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廖俊云、廖熙欢</p><p class="ql-block">观察者:陈三妹</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大三班活动室</p><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2年9月22日</p> <p class="ql-block"> 呼叫小陈老师、呼叫小陈老师…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廖俊云小朋友拿着对讲机过来说,小陈老师,你收到没有,对于他的对讲机,我好奇了!</p> <p class="ql-block"> 我好奇询问,这个对讲机只能呼叫么?廖俊云小朋友说,这个对讲机不仅呼叫人,还可以当无人机的遥控器、电话、兵器…好神奇的对讲机啊!</p> <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廖熙欢小朋友过来看了看,说,这个对讲机还可以当船、凳子…</p> <p class="ql-block">我的支持与回应:</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说:"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因此,教师要练就一身"接抛球”的技巧,利用有效的回应让教师的"教”更有意义,让幼儿的"学”更有价值。</p> <p class="ql-block">我的反思:</p><p class="ql-block"> 教师的回应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每一次的回应都是随机灵活的,每一次的回应都是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幼儿基础上的教育机智,每一次的回应都是教师不断实践后的提炼。教师应从研读幼儿开始,认同幼儿的声音,理解幼儿的想法,让每个幼儿从教师的回应中有所得,有所获!</p>