是在教我如何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可后来我发现,除了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学生、面对自己的孩子外,我更是在书中多次与那个迷茫的自己相遇。不禁感叹,“苏老师”特别的体贴入微,不仅教给我们教学的方法,还让我们学会休息,学会放松自己,在那个时代,这一切是多么的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看完这本书,我由衷地感觉,应该从心出发,重新出发。</p><p class="ql-block"> 一、从心出发——“爱”字先行</p><p class="ql-block"> 看了这本书的目录,就发现了书的最后一章上面写的“最后一条建议——保密”。“苏老师”还挺幽默,公布于众的书里还能藏着“秘密”,我可真是太好奇了。原来,最大的秘密就是“别让学生看出来你在教育他”,这是对于整本书的“否定”?当然不是,“苏老师”希望把这些所谓的教育方法化于无形之中,对学生能够去潜移默化地“熏”,而不是至高无上地“教”。</p><p class="ql-block"> 二、重新出发——“学”为人师</p><p class="ql-block"> 书中给了太多好的方法,供我们参考和学习。虽然时隔近60年,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书里面给的案例以及解决方案,至今都是可以堪称经典。就像是朱永新说的那样“那些真正能够不断被人们捧起的书籍,总是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的,总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到达我们的手中,抵达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苏老师”说,一名教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学识,与学生的知识比例是10:1、20:1……甚至是50:1,这样的教师一定能够走进当下学生的心理,也能帮助他们解决除学习以外的困惑。</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觉得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丢掉“好为人师”的旧标签,而是要成为“学”为人师的学习型教师。</p> <p class="ql-block"> <b>季秀纾读《儿童立场》有感:</b></p><p class="ql-block"> 成尚荣老师老师鲜明地提出了教师是被派往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这一定位体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同时,成老师指出新时代儿童世界由儿童的现实世界、理想世界、虚拟世界共同构成,新时期的儿童立场要求教师全方位地理解儿童世界的组成,而不是从过往经验出发,给儿童阶段贴标签。</p><p class="ql-block"> 成老师建议我们真正地走进儿童,体验儿童的生活,和儿童坐在一起,聊在一起,生活学习在一起,我将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真正成为有儿童立场的“文化使者”。</p> <p class="ql-block"> <b> 叶蓓读《教育的细节》有感:</b></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本满足教育情怀的人的书,读了本书,会让我们觉得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又是何其敏感复杂的动物。因此,教育处处是细节,周永通先生的这部作品,道出了教育的本质,透视了教育行为中的真善美和虚假丑。是一本值得每一个教育者细细品读的好书。本学年带一年级,更可以用这本书来提升自己,跟着孩子一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b>金海霞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b></p><p class="ql-block"> 佐藤学教授笔下的那个“静悄悄的革命”,乃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