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以案说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可能涉及刑事案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各大媒体网站新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一些人因为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而涉嫌犯罪。实际上,大量非法交易的借记卡、信用卡,是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必备工具,这是一个高度相关的黑灰产业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某一天,中信银行龙岩新罗支行突然来了一群永定区某乡镇老年人,这群老年人神神秘秘地,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其开卡用途,均表示不能告诉银行工作人员,且个人工作单位等信息也不能告诉银行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在尽职调查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同时,也发现了这群从他县乡镇来网点开卡的老年人共同特征:以某位组织牵头人带领来网点开卡。在沟通的过程中,此组织者情绪激动,且对银行员工害怕被客户投诉及开卡流程非常熟悉,随身携带了一张泉州某服装公司的营业执照,法人即为该牵头者,工作人员还发现此营业执照办理日期为近日。现场工作人员遂联系网点厅堂主管,该网点厅堂主管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找到一位较为年长者,告知其如果把银行卡给别人使用,发生洗钱(比如涉及买卖毒品、赌博等违法犯罪的洗钱)、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公安机关找开卡人,开卡人是有责任的。晓之以理后,老者流露出害怕并不想开卡的念头,开始意识到自己差点被骗。最终,这群人没有开卡成功,离开了网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分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案例中,犯罪分子利用乡下老年人不懂法、贪图小利等特点,组织一群乡镇老年人到几十公里的股份制银行开卡,这群人为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老年人,给予一定的“回报”诱导乡镇老年人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并意图通过开通快捷支付控制老年人开立的银行账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险提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下称《意见二》),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及涉银行卡犯罪等关联犯罪,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适用法律依据,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切莫出租、出售、出借银行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租、出售、出借银行卡的行为,潜藏着巨大的信用与法律风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见二》明确了非法交易银行卡犯罪行为适用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处理的具体法律标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见二》规定,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等的,可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的“帮助”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见二》又规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而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账户等支付结算帮助,数量达到5张(个)以上,或者收购、出售、出租他人手机卡、流量卡等通讯工具帮助,数量达到20张以上,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刑事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合《意见二》的规定来看,结论就是:普通大众不要将本人的银行卡及账户等出借、出租、出售,更不能收购、出售、出租他人的银行卡及账户,很容易惹上刑事风险。</p> <p class="ql-block">中信银行龙岩新罗支行提醒您:电信诈骗活动的各个环节参与者均有涉刑风险,根据参与阶段或性质的不同,还可能涉及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