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宣传科 劳婷)</h3> 六十三年,五局人历尽艰辛、风雨兼程,重彩谱写了艰苦创业的壮美诗篇;六十三年,五局人勇于探索、默默奋斗,全局上下形成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六十三年,五局人锐意进取、守护相助,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六十三年,五局人勠力同心、高歌猛进,全局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持续加快、效益持续提高、民生持续改善的可喜局面。 <b>一、艰苦创业 石缝扎根</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959年4月4日,科右前旗委政府在西口召开林业工作会议,决定成立西口林业局。同年6月25日,旗委决定将西口林业局搬迁到五岔沟,改称五岔沟林业局。建局之初,人烟稀少,气候寒冷,滴水成冰。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五局干部职工下定决心“扎根林海”,以此拉开了艰苦创业的序幕。 <b>二、改革开放 迎风成林</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980年,由于行政区域的变更,内蒙自治区政府决定将五岔沟林业局划归呼盟,同年复建兴安盟后,五岔沟林业局划归兴安盟领导,回到了兴安盟的怀抱。工作中,贯彻执行“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保护和恢复、发展了现有的森林资源,加速了中幼林的抚育速度,加快了次生林的改造步伐,1987年被自治区政府评为“营造人工林先进单位”。<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五局的经济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以林为主”的同时,开展了多种经营,如种植业、养殖业等,使事业有了活力,职工的收入有了显著提高。<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999年,五岔沟林业局被国家列为“全国第一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单位”。 <b>三、天保工程 春风更劲</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林业政策不断调整,五局2000年正式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采伐量锐减,传统林业收入持续下降,而造林护林成本不断上升,五局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一方面林业人要守好林业根本,另一方面又要发展其他产业增收创收,而此时的五岔沟林业局已经经受过了时间的检验。 “天保工程”的启动实施,使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保护培育森林资源上来,绿化宜林荒山,为林业建设贡献了力量。 <b>四、转产转型 山林长青</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07年12月,五局提出了“依法治局、科学发展、内方外圆、富民强局”的发展方针,为实现富民强局宏伟目标,林业局在育产业、兴事业、促就业上锁定精力,创建了“一场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 按照国家林业局要求,五局通过积极开展森林管护、森林防火、森林抚育、林政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生态建设工作,施业区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三增长”,森林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森林碳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效增强。在“天保工程”等政策的支持下,产业结构日益优化,职工生活明显改善,在全面建设和谐民主文明富裕新林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同时推动了产业升级,林木种苗产业方兴未艾,相继完成了五大苗圃园区的建设工作;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建有日产8万袋生产线和300亩食用菌养殖园区;生态旅游异军突起,不断完善公园核心景区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各项产业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奏响了一曲曲气势磅礴、宏伟激扬的腾飞之歌。 2011年正式启动了局机关新办公大楼和国有标准化林场办公室的建设,同年,对职工住房进行了棚户区改造工程,又在五岔沟、明水河、乌兰浩特大坝沟建设了职工家属住宅楼,职工工作条件和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升了对外形象。这一成果凝聚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凝聚了林业局干部职工的梦想、凝聚了建设者的心血、更凝聚了林业局历届领导班子呕心沥血,倾力奉献的结果。 <b>五、情暖五局 乘风破浪</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局党委班子同广大干部职工一起锐意改革、一路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实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取得了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双赢。 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五岔沟林业局把“保生态、惠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以提高林区民生福祉为着眼点和落脚点,推行实施一系列务实举措: 一是推进管护用房建设标准化。积极改善管护员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对二道河子、五岔沟东检等管护站进行了升级改造,修建了室内卫生间、淋浴,购置了电视、电冰箱、柜子等生活设施,给地处偏远的管护站配备了太阳能电板,使在这里工作的管护员也能正常用上电,为管护员们提供一个安心、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是森林抚育职工增收。改变了传统的森林抚育工作模式,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将全局在册职工和未退休一次性安置人员纳入抚育范围,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开展抚育作业,既确保了森林抚育质量,又增加了这部分人的经济收入,实现了实现生态与增收“双赢”。 三是修建了蛤蟆沟林场火龙沟和牛汾台林场满蒙沟两座钢结构桥。在没有修建钢桥之前,连接两岸的是年久失修、结构老化的木结构桥,经过多年的河水冲刷损毁,已经无法满足防火公路的畅通需要。钢结构桥的建成,不仅能给当地群众、农牧民带来不少的实惠,改善优化了出行环境,同时能够确保防火公路的畅通,为维护一方平安保驾护航。 四是开展组建专业扑火队伍考试。为进一步加强森林防扑火队伍建设,提高森林防扑火应急处置能力,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以考试的形式从各林场原有特快扑火队中选拔录用人员,组建专业森林防扑火队伍,并建设了标准化营房,食堂,为专业森林防扑火队员缴纳了“五险”。 五是开展雨季杯苗造林。不仅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同时从本地育苗户手中购买苗木,也为林区育苗户增加了收入,带动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 六是规范营林员的薪资合理分配。结合各林场的实际情况,在基本工资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路程的远近、管护难度和有无巡护责任片合理调整、分配野外补助。通过规范营林员队伍的野外补助标准,让身在条件艰苦管护站、能干事多干事的营林员真正劳有所获,调动营林员工作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五局营林专业队伍的健康发展。 七是截至2020年,五局职工人均年龄48岁,职工队伍年龄结构明显失衡,人员层次出现断档,人才匮乏、接续不利将成为未来制约林业发展的隐患。经过积极争取和不懈努力,五局招录人员事宜得到上级同意,严格按照程序在全盟公开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添了林业的后备力量,为林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八是订购“爱心报”。为基层各林场所有管护站和高山望火楼订购了《兴安日报》,第一时间将《兴安日报》《五局通讯》送发到每个管护站,让每个管护员在学习上“不缺位”。 九是明水林场和门德沟林场个别管护站手机没有信号,没有网络,电视没有频道,消息闭塞,积极与联通公司沟通协调建立信号塔。 十是为快速扑火队员购买作训服装,对巡护服达到使用年限的营林员更换了巡护服装,同时,为所有的快速扑火队员和营林员更换了作训鞋。 十一在国有林场改革过程中,相同条件下,企业职工退休工资与事业单位差距很大,在改革之前退休的职工未能享受事业单位待遇。局领导坚持“改革不落一人”的基本原则,为退休职工谋求最高质量的生活水准,严格按照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发放标准逐一重新核对工资,事业标准退休费和企业标准养老金产生的差额,五局全部用局里的自筹资金补齐。退休职工1037人,遗属职工228人,共计两千余万元,所有人的补差金额全部公示。 十二牛汾台林场清水沟管护站管护员反映,在巡护时经常发现黑熊和野猪的脚印,总能听到大型野生动物的吼叫声,局领导了解情况后高度重视,安装了400米高强度安全防护栏,防止野生动物侵入,确保管护人员人身安全。 十三在天保二期工程收尾的关键节点,我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多次前往国家林草局、规划院、自治区林草局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目前已经被纳入国家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为林业局未来15年发展找到了出路、打下了基础。同时,争取到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单位项目(全国共73个,内蒙古3个,分别为五岔沟林业局、赤峰市敖汉旗、喀喇沁旗旺业甸实验林场),并认真开展了申报《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工作。<div> ……</div> 一系列“组合拳”使得五局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显著改善、收入大幅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团结、稳定、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正一步步成为现实。<div> 63年,浓缩的是五局的沧桑巨变。<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回顾过去辉煌成就令人鼓舞,展望未来光荣使命催人奋进。2022年,我们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各项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勇担历史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接续谱写五岔沟林业局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