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纪实散文)</p><p class="ql-block"> 她出身于华侨世家过着优渥的生活,她是解放之初医科大学毕业生,她热爱祖国,绝不是一句时髦口号。</p><p class="ql-block"> 每当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总有一批海外赤子栉风沐雨,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国家开发大兴安岭林区七十周年,我想起一些当年来大兴安岭参加开发建设的华侨青年知识分子,原牙克石林业中心医院副院长陈兆端医生就是他们之中的突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初始,人们从被压抑混乱的岁月走出来,老百姓对拨乱反正和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满了希望。此时,港台流行歌曲乘着东风吹遍内地的大街小巷,年轻人提着录音机播放流行音乐,广州街头一副哈蟆太阳镜,牛仔裤、喇叭裤成为青年人的时髦引领。台湾歌星邓丽君的卡式录音带流行于市场。大陆这些悄悄变化引起了一位香港老太太的观注,她决定亲自去大陆走一趟,看看久未亲近,远在几千里之外大兴安岭的女儿。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年过八旬的香港老太太(香港汇丰银行高级职员遗孀)风尘仆仆来呼伦贝尔,她要了却惦念多年的心事。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年代,女儿是怎么成长为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牙克石林业中心医院)副院长的?为了解开萦绕心头多年的迷团,香港老太太不顾年迈,在有生之年来牙克石小镇走一遭,了结她多年的不解疑惑。</p><p class="ql-block"> 娘俩已经几十年没见面了,老太太要圆自己多年的一场梦。</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之初,百废待兴,很多华侨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陈兆端一家从西贡迁徙香港定居,她要留在大陆学医,陈兆端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53年夏天,父母从香港来信,说已经为她联系好工作,催她回香港。但她是共青团员,毅然带头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签字,服从国家分配。正赶上五十年代初期国家开发大兴安岭,深山老林里缺医少药,陈兆端报名去了大兴安岭林区。不曾想,从此母女远隔一方,一直等到中国改革开放,娘俩才有了团圆的机会。这一次,老太太非要千里迢迢来林区看一看,究竟是为了什么,让傻闺女对这片大山如此痴情?女儿在深山老林里待了这么多年,她究竟是怎样熬过来的?这些年来,女儿是否还有什么隐情一直在瞒着母亲……</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些年母女间没断书信往来,毕竟她们娘俩生活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大陆留给老太太一些负面意识形态影响,让老太太总是放心不下。</p> <p class="ql-block"> 这年夏天,呼伦贝尔大草原风和日丽,湛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白云下面蠕动着羊群,河水清澈见底,在绿野上九曲十八弯。老太太乘坐北京至海拉尔国航飞机,她在头等舱里趴窗瞭望,被这辽阔大草原迷人景色吸引着,以至于飞机要降落了,空姐轻轻上前帮助她系好安全带,她才慢慢回过神来端坐。</p><p class="ql-block"> 陈兆端和女婿从牙克石赶来,到海拉尔东山机场接母亲。几十年未见面了,母女俩在机场相拥而泣,一时冷落了还未曾谋面,呆呆站在一傍手捧鲜花的女婿……</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中期,牙克石林业职工宿舍还是当年的“工掤区,”室内没有卫生间,更没有洗浴设施,方便要去室外公共厕所,80多岁的老太太能适应得了吗?如何接待母亲,让陈兆端两口子煞费苦心,女婿出主意说咱们搬到林业宾馆去暂时住些日子,也好!那里既卫生又方便,环境也好,就将母亲接到宾馆住吧。</p><p class="ql-block"> 用过晚歺,老太太问女儿,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呀?为什么不接我回家里住呀?一连串的质问,让女儿女婿涨红了脸,陈兆端告诉母亲,家就在楼下那片平房区里面,人多环境吵,家里住着不方便。老太太板起脸说,有什么不方便的?家近在咫尺,却不让我回去享受天伦之乐?难道我老太太还不能进女儿家门吗……</p><p class="ql-block"> 老太太想多了,她的思想还停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意识里。女婿忙解释说家里乱糟糟的,又没有卫生间,怕是您老人家各方面都不方便……老太太执意要回家住,“退掉宾馆,明天咱们回家住!”老太太以严历口吻吩咐道。女儿默默拿上母亲的港澳同胞回乡证、香港居民身份证去公安局报告备案。</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女婿回家忙里忙外收拾一通,他怕岳母睡不习惯北方火炕,特意铺两层褥子,将老太太接至家中。老太太里里外外观看一遍,对冬季取暖的火墙子饶有兴趣(那个年代干部统一住54平方米的房子)连声赞叹,比香港老百姓住得宽敞多了,只是设施太简陋了。老太太伸手摸褥子下暖烘烘的,她喃喃自语,还是住家里心踏实……</p><p class="ql-block"> 入睡前,陈兆端为母亲打洗脚水放在炕沿下,老太太坐在炕上,她抚摸着泛出淡淡包浆的桦木炕沿沉思,女儿帮母亲脱掉袜子,将双脚放入温水之中,她这辈子欠母亲的太多了,没有机会弥补母亲养育之恩。</p><p class="ql-block"> 老太太泪眼汪汪,女儿泪水涟涟,女儿摸着母亲的双脚轻轻揉搓,母女俩时而对目相望,时而低下头默默无语,30多年母女分离思念,此刻两人心中翻江倒海……</p><p class="ql-block"> 据原林管局党委副书记崔志博同志回忆,“文革”期间,他亲眼看到,陈兆端医生刚刚被批斗完,背后还戴着写着她罪名的白布,就匆匆走在去住院部查房的路上,那沉静的面容就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在那段日子里,陈兆端医生忍辱负重,矢志不渝。</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不管女儿多大了,在母亲面前仍然是孩子。老太太单独与女儿聊起来,毕竟娘俩分离30多年,老太太想要了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陈兆端与母亲聊起那些年的经历,老太太望着眼前的女儿既熟悉又陌生,她不时中断女儿的叙述,刨根问底追问女儿一些敏感问题,你给我的信上从没说过这边文化大革命的事,我虽然远在香港,大陆那些年发的事瞒不了我,你“海外关系”身份,那些年吃了不少苦头吧。女儿对着母亲坦坦荡荡,既承认那些年政治气候对自己的不公正待遇,陈述晦暗时刻胸中的苦闷,生活在大兴安岭日久生情,她无愿无悔当年的选择。老太太盯着女儿追问:“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老太太半信半疑……</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老太太迫不及待招呼女儿,“带我出去走走,出去透透空气。”老太太有她自己的考虑,虽然母女昨夜聊得很晚,她要眼见为实。</p> <p class="ql-block"> 陈兆端搀扶母亲走在牙克石大街上,不断有人与陈兆端医生打招呼,“陈大夫好,”“早上好!”匆匆上班骑车的人,不断有人问候。马路边一位摆摊妇女,她穿着不大合体的补丁工作服,见陈大夫和她母亲走过来了,忙挑捡起一些青菜,“陈大夫,这是俺自家院子里新摘的,新鲜着呢。也不知道你家住哪呀,早就想着送给你尝尝鲜呢……”陈大夫和蔼走过去与这位摊贩拉起家长,俩人推推搡搡,陈大夫说什么也不收摆摊人送的青菜。陈兆端告诉母亲,那是一位林业栲胶联合厂工人家属,过去曾经病魔缠身…如今康复后不仅能操持家务,还经常出来摆摊补贴生活。</p><p class="ql-block"> 女儿怎么认识这么多生活底层的穷人呢?似乎牙克石的三教九流都能与女儿搭讪。老太太一路上留意观察女儿,女儿与这里老百姓以及同事邻里之间的和睦关系,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的香港老太太被眼前这些所见所闻触动着,她觉得这地方风清气正,公平可及;这里的老百姓生活虽然清贫而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这里的风俗人情确实与香港不一样。(女儿在母亲心中算是共产党不小的官了)。</p><p class="ql-block"> 随后几天,吃了几顿女儿同事们热情款待接风宴,老太太更感到林区人实实在在,民风淳朴。她独自到处溜达,还亲自遛进林业中心医院一趟,女儿虽然是一院之长,她与同事们之间绝没有一点点颐指气使,林城人实诚热情时时刻刻感染着她,香港老太太一点一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p><p class="ql-block"> 听女儿说,当初在大山里吃高粮米、大碴子,老太太不知道什么是大碴子、高粮米,她叫女儿买碗大碴子粥尝尝味道,老太太嚼不动饭粒,她慢慢喝汤吃饭豆。女婿从农贸市场掏腾来细鳞蛰锣鱼,吃惯了海鲜的老太太觉得比海鱼清淡更有滋味。女儿端来华俄后裔制作的大列巴,面包片夹都柿酱,老太太细细品味说比香港西歺好吃……小小林城牙克石,给香港老太太留下了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 陈兆端出生在越南西贡市,一个殷实的华侨之家。祖国解放了,她没有跟随父母去香港定居,而是响应祖国召唤,“到祖国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不仅是华侨青年们对祖国的认同,更是新中国之初华侨知识分子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陈兆端怀揣着一颗青年人火热的心,毅然决然奔向大兴安岭林海,去圆自己的青春梦想。</p><p class="ql-block"> 话虽然好说,一个纤细瘦弱的子女,从南方来到北疆,陈兆端刚一下火车,她就懵圈了。薄如蝉翼的丝绸裙子,被冷风一打透心地凉,她打了一个寒战,拎起藤条包匆匆走出火车站,她来到内蒙古森林工业局,向杰尔格勒局长报到,她被分配到滴水成冰的伊图里河林业局一个卫生所。</p><p class="ql-block"> 初来乍到林区遇见的困难可想而知,首先要在林区过生活关。香港老太太探望女儿期间,她几乎每天都要听女儿述说到深夜,老太太常常是噙着泪水,手帕捧在手心湿了……</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刚来林区的时候,参加冬季大会战,趟着没过膝盖的雪原,吃水要去河沟里去刨冰块,装麻袋后用爬犁拉回住地,有时来不及了,撮林间雪化水吃。第一次帮厨时,看见大师傅不用菜刀,而是使用斧头将冻得邦邦硬的肉和蔬菜跺碎下锅。</p><p class="ql-block"> 晚上,睡山场小工队帐篷大通铺,汽油桶做火炉子,烧木头柈子,脑袋靠火炉怕烤糊头发,陈兆端掉头戴上狗皮帽子顶帐篷睡。住山上小工队没地方洗澡,身上生了虱子,森调队员把内衣扒下来,放到大祸里用开水煮。冬天,林子里零下三、四十度,职工们把内衣来挂在冰天雪地里冻,这倒是个好办法,一抖落死虱子全落在雪白的地上,星星点点像散掉的黑芝麻。</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不敢多喝水,怕的是起夜上厕所。那有枕头呀?睡前将棉裤卷巴卷巴垫上当枕头,躺在简易木板床上,翻身时床板嘎吱嗄吱直响。靠在帐篷边上睡,半夜被冻醒了,瞅一眼帐篷里二、三十个男人呼噜呼噜酣睡,等迷迷糊糊再睡着了,天已经蒙蒙亮了。</p><p class="ql-block"> 陈兆端出生在南方,打小从没见过雪,从没穿过棉衣棉裤,刚来时不知道这棉裤该怎么穿,更没见过毡旮瘩、棉靰鞡。戴上狗皮帽子,打扮得像熊瞎子一样。林海雪原中,陈兆端背着红十字药箱穿梭于各林场,由于山场一线职工营养不良,胃疼是小工队职工们的常见病,1961年刘少奇主席视察大兴安岭林区,看到林区职工艰苦的生活,指示给林区职工和居民每月供应一斤黄豆。这一切的一切,对她一个南方女孩子来说是如“炼狱”般的考验。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当年的人们都精神饱满,干劲十足。陈兆端被周围信仰之光感染着,她那颗火热的心,充滿激情的精神状态支撑着她。大兴安岭林区艰难的生活,寒冷冬季残酷考验着稚嫩的年青医务工作者。夏季,森林里潮湿难奈,蚊虫叮咬。生活在密不通风的林子里,甚至容易感染上森林脑膜炎……</p> <p class="ql-block"> 过去的牙克石林区,是大企业小政府,企业包社会,职工包家属。林区医疗卫生事业从妇幼儿,卫生防疫,直至管理指导各林业局医疗工作,几乎是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大企业承担了林区的大部分政府的社会职能。</p><p class="ql-block"> 陈兆端曾经住过森调队的帐篷,经历过夜里野狼围着住地嚎叫。寒冬腊月,住过采伐小工队的工篷子,地窨子,大铁筒火炉头半夜烤得人流汗,后半夜冻得脚抽筋,床下大头鞋散发着酸臭味,她在地铺一头拉床被单,间隔成为女宿舍,与伐木工人们打成一片,真的是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晚上,都睡在大帐篷的角落里。没人知道她是怎么解决那些生理上的困难的,没人知道她是怎么适应那个在深山老林里粗鲁的采伐小工队生活,没人听她说过一句打退堂鼓的话,或是唉声叹气的话。山上小工队一切的一切,她都默默承受着,入党申请书不知写了多少份,她默默地接受着组织上的考察……</p> <p class="ql-block"> 冰天雪地里,她已记不清为大山里的伐木工人解除过多少病痛,在小木头跺房子挽救过临盆难产的妇幼,在开发大兴安岭的岁月中,她的脚步丈量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二十多个森工林业局都曾留下来陈兆端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做为一个女人谁不爱美好打扮呢,但陈兆端没穿过一件高档时装,甚至很少穿过裙子。不是陈大夫不爱美,但林区山场生活不允许她那样做,在中心医院工作,每天穿白大褂巡疹,让她没有时间去琢磨这些事情。</p><p class="ql-block"> 乘坐伊尔施林业局的小火车去八一大泡子林场饱尝了夏日森林湿地中瞎蠓蚊子小咬的袭扰。如今大兴安岭上很多森林生态旅游打卡地,其实都是陈兆端跟着林业采代职工们踩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到吉文林业局,为鄂伦春族猎民疹病,夜宿过撮箩子,吃猎民狍子肉炖柳蒿芽。在滿归镇上,为前来看病的鄂温克族猎民讲解防痨知识。</p><p class="ql-block"> 顶着零下五十度的极寒天气,在根河林业局,莫尔道嘎林业局带领医疗队巡疹……</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森林生活,该遇到的,陈兆端都体验着过,她熬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香港老太太一遍又一遍倾听着女儿的讲述,这些故事如天方夜谭……</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我了解陈兆端大夫,是她被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宣传部报送的归侨、侨眷先进事迹材料(此后经侨务系统推荐,陈兆端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张春莲副部长为我引见了她。</p><p class="ql-block"> 陈兆端、女、越南归国华侨,中共党员,内科主任医师,时任牙克石林业中心医院副院长。陈兆端典型南方女子,个儿不高,黑眼珠炯炯有神,她梳半剪发,圆乎乎脸蛋早已被风霜磨砺得沧桑。</p><p class="ql-block"> 陈兆端在牙克石林业中心医院工作期间,为大兴安岭林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医务工作者。她任院长期间,被上级卫生部门选派出国参加培训,她非常珍惜这次出国学习机会,国外的灯红酒绿,风土人情她不感兴趣,她省吃俭用将节约下来的外汇购买医疗器械设备,同去的医生们回国时都买大包小包的衣物,而她却为托运医疗器械犯愁,因为超重(国际航班每人规定免费托运四十公斤),她只好将衣服统统穿戴身上,弄得同行们都不好意思。</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陈兆端申请到香港探望年迈的父母。报告送到自治区有关部门后,有的工作人员担心她不再回来。陈兆端祖籍广东人,她的父母由越南回国后始终居住在香港,兄弟姐妹分别居住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泰国,只有陈兆端一人在国内。原牙克石林管局书记杰尔格勒此时已经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他了解到此事后,告诉工作人员:“陈兆端我了解,我相信她心有祖国,对大兴安岭林区有深厚的感情,探亲后一定会回来的,要赶快批。”陈兆端按期返回牙克石。</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盟侨务办公室(侨联)接到牙克石林管局宣传部张春莲副部长的电话,说陈兆端和女婿要陪远道而来的母亲看一看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按排在鄂温克旗白音呼硕敖包接待陈兆端和香港老太太一行。</p><p class="ql-block"> 香港老太太感慨大草原真辽阔啊,她好奇的问这问那,饶有兴趣的去参观附近牧民们生产生活状况,一再喃喃自语赞叹:这里的牛羊真幽闲自由!这里的牧民生活真幸福!这里的生态空气真新鲜!</p><p class="ql-block"> 中午,老太太走进旅游蒙古包,也学着当地人在地毯上盘脚而坐,我怕香港老太太吃不习惯牧区蒙歺,特意从海拉尔带来些熟食,没想到老太太从包里掏出假牙戴上,陈兆端给母亲切好小块的手把肉,肉肠,血肠,羊肝放在盘子里,老太太一样一样全品尝了,我在一傍瞅着还担心呢。她把剩下的分给女儿女婿吃掉,来了个光盘行动。</p><p class="ql-block"> 香港老太太这次探亲之旅,让她由衷感觉到,共产党越来越开放了,共产党越来越成熟了,社会越来越进步了。老太太从改革开放中看到了祖国的希望。无论女儿还是官方都对她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尽管社会各方面还有些发展中的不足,但对她没有掩饰,也没有藏着掖着,老太太解疑释惑,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至今,大兴安岭林区已经开发七十年了,这七十年林海人爬冰卧雪,风歺露宿;这七十年大林业星河流转,波澜壮阔。大兴安岭开发之初,知识分子赤子丹心,梦逐北疆,陈兆端在这里工作奉献了四十余年。面对我国这片最大的原始森林,当陈兆端放下手中握了一辈子的听疹器时,她望着这滿山苍翠林海依依不舍,感慨万千,与她同来的那批知识分子大多已耋耄之年,老一辈们相继远去,但他们留下来的大兴安岭精神永存。只此青绿,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 大兴安岭一代名医陈兆端医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这片土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党委、管理局1992年授予她“大兴安岭人”金质奖,2003年授予她“大兴安岭林区著名医学专家、”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终身名誉院长称号。她身后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我从网上得知,她于2016年3月18日溘然辞世。生前她将母亲去世后留给她的75万元港币,全部捐给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做为人才培养基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令人遗憾的是,2022年8月,内蒙古森工集团纪念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七十周年,森工集团颁发“兴安脊梁”纪念章,我询问过熟悉的人,有没有陈兆端医生?经多方了解,说是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已经划归地方政府管辖;“兴安脊梁”奖章只颁发给在职人员,在林区工作40年以上的每个人都发了,退休人员没有云云…… 但大兴安岭林区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陈兆端医生的恩惠。</p> <p class="ql-block">原牙克石林管局卫生处长搏彦都冷的女儿乌云格日勒回忆道,一位衣着朴素,梳着短发,个儿不高的女医生仿佛依然在我眼前,家父经常向我们提起她。陈大夫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她经常为我母亲看病,她和家父都是第一批来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者,陈兆端医生是一位平凡高尚,医术高超的好医生。</p>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是一名侨务工作者,我亲眼目睹了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归侨侨眷中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是新中国的建设者,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他们是呼伦贝尔大地上的优异之花!是呼伦贝尔值得骄傲的花朵! </p><p class="ql-block"> 我为祖国有这样的一群赤子而骄傲,我以结识这样一群爱国侨胞而荣幸! </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因疫情所困,宅在家里的时候,当你端起碗吃肉,却因某种不公平而骂娘的时候,当你清早喝上纯香的奶茶,帮助孩子背上书包送到学校的时候,当你忙忙碌碌去菜市场挑选新鲜食材的时候,当你看见急匆匆骑着电动车快递小哥奔忙的时候,当你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乌克兰战火中难民的时候,当你在歺桌上端起酒杯享受天伦之乐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沐浴在新时代的幸福之中呢? </p><p class="ql-block"> 你可能觉得这稀松平常而责怪我说:“这没有什么特别呀!”可是,当你走进大兴安岭深山老林,去看一看当年开拓者的遗迹,去体验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建设社会主义大厦奇缺钢铁水泥的困境,你也就不会为滿眼苍翠的次生林而感到遗憾,你就明白了老一辈人为什么在苦寒之地献了青春献子孙! </p><p class="ql-block"> 朋友!当你明白了爱国并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要不改初衷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在此鸣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