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髋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关节,是承重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大,髖关节具有外展、内收、屈曲、后伸、内旋以及外旋等功能。</p><p class="ql-block">外展活动度是30到45度;</p><p class="ql-block">内收活动度是20度到30度之间;</p><p class="ql-block">髋关节屈曲活动度130度到145度之间;</p><p class="ql-block">后伸活动达到20度到30度;</p><p class="ql-block">内旋活动可达到30度到45度;</p><p class="ql-block">外旋活动约为30度到40度之间。</p><p class="ql-block">当髋关节及其髋关节周围发生病变时,髋关节的活动度常会减小,出现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受限,这个时候需要临床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赵凯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p> <p class="ql-block">骶髂关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骶髂关节拥有这富有魅力的迷人结构,我们在前面的文章说过,其周边包裹着诸多韧带,帮助它进行动态稳定,外界压力越大骨盆结构越稳定。</p><p class="ql-block">骶髂关节的运动被称为经典的转动与逆转动</p><p class="ql-block">这种运动的模型最早Zaglas在1851年首先对于骶髂关节进行的描述,在1854年Duncan也提出了类似的内容,别看是100多年前的提出的,其实我们现在对于脊柱、骨盆的触诊、评估、调整的很多运动模型都是基于19世纪,只不过现代技术与仪器的更新,让我们进一步验证了它们,所以请向前人致敬</p><p class="ql-block">阅读以下文字,请配合图片使用:</p><p class="ql-block">(下图左)转动是:骶骨向下和向前方移动,尾骨尖端想后方移动,这种运动也会导致耻骨联合的微动,骨盆整体也会随之运动</p><p class="ql-block">(上图右)逆转动是:骶骨的向上和向后方移动,主要呈现下方图片的运动方向:骨盆入口增加,坐骨结节位置相互靠近(转动则反之)</p><p class="ql-block">通过影像学检查,目前可以确定是骶髂关节确实确实存在运动,但是具体是如何运动还有待商榷,真实人体中的骶髂关节运动是很小的,所以它被称之为:微动关节</p><p class="ql-block">测量分析已经发现骶髂关节有很小的运动。在从仰卧到站立或坐位以及站立和腿过度伸展之间的位置变化对比中,这些运动甚至被证明是三维的,即在额妆面、水平面、矢状面都会拥有运动,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只能前屈后伸,运动往往是同时包含:屈曲、展收和旋转</p><p class="ql-block">骶髂关节平均值的运动值为:旋转2.5°平移0.7mm,可见运动范围还是很小的。</p><p class="ql-block">骶髂关节的设计实在是太有意思,骶骨呈现的是一个三角形上宽下窄,古代建筑设计之中会有榫卯结构。</p><p class="ql-block">骶骨的这种结构和榫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在受压时不三角型的骶骨会与髂骨贴合的更加紧密</p><p class="ql-block">这种稳定的增加伴随着骶髂关节转动运动,转动我们刚刚说了是:骶骨向下和向前方移动,尾骨尖端想后方移动,这种运动中我们的骶骨前旋,髂骨向中间靠近,坐骨打开(如下图)</p><p class="ql-block">髂骨向中间与骶骨的转动帮助我们从力学上增加骶髂关节以及整个骨盆的稳定</p><p class="ql-block">在走路的时候情况会更加复杂:当一个人抬起一条腿,把整个体重放在另一条腿上时,躯干的负荷增加,负重侧骶髂关节发生转动,在非负重侧是逆转动</p><p class="ql-block">骶髂关节的这种运动带来了非常强大的骨盆动态稳定性,并且帮助我们的腰椎减轻压力,骶髂关节相当于一个弹簧,一个非常重要的弹簧</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再强调一遍:骶髂关节的运动不是为了灵活,而是为了稳定</p><p class="ql-block">骶髂关节带来了更好的稳定,这种稳定是动态稳定,它作为腿部和脊柱之间复杂运动链的重要部分:一旦骶髂关节错位,那么骶髂关节痛和腰痛会打车来找你</p><p class="ql-block">毕竟每行走一步压力都会倍增,所以骶髂关节运动幅度虽小却很重要</p><p class="ql-block">这种错位往往有以下三种原因</p><p class="ql-block">1.疾病:在强直性脊柱炎中会发现骶髂关节灵活变差与融合2.老化:年龄增大骶髂关节周边韧带会硬化,导致骶髂关节活动度变低3.不良使用:长期不良压力或者急性压力,如高处跌落会导致此类问题,孕产期也属于长期不良压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亚平</p> <p class="ql-block">膝关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范围</p><p class="ql-block">赵凯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p><p class="ql-block">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p class="ql-block">三甲 | 全国第75</p><p class="ql-block">去咨询</p><p class="ql-block">膝关节主要的活动范围是屈伸膝关节。</p><p class="ql-block">另外,在屈曲时,可有少量的内外旋活动,膝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如果按照中立位零度法来测量,一般屈曲到110度120度的时候,胫骨和股骨基本会贴到一起。</p><p class="ql-block">在临床上,我们只有膝关节达到屈曲90度时,就可以骑自行车,如果超过90度就可以下蹲,所以在治疗时,很多病人非常关心这个度数,如果膝关节屈曲的活动范围在0到130度,那么就可以完全做到下蹲,所以在膝关节手术的时候,特别在做膝关节置换的时候,假体的放置的大小特别重要,太紧则膝关节活动范围会减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问膝关节正常活动度是多少?</p><p class="ql-block">王伟卓副主任医师骨科</p><p class="ql-block">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p><p class="ql-block">三甲</p><p class="ql-block">去咨询</p><p class="ql-block">病情分析:人体的膝关节完全伸展到中立位置。膝关节的正常运动范围是屈曲135度,伸展0度。在临床上,人体关节有一定的运动范围,不同部位关节的运动范围不同。人体的膝关节处于伸展状态,属于中立位置。膝关节的正常运动范围为135度屈曲、0度伸展和10度过度伸展。如果患者的过度伸展非常明显,则可能发生膝反射。主动膝关节屈曲和被动膝关节屈曲可分别达到135度和160度。人体的膝关节也会轴向旋转。脚趾向内属于内旋,运动范围可达0-30度。脚趾向外属于外旋,运动范围为0-40度。人体的拇指和掌指关节也可以有一定的运动范围。屈曲可以达到45-90度,矫直可以达到0-45度,主动屈曲可以达到100度,过度延伸可以达到90度。膝关节也可能过度拉伸,过度拉伸的角度约为10度。如果膝盖过度伸展非常明显,就会发生膝盖反射。此外,当人体的膝关节弯曲90度时,也可以做轴向旋转。脚趾向内旋转,内部旋转角度为0-30度。脚趾向外旋转,外部旋转角度为0-40度。如果膝关节屈曲超过90度,下肢的旋转范围将显著减小。此外,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需要负重活动,因此容易造成损伤。当膝关节伸直时,大腿和小腿基本处于同一轴线上。一些青少年和女性的膝关节可能会过度拉直5-10度。膝关节可向内和向外分别旋转10度和20度。然而,当膝关节完全伸直时,膝关节需要弯曲90度。由于韧带的锁定作用,使膝关节不能做任何旋转和运动,而当膝关节弯曲约90度时,膝关节的整个关节结构是最脆弱的。</p> <p class="ql-block">踝关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踝关节活动度正常范围</p><p class="ql-block">肖学锋主任医师中医骨科</p><p class="ql-block">湖南省直中医医院</p><p class="ql-block">三甲</p><p class="ql-block">踝关节活动包括背屈、直屈、内翻、外翻及旋转,踝关节的活动范围为常规用脚的大拇指往背勾,即背屈约45°,直屈45°左右,内翻约40°,俗称内崴,外翻可达35°。部分运动员及特殊专业人士可有所差异。但踝关节旋转活动功能有时较难计算具体的幅度,是综合性的各方位的活动情况,临床常规检查仍以背屈、直屈、内翻、外翻为主。</p> <p class="ql-block">胸椎活动度的正常范围</p><p class="ql-block">孙英飞副主任医师骨科</p><p class="ql-block">中日友好医院</p><p class="ql-block">胸椎活动度的正常范围比较小,相对于腰椎和颈椎活动度最差,因为存在胸廓,有刚性结构,从矢状位上看,上胸段平均每段也有四度的活动度,中段有六度,下段一般是12度左右。冠状面上胸段的侧屈活动范围大概在六度左右,下段节段的活动度是在九度左右。</p><p class="ql-block">轴位上旋转的活动度,上胸椎有八度,下胸椎活动只有两度,所以从整个的活动范围来说,主要是为了适应颈椎和腰椎过渡而造成一定相对的位移,也是因为存在呼吸,也会存在屈伸的运动,这是适应机体的正常过程。</p> <p class="ql-block">肩关节</p><p class="ql-block">肌骨解剖学系列——肩关节</p><p class="ql-block">肩关节肌骨解剖学——第一讲总论肩关节肌骨解剖学——第二讲 肩胛骨</p><p class="ql-block">肩关节肌骨解剖学——第三讲 肱骨肩关节肌骨解剖学——肩关节整体运动:肩锁、胸锁、肩胛肩关节肌骨解剖学——肩关节基石:胸锁关节肩关节肌骨解剖学——肩关节基石:胸锁关节运动肩关节肌骨解剖学——肩关节基石:肩锁关节肩关节肌骨解剖学——肩关节基石:肩锁关节运动与调整肩关节肌骨解剖学——肩胛胸壁关节肩关节损伤肩关节肌骨解剖学——盂肱关节与上肢训练思路肩关节肌骨解剖学——盂肱关节静态稳定:韧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